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例外”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启示
2017-03-06王军
□王军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文化例外”的历史演变及当代启示
□王军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文化例外”是指以电影和音像制品为代表的文化产品不能完全遵从市场逻辑,贸易自由化原则不完全适用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因为文化产品不是一般普通的商品,它不仅有商品属性,而且有文化属性,是传播一定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为避免过度市场化、商业化带来的文化标准化、同质化,保护本国文化的多样性,使广大民众能够拥有和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政府有权力和义务对文化产品、文化事业进行管理。“文化例外”不等同于文化保守和文化排外,而是蕴含着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法国;文化例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016 年上半年,一部名为《百鸟朝凤》的电影引起广泛关注,抛开“跪求排片”的争议举动不论,影片本身所传递的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焦虑,以及市场经济大潮下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所展现出的无力感,都让人沉思。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传统文化在当下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和重视,较之影片中的落魄处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当然,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信息全球化不可逆转并且日益深入的情况下,传统文化的当代危机依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他山之石而言,由法国倡导和捍卫的“文化例外”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谈及“文化例外”,大家或许还不太熟悉,甚至有些不知所谓,但是另外一个词汇——“文化多样性”,大家肯定不陌生。实际上,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以及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都与“文化例外”有着直接关联。所谓“文化例外”,是指文化产品(主要是电影和音像制品)不能完全遵从市场逻辑,贸易自由化原则不完全适用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因为文化产品不是一般普通的商品,它不仅有商品属性,还有文化属性,是传播一定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为避免过度市场化、商业化带来的文化标准化、同质化,保护本国文化的多样性,使广大民众能够拥有和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政府有权力和义务对文化产品、文化事业进行管理[1]。
1 “文化例外”的历史演变
“文化例外”的概念由法国在1993年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正式提出,迄今不过二十余年的历史,但是与其有关的政策却由来已久。1928年2月法国开始实施互惠配额制,规定美国必须先购买和放映法国电影,然后才能在法国发行和放映美国电影;1932年又推行配音配额制,对外国配音电影在法国的放映数量进行限制;1946年实行银幕配额政策,明确要求每个季度至少要放映4个星期的法国电影[2]。1948年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影响深远的电影资助法案,其中重要一条是对所有电影院的观众征税,并用税收所得建立一个专门资助法国电影人的国家基金(这个机制成为1993年法国和美国争论的核心,双方为是否该对电影实行保护主义争论不休)。1958年法国政府成立了文化事务部,下设国家电影中心,这表明电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产业,因而具有里程碑意义。
此后的20年间,瑞典、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也通过一些政策保护和发展国产电影,并强调质量。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欧洲对电影的资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在各国政府和地方权力机关采取资助措施外,欧洲各机构也采取措施加大对电影的资助力度。1988年,来自欧洲理事会的12个成员国共同开展了一项“欧洲影像计划”,到20世纪90年代绝大部分中东欧国家相继加入。“欧洲影像计划”推出不久,1990年欧洲各机构又开始实施名为“MEDIA”的五年计划,支持音像产业发展。这两个计划都支持欧洲各国电影的发展以及在整个欧洲的发行。正是因为欧洲各国普遍对本国电影实施补贴和资助,所以美国代表团成员在1993年的“文化例外”论战中大声疾呼:“各国政府都有权资助古典音乐、歌剧、戏剧和舞蹈,因为这些是艺术,美国政府也正是这么做的。但是电影和电视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艺术:电影和电视只是娱乐,就像玩牌和骑自行车散步。”[3]14-20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看来,电影和电视都不算艺术,欧洲各国对电影和电视采取扶持政策有违贸易公平,这阻碍了美国电影、电视在欧洲的输出。
