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7-03-06王娟
王娟
(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100)
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王娟
(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10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方法依不同病症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分为对照组(91例)(非高发应性)和观察组(29例)(高反应性);详细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总结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类型、高脂血症等为患者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相关。
冠心病;氯吡格雷;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影响因素
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为冠心病患者经氯吡格雷正确治疗后体内血小板仍处高反应性状态。临床上认为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基因变异,但患者临床症状亦是非常关键[1]。据此,应对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其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上正确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不同病症将所选冠心病患者120例分组为对照组(非高发应性)、观察组(高反应性):对照组9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67:24;年龄最小者为58岁、最大者为71岁,平均年龄为(64.92±6.14)岁。观察组29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2;年龄最小者为62岁、最大者为77岁,平均年龄为(65.27±6.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查询患者病历,将患者一般资料做整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120例患者中观察组29例(24.2%)患者出现了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将患者有无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作为因变量、一般情况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冠心病类型、合并糖尿病情况、高脂血症患者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将有无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为因变量、吸烟史/合并高脂血症情况及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冠心病类型、合并糖尿病情况、高脂血症对冠心病患者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血小板聚集率与HbA1c相关性 120例患者中60例患者做了HbA1c监测,13例患者无糖尿病、4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33例患者HbA1c≥6.5%、14例患者HbA1c<6.5%,血小板聚集率与HbA1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氯吡格雷为血小板ADP受体抑制剂,但此药对血小板聚集抑制效果与个体情况相关[2]。有研究结果显示: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4%-30%[3],存在较大的波动范围,但这与患者临床状态、治疗、实验仪器/方法、采血时间等情况息息相关。临床上可见约38.8%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会产生氯吡格雷抵抗情况[2]。
此次依不同病症将所选冠心病患者120例分组为对照组91例(非高发应性)、观察组29例(高反应性),对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总结,探讨了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BMI、冠心病类型、合并糖尿病情况、高脂血症患者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BMI、冠心病类型、合并糖尿病情况、高脂血症对冠心病患者发生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率与HbA1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据上述可得,冠心病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与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相关。
[1]牟彦红,彭瑜,丁丽琼,等.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危险因素及预后[J].心脏杂志,2014,26(5): 583-585.
[2]杨海云.冠心病诊断与治疗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 178-179.
[3]吴建萍,徐丹苹,吴焕林.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治疗后残余血小板高反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34):4191-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