APP下载

雕琢法律援助事业的“老匠人”
——记浙江省永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志明

2017-03-06胡美珍浙江省永康市司法局

司法所工作 2017年1期
关键词:永康市法律援助援助

文 胡美珍[浙江省永康市司法局]

雕琢法律援助事业的“老匠人”
——记浙江省永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志明

文 胡美珍[浙江省永康市司法局]

陈志明主任(居中)带领的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团队

永康作为“百工之乡”, 历史上就有“永康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的美誉,工匠善工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今天要介绍永康的一位老匠人,他的专长不是雕刻也不是焊接,而是争取和保障贫弱群体权益。他就是从事司法行政工作30年,现任浙江省永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志明。他以勤恳踏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干劲,积极探索法律援助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致力于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因成绩突出,2013年,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示范窗口”,2015年被浙江省委政法委、浙江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政法系统先进集体”。陈志明同志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2014年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第四届“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等荣誉称号。 2016年9月,陈志明入选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开展的“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2016年10月,陈志明再次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独具匠心,推行自助服务,让法律援助惠及更多人

“你好,我在厂里上班时,手指受伤了。之前我老乡也发生过这种情况,他参照你们这里的资料,得到了赔偿。请问也可以给我一份吗?”某日下班前,工作人员正在关卷帘门,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匆匆跑到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从资料架上拿了一份《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常见问题解答》,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将每个解决步骤、要点划线后递给咨询者。咨询者口中的“资料”,即是陈志明编印的公共法律教育资料。

陈志明(左)给外来务工人员宣传法律援助知识

作为工业强市的永康,五金产业盛行,全市现有近万家五金生产企业。从事五金产业的人数超过30万,其中以云贵赣皖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在切割、冲床、抛光、打磨等操作工序中,工人一旦操作不慎就容易受伤,就此引发的用人单位与职工之间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也相对较多。陈志明发现这个情况后,就着手整理“遇到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怎么办”的宣传资料。旨在不仅宣传法律援助知识,而且能切实有效地引导受援人自行解决问题,同时向潜在的需求者普及法律知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援助效果。

“各地也印制了一些知识介绍性宣传手册,但是大部分只是作为宣传法律援助的一种手段,并没有将其作为法律援助的一种服务方式。”陈志明主任说,“低收入人群和某些特殊群体(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如工伤保险待遇赔偿问题,关注的是到哪里解决,能赔哪些钱,有多少钱。只有针对群众的需要提供有效、实在的指引,才能真正达到法律援助授人以渔的本意,也是法律援助这一政府行为的内在要求。”

通过对所有相关工伤的咨询和提供援助的案件进行记录、总结、归纳、积累、分析,结合相关部门的工作流程和专业律师的实践,陈志明整理了一份《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常见问题解答》。资料第一部分是“有关部门名称、地址、电话”,清晰列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等单位、地址、电话以及费用。第二部分是“工伤保险待遇争议解决指南”,以32个问题形式,将什么是工伤、如何申请工伤、不能申请怎么解决等常见问题和解决纠纷步骤进行了详细地说明。第三部分是“工伤保险待遇参考金额”,按照最新文件确定的工资标准,将工伤保险待遇、伤残等级标准的赔偿数额、工亡保险待遇等数额逐一介绍。咨询者可自行参照数额,与用人单位协商,快捷有效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八年来,开展公共法律教育已成为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日常工作。陈志明陆续将群众咨询的常见法律问题整合、修改、增加,编制成30种约25万字的宣传资料。资料的语言朴实无华,用A3纸印刷,采用设问形式,一问一答来指引群众解决问题。资料的使用率很高,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当事人每月从资料架上取走的资料多达两三千份。一位在劳动中受伤的农民工兄弟反馈说:“怎么赔、赔多少,厂方不赔该怎么办,资料上都写得很清楚,把资料给老板一看,就得到了赔偿。”陈主任乐呵呵地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陈志明这种“自助式服务”做法在全国首开先河,深受司法部和浙江省法律援助中心的肯定和赞扬。2014年,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代表浙江省参加国家“公共法律教育推进计划”。2015年,陈志明在全国“公共法律教育推进计划”培训会上介绍了永康市开展公共法律教育的工作经验 。

为了确保引导到位、资料常用常新,陈志明带领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团队,每年对30 多份资料进行1~2次更新升级。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社会热点的动态,及时对资料进行更新。

如琢如磨,建章立制抓规范,让法律援助更加便捷高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从履行法律援助中心法定义务的角度看,还是从法律援助中心的运作、发展和强大来看,都必须要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陈志明说,“让法律援助高效便捷,就是要实现援助工作运行制度化、规范化。”

2011年一天,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大厅里,一位来访者因情绪激动而大声叫嚷,甚至推倒身后的椅子,工作人员委屈地站在一旁。陈志明马上到现场了解情况。原来,咨询者来自永康最偏远山区,为别人干泥工活时摔伤。几个月前,听到广播说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转了几次车找到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建议他先进行伤残等级评定。几个星期后,他带着伤残等级评定书过来,却没有带来经济困难证明等材料。工作人员再次把所有应携带的材料告知他。可能因为理解或记忆力有限,当他第三次来到中心,还是因缺少了部分材料无法办理。他觉得是工作人员有意为难,很痛苦地说,自己每次过来,坐车要好几个小时,还要花不少的车钱饭钱。