在1993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认为法国等国家对电影和音像制品的资助措施违反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贸易公平原则,要求这些国家取消电影电视的配额制并对外国影视公司给予国民待遇和最惠国条款,而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则始终认为文化产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坚持要求“文化例外”。此外,由于对电影的国籍、音像制品的定义等问题存在模糊认识和分歧,因而各代表团没能(或者不想)就电影和音像制品达成协议,但最后还是找到了一个折中方案:第一,电影和音像制品将来肯定会被列入世贸组织的最终协议,各成员方都将严格执行协议;第二,这两种产品的列入并不会迫使各成员方在这两个有争议的领域遵守世贸组织的各项规定,各成员方仍可按自己的意愿继续支持本国电影、音像的生产,除非他们另有安排。在1993年的论战中,法国和加拿大都采取了非常坚定的立场。两国官员认为他们不能孤军奋战,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国家参与其中,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以成为这种合作的平台。此后经多方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起草完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之所以没有在题目中写入“文化例外”,一是因为“文化例外”不能被很好地理解,二是因为“文化例外”只不过是手段,文化多样性才是目标所在[3]40-79。
时间到了2013年,此时距离1993年的论战已经过去了20年,一场关于“文化例外”的新的斗争再次展开。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经济低迷之后,欧盟和美国筹谋签署新的欧美自由贸易协定(TTIP)以推动欧洲和美国经济的复苏,但文化观念、立场上的严重分歧,使得欧盟内部在文化产业领域长时间未达成一致。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为首的两方阵营为此纷纷发表评论,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交锋。巴罗佐在接受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访谈中宣称,他赞成保护文化的多元性,但是不能因此在欧洲四周设置一条防线,法国坚持将视听产业排除在贸易谈判外是违背历史潮流的行为,是反全球化纲领的一部分。巴罗佐还声称,那些“文化例外”的捍卫者完全没有理解全球化的好处,即使从文化角度也是如此[1]。巴罗佐的此番言辞令法国朝野震惊,引发抗议声浪。6月14日,法国文化部长奥雷利·菲利佩蒂女士在《世界报》发表题为《法国——直面自由市场坚持“文化例外”的先锋》的文章,坚称:“‘文化例外’是法国深深怀有的政治信念和思想原则信念。我们认为,文化产品非一般商品,文化产品因其特殊价值不能屈从于市场。一个国家具备在世界上展现自身特色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在盲目的市场法则中抛弃文化、迷失自己。”[4]为了捍卫“文化例外”,法国不惜动用否决权阻拦谈判进行。经过法国上下一心、毫不妥协的誓死斗争,欧盟27个成员国最终达成一致,宣布将影音等文化产业完全排除在此次欧美自由贸易的谈判范围。至此,关于“文化例外”的争议在欧盟内部得到暂时平息,法国终于赢得“文化例外”斗争的阶段性胜利。
虽然法国视之为信念的“文化例外”其前途依然崎岖坎坷,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强劲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深深感染了众多国家,法国为捍卫本国文化安全以及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努力也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2 “文化例外”的国际经验
在商品贸易中坚持“文化例外”政策最坚决、最彻底的两个国家当属法国和加拿大,而这两个国家矛头所指的也主要是美国,因为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文化娱乐产业,对别国的文化安全危害最大。在2013年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中,法国之所以坚持强硬的“文化例外”立场,是因为在法国看来,美国电影在欧洲影院中占据高达60%的内容,而欧洲电影在美国市场仅占3%-6%。在市场份额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如果进一步向美国开放文化产业和电影市场,那么欧洲的文化产业将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法国还担心,数字和互联网服务的日趋流行以及美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其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只会使这种文化贸易上的不平衡继续加剧[5]。正是慑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霸权以及对自身文化价值安全的担忧,由法国倡导和捍卫的“文化例外”原则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了解和认同,一些国家也实施了本国的“文化例外”政策或者采取了类似的措施。
面对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的强势,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提出了“伊斯兰文化例外”的主张,最核心的便是捍卫自己的宗教文化。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尽管沙特作出了许多承诺和让步,但是入世条款中没有要求沙特进口猪肉、含酒精饮料等与宗教信仰抵触的商品。在自由贸易和对外商务活动中,沙特坚持宗教信仰神圣不可侵犯,因一本书、一部电影而引起伊斯兰世界愤怒的场景屡见不鲜。一些与伊斯兰文化不相符的形象、元素,在沙特也被予以禁止或改造。例如,沙特认为,犹太芭比娃娃暴露的衣着和可耻的姿势是西方堕落的象征,因此沙特国内禁止出售芭比娃娃,取而代之的是体现穆斯林道德价值观的芙拉娃娃——芙拉被设计成传统的围绕着家庭和家人生活的穆斯林妇女,她身披长袍和头巾,肩膀永远被遮住,裙子也总是低于膝盖。一些穆斯林家长认为,如果女孩们愿意给娃娃带头巾,那她们也会愿意给自己戴,所以芙拉一直被誉为穆斯林女孩的好榜样[6]。
