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富源县墨红镇发展豆薯间作的可行性及丰产栽培技术

2017-03-06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22期
关键词:富源县间作块茎

李 琼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曲靖 655500)

富源县墨红镇上半镇鲁木克、法土、世依、摩山、清水、光山头、田冲、三台8个村委会。海拔2 200~2 480 m,田地均在2 200 m以上,气候冷凉,年平均气温在13.8℃,属高山冷区,土地肥沃,空气较好,无工业污染,有机肥充足,森林履盖率达65%以上,是大芸豆生长最佳适宜区,2003年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4年产品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2005年产品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该地总人口1.989 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 346.5 hm2,人均0.068 hm2。富源县墨红镇特色农产品产销协会于2017年在县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在此实施了富源县墨红镇400 hm2豆薯间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豆薯间作的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1 发展豆薯间作的可行性

富源县墨红豆薯间作种植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形势下,发展豆薯间作是抢抓新一轮十三五建设规划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提高当地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的需要。

1.1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白芸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20%以上,富含钙、铁等微量元素,口感较好,是餐桌上美味佳肴,产品供不求,市场前景广阔,销路好,能有效提高种植户的收入。马铃薯富含优质淀粉,已列入国家主粮计划。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1.2 有利条件

富源县墨红镇是典型的山区农业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豆薯间作生产,符合生产实际。群众种植积极性高,土壤及气候都适宜种植,已成为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该产业已成为墨红镇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

1.3 预期经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显著:经当地农技部门技术人员实地测产,白芸豆平均每667 m2产量145 kg,马铃薯1 500 kg,平均每667 m2产值达2 660元。

白芸豆芋按市场价格8元/kg、马铃薯1.0元/kg,每667 m2的经济收入为2 660元;扣除每667 m2生产成本(磷肥50 kg25元,粮作配方肥50 kg120元,种子每667 m28 kg豆种96元,150 kg马铃薯种225元共321元),每667 m2纯收入为2 194元。

社会效益明显:一是提高了单位土地产出,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农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就地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安置社会闲散人员。

生态效益较好:严格按照豆薯间作种植规程指导生产,合理施肥,极大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环境质量,提高生物多样化,减少劳动强度和时间,提高劳动生产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效益明确。

2 豆薯间作丰产栽培技术

富源县墨红镇特色农产品产销协会2017年在此实施的富源县墨红镇400 hm2豆薯间作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设33.33 hm2核心科普示范样板,编制科普示范技术手册5 000册,对1 000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共培训3期,基地内开展科技成果展示等科研试验示范20组。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豆薯间作丰产栽培技术深入人心,种植户执行严格的种植技术措施,实现了种植的规范化及标准化。

2.1 种子精选

采用特大粒(每100 g 45~50 粒)白芸豆以及脱毒优质马铃薯。 白芸豆豆种播种前进行粒选,选择无病虫害,籽粒饱满纯正,无霉变的种子。马铃薯种薯个体在 50 g以下的种薯播种,个体在 50 g以上的根据芽眼数目,切成 3~4 块播种,每块上应有1个顶芽和1个侧芽。切块需在播种前 3 d进行,切开的薯块需用面菌清(或代森锰锌)涂抹伤口,再用冷凉的草木灰涂抹伤口,然后放置于干燥通风处晾晒 3 d,使伤口愈合,防山入土后细菌感染。切块过程中,刀具在切块前用洗衣粉洗净油污,并用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杀菌。

2.2 合理密植,统一种植规格

采用 1.8 m一个复合带(马铃薯 1.2 m,豆 0.6 m),塘距 0.5 m,马铃薯株行距 0.5 m x 0.4 m(即4行马铃薯套种2行白芸豆)。

2.3 适时种植

当地海拔在 2 200~2 480 之间,适宜在 3 月中旬播种,有利于苗期的正常生长发育。

2.4 重施底肥,加强中耕管理

白芸豆固氮能力强,需施足基肥,并在初花期、盛花期适当重施追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 kg,复合肥 30~40 kg。

2.5 田间管理

在生育期间内,光照、湿度适宜时,不断地提供水份、养料,及时中耕培土,促进同化作用和同化物的积累,增加转移到块茎的物质,提高马铃薯的收获指数。种植后待豆蔓长至 30 cm时搭支架,适时锄草、培土、追肥、封顶,每株保证 20 个有效花枝左右,以提高豆粒重。

2.6 采收加工及包装

商品薯的成熟度依市场习惯确定,一般块茎不宜小于 6 cm,收获要在晴天进行,挖掘、捡拾、装运等主要环节,要尽量减少损伤块茎,防止日灼、霜冻,保证块茎质量,按用途分级,清除病薯及泥土等杂物,置于通风阴凉处,干燥块茎,愈合伤口,以利贮藏。白芸豆的采收适宜分期采收,荚果成熟2个摘1个,带荚晒干、脱粒、分级、包装、贮存,保证商品率。分批采收,连壳凉干再脱粒。

3 结论

进一步完善科研基础设施条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培训。根据种植节令,组织现场培训、统一培训等方式的多种培训活动,提高种植水平。

开拓市场,打开销路,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使这一高原特色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猜你喜欢

富源县间作块茎
不同间作模式对山苍子光合特性及其栽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核桃柴胡间作技术
数形结合方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
富源县总工会:组织220名一线职工(劳模)疗休养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观光园艺在富源县都市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枣棉间作系统光合特性研究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富源县总工会:开展创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