当事人送锦旗致谢

“法律援助面对的都是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众,办事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当事人对法律援助的信任程度。”陈志明深受触动。他从实践中总结工作方法,经过不断积累,创制了《申请法律援助所需证据材料一次性告知单》。告知单用“表格”形式,清晰列明申请法律援助所需要携带的各种材料。左边横向排列了37种常用证据材料名称,并加括号简单说明到哪里获取。右边列明婚姻家庭、工伤赔偿、交通事故等6类常见案件,并设置空格,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案件以打钩形式,明确需要提交的材料。法律援助中心制定一次性告知制度,即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时,工作人员把告知单交给当事人并做好说明。当事人再次办理申请时,一般都能将申请材料准备齐全,从而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车旅费的开支,也大大提高了援助效率。

以群众办事便捷高效为出发点,陈志明积极建章立制,使法律援助工作运行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他编印了《法律援助工作手册》,内容包括来访群众常见问题解答、常用法律文书规范、法律法规文件节选等,作为工作人员的工具书。编印了《工作指南》,内容包括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分工、接待制度、案件指派、工作纪律和工作礼仪,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手册》《工作指南》开展日常工作,工作内容从繁琐变得简单,从杂乱变得有序,从迟缓变得高效。编印了《法律援助事务办理指南》,提供给每位法律援助律师,内容包括法律援助简介、如何办理援助案件、办案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常用法律文书、常用笔录等。《办理指南》大大提高了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对法律援助的了解和办案的规范化水平。编印了《刑事诉讼法律援助指南》,寄送至公检法各科室领导及具体办案人员,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畅通刑事法律援助渠道。

多年来,陈志明坚持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己任,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每一项切实可行的制度,每一份精致实用的表格,都是他勤恳实践与知识积累的智慧结晶。力求法律援助便捷高效,正是他真真切切为民考虑、实实在在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的体现。

精益求精,深化援助内涵,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在陈志明的领导下,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团队能力过硬,职能作用发挥充分。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陈志明带领团队,积极介入重大纠纷的排查与化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永康市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以资金周转为由,非法吸引公众存款,向104位当事人借款2800多万元(绝大多数为老年人)。王某被刑拘后,104位当事人多次到市政府、市委政法委和市信访局上访。接到领导批示后,陈志明同志指派3名工作人员专门办理此案,大家加班加点研究案件,耐心细致工作,有效化解了这起人数众多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该案的妥善处理,赢得了党委政府的好评。陈志明就此总结编印《群体性讨薪案件援助指南》,使群体性援助案件的解决更加规范、及时、有效。市委市政府高度评价法律援助工作是政府的“减压器、缓冲器、调解器”,法律援助中心也因一次次成功地化解难题,成为政府的法律智囊团。过去五年,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9464件,其中刑事案件2769件,民事案件6695件,接待解答法律咨询44615人,代拟法律文书4354份,帮助困难群众挽回损失2.65亿元,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法律援助工作不做形象工程,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陈志明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讲。省两办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里指出,拓展法律援助服务内容,对经济状况未达到困难标准,但法律关系简单、案件事实清楚、维权难度不大的案件,提供代书服务。陈志明自2008年就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以来,充分发挥“代拟法律文书”这种法律援助形式的突出优势,指导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当事人免费提供代书4890份。代书不仅免去了当事人来回收集材料、办理援助手续地麻烦,而且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援助经费,让援助经费有的放矢,在有需要的人身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永康市法律援助中心代拟的仲裁申请书、起诉状等法律文书,无一被投诉,几乎所有的诉求得到了仲裁委或法院的支持,充分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不仅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勤奋的工作态度,更需要一颗怜悯、主持正义的心。陈志明有一个记录本,记载了20几个“老访户”,因案情特殊、受政策影响、当事人性情执拗等原因,他们的案件复杂且办理时间较长。他将问题进展一一记录,持续关注,并想方设法攻破难题。2016年的记录本上,多次出现杨某的名字。2015年一场车祸夺去了杨某年轻的生命,杨某父亲早年亡故,兄长和母亲都是智障患者(但没有办理残疾证)。好心的姑丈俞某便帮忙料理后事。俞某就监护人身份问题向法院起诉,被驳回后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陈志明了解情况后,考虑到案件的特殊性,多次与援助律师分析办案思路。陈志明多次以电话、信函等方式与市残联协调,五六次前往与村委会主任沟通协调,最终村委会确定了俞某的合法监护人身份。年近七旬的俞某拿到33万赔偿款后,流着泪向陈志明道谢。

孔子曰:“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陈志明正是以此倾其精力,投身法律援助事业,成为贫弱群体代言人。

群众向陈志明(左一)咨询法律援助问题

陈志明(中)耐心为群体性讨薪案件当事人分析问题

猜你喜欢

永康市法律援助援助
爱心援助
法律援助助力老年人维权
语文八上第五单元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胡志刚 典藏
法律援助是农民工的刚需
论有效辩护在法律援助中的实现
浅谈五金工艺材适用优良树种筛选
你猜我几岁
做大做强做优法律援助事业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