巴西对“文化例外”的态度比较灵活、务实,一方面主张实行自由贸易以便于出口具有优势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又反对不加任何区别的自由化,颇富远见地为以后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谈判预留了“例外”的空间。巴西认为,各国应拥有文化自主权和实施各种文化政策的能力来保护和发展文化的多样性,以防止某种文化产品的垄断。同时各国也应该努力丰富本国的文化产品,保证人民有机会充分接触和了解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而不应该采取文化隔绝措施。巴西政府还建议世贸组织对视听文化产品采取逐渐开放的原则,并意图淡化文化产品的商业性,而强调文化产品的公共性和文化政策的重要性。巴西从本国文化产品的实际出发制定文化政策和文化战略,对具有优势的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竭尽全力扩大国际市场,而对处于劣势的电影和有线电视则是颁布法令、规定银幕配额,同时又选择有线电视作为扶持重点[7]。
印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文化例外”的口号,但是在文化产品上也是小心翼翼、加强管理。以电影为例,外国电影虽然可以不受限额限制在印度“自由”地放映,但前提是必须通过印度政府的审查。当然,印度政府并不直接干预电影审查,而是交由“审查委员会”执行,其成员则需政府任命。为了使审查委员会依法有效地履行职能,印度政府还设立了电影审查顾问团以及解决电影审查纠纷的专门上诉法庭。总体来看,尽管印度的电影审查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却对维护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促进电影市场的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8]。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电影还对保护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不遗余力。印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他们认为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的湿婆创造了舞蹈。湿婆最典型的一个形象姿势是双手合抱、左脚右抬,几乎所有印度电影的女主角都会秀出这样的舞姿,向印度教的神明致以敬意。因此,作为印度宝莱坞电影一大特色和重要标签的歌舞,首先满足的是本国人民宗教信仰的需求。通过华丽精彩的电影歌舞,印度人民的精神信仰得以维系和传承,并且实现了价值观传递和文化输出[9]。
综合沙特、巴西、印度等国家实施的“文化例外”不难看出,商品自由贸易不能与本国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相抵触和违背,文化政策的实施和文化产品的管理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另外,就一国而言,无论是外国文化产品的输入,还是本国文化产品的输出,都应该积极打上本国文化的烙印,如此外国文化产品不至于水土不服,本国文化产品则可以作为文化输出和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当然,就文化产品的输出国和输入国而言,双方始终存在一个文化价值观念的输出和反输出的动态博弈过程。
3 “文化例外”的当代启示
“文化例外”政策对于抗击文化霸权、保护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一措施也面临诸多质疑。有专家认为,基于“文化例外”而实行的文化贸易保护战略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对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度限制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正常满足,从而给盗版留下空间;个别企业会为了得到政府补贴而生产出没有多少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从而造成资金、资源的浪费;企业如果长期处于过度保护下,就会因缺乏外来竞争而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就会丧失活力和竞争力[10]。
有批评者认为,“文化例外”对民族产业的保护采取的是一种纯防卫性或者说是负面的姿态,这就如同修建马其诺防线一样解决不了问题。另外,想要保护一种文化就是承认它是弱的,甚至是衰落的。强势的、有力的文化是不需要保护的,因为它自己就能支持、保护自己[3]62。美国人认为,“文化例外”的结果与其保护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目标背道而驰,因为只有自由开放的市场,才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才能使各种文化、各种声音在同一个平台同等展示、公平竞争。法国、加拿大等国的文化保护主义妨碍了“声音的自由表达”,限制了受众的自由选择,因而损害了文化多样性[11]。
尽管法国主张的“文化例外”政策有贸易保护主义乃至狭隘民族主义的嫌疑,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但是法国对“文化例外”的执着追求所体现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精神颇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第一,文化产品应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文化例外”强调文化产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它事关一国的文化血脉和文化安全,对提升公民素质和促进社会和谐繁荣也有重要作用,因而不能盲目服从资本市场的规律。当前不少国产电影过分追求明星效应以及华丽的特效场面,以致于逻辑紊乱、内容空洞、文化缺失。在恶评如潮、骂声不绝中,这些缺乏匠心、诚意的电影也偏离了文化产品的本质,沦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对此,习近平在2014年10月主持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12]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应将适度保护与刺激相结合。温室里的花朵固然长不成参天大树,但是将瘦弱的婴儿丢在豺狼虎豹面前也极不明智。面对极具影响力、统治力的外来强势文化产品,“文化例外”既不是盲目彻底的文化保守和文化排外,也不是麻木不仁地文化虚无和文化自贱,而是以一种折中、调和的方式为本国的文化产业营造最适宜的生存环境。“文化例外”要求对本国文化产业给予补贴、扶持,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启发意义。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虽然没有提“文化例外”,但是在电影市场对好莱坞大片实行配给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产电影,同时好莱坞大片所带来的鲶鱼效应也增强了中国电影的质量和竞争力。从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好莱坞大片占据中国电影票房的大半江山,到最近几年国产电影票房和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中国电影的质量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由此也成为“文化例外”的生动诠释以及成功典型。
第三,守望精神家园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将“文化例外”等同于文化保守和文化排外,但是“文化例外”注重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和美国虽然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根本的价值观念上不存在冲突,但是法国却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格外重视,对美国文化入侵的威胁时刻警醒。这使得法国在文化精神上能够保持独立并且独树一帜,不至于在全球化的文化场域中沦为美国的附庸,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反观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与美国文明根本迥异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还一度天真、自卑地认为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美国文化就是先进文化的样板和代表。这种仰人鼻息的心态使得我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日益荒芜和贫瘠,并产生了严重的精神信仰危机。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也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智慧源泉,我们必须守护好、维系好。
总之,文化多样化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多样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那么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就会凭借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取代这些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如此一来诸多富有地方特色个性的文化就会消失殆尽,文化多样化也就无从谈起。作为一项文化政策,“文化例外”或许还有待商榷,但是“文化例外”所体现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尤为宝贵的。我们不仅要在全球化的市场交往中有“文化例外”的睿智和勇气,即使是在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要有“文化例外”的意识和眼光,时刻注意保护传统文化、历史古迹,为中华文明留住根脉。
[1]刘望春.法国赢得“文化例外”斗争胜利[N].中国文化报,2013-06-25(10).
[2]黎文宇.法国将“文化例外”坚持到底[N].环球时报,2013-07-12(13).
[3]贝尔纳·古奈.反思文化例外论[M].李颖,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4]刘望春.法国誓将“文化例外”进行到底[N].中国文化报,2013-06-20(10).
[5]何农.从法国到欧洲的“文化例外”[N].光明日报,2013-12-05(8).
[6]吴毅宏.沙特阿拉伯:在贸易谈判中坚持“伊斯兰文化例外”[J].红旗文稿,2014(19).
[7]陈家瑛.巴西:一边主张自由贸易,一边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化[J].红旗文稿,2014(20).
[8]詹得雄.印度:对外来文化广采博收的同时保持自身文化特色[J].红旗文稿,2014(20).
[9]梁坤.印度电影为什么那么多歌舞[N].北京青年报,2014-09-23(B09).
[10]叶飞,樊炜.欧洲抗衡美国文化的一盘棋—解读“文化例外”政策[N].中国文化报,2014-01-30(11).
[11]李宁.“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5).
[12]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0-15(1).
责任编辑文嵘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2.009
G114
A
1004-0544(2017)02-0044-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6VI014);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5062)。
王军(1985-),男,湖北咸宁人,法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