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回响
——解放军军乐团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交响音乐会综述

2017-03-06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军乐团管乐南京大屠杀

南京回响
——解放军军乐团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交响音乐会综述

文/水 玉

2016年12月13日,是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在南京举办了一场以“永不忘却”为主题的大型管乐交响音乐会,这是国内首次用大型交响乐展现和纪念南京大屠杀。近2000名南京市民现场观看了演出,对音乐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阵容庞大,磨砺精品力作

早在一年前,解放军军乐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指挥张海峰就萌生了以音乐会的形式纪念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的想法:“打造一部音乐史诗,既是缅怀30万无辜死难同胞和为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民族英雄,也要创造解放军军乐团历史上的又一座艺术高峰。”他的想法得到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南京市委、市政府等方面的支持,歌唱家杨洪基,艺术家林达信,作家王毅,作曲家陈黔、王和声、娜拉、郭思达等应邀参加,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创作团队。

一年间,张海峰带领团队紧紧围绕纪念南京遇难同胞这个主题,深入调查采风,苦心创作了《血哀12.13》《茉莉与玫瑰》《那时芬芳》《南京·记忆》4首大型交响管乐作品。全部作品于2016年9月底创作完成,10月初进入排练阶段。全体创作人员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从一个音符到一个诗句都反复推敲,力求打造成史诗性的精品力作。

这场大型交响音乐会的演出人员也非常庞大,除解放军军乐团外,还有南京工人合唱团、北京黑鸭子童声合唱团、东部战区某旅军乐队等7家单位300多名演员参与演出。如此庞大的演出阵容,在国内交响音乐会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主题鲜明,共振时代脉搏

本台交响音乐会旨在用音乐语言记述灾难史实,追忆历史事件,凝聚民族情感,期盼中华复兴。

整场音乐会紧紧围绕纪念南京死难同胞展开。第一篇章《血哀12.13》,共分《屠场》《魔舞》《儿呀》《焚城》《问天(亡灵的眼睛)》5个章节,描绘了一个黑暗沉重的世界,表达蝼蚁般草民的悲歌,深刻反映战争残酷和它带给平民的伤害。通过音乐,提醒人们牢记历史,不要冷漠甚至忘却屈辱的民族伤痛。

音乐会是祭奠,也是纪念,但毕竟激起仇恨不是我们的目的,珍惜和平、展望未来这样的创作理念更加贴近当下的时代脉搏,也更容易与世界共鸣,与人类文明相通。

尾声用“爱好和平、珍惜和平”作核心,通过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的场面和节奏,使观众感受和平的美好,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宣扬中国人民爱好和平的博大胸怀,从而使后人能更好地珍惜和平生活。大合唱《和平必胜》,气势雄伟,将整场气氛带入高潮,展示出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坚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心,以及敢于斗争、决不屈服的决心。

多元融合,艺术品位高超

在军乐团管乐艺术风格上,创新亮点纷呈,许多是首创之举,音乐、合唱、朗诵、对话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管乐民乐共鸣,童声乐声合音,还有中西元素融合,南京特色文化穿插,场面十分感染人。

音乐会的4个篇章,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整场音乐会就像一篇祭文,围绕纪念主题谋篇布局,层层递进,节奏分明,每个篇章又独自成篇,既有紧张悲愤,又有舒缓的空间,避免在一种节奏中出现审美疲劳。

在《茉莉与玫瑰》这首用奏鸣曲式写成的交响曲目中,将南京的茉莉和辛德贝格的玫瑰这两种跨越国界的和平之花作为背景,以《茉莉花》作为主题元素,寓意勤劳善良的南京同胞,同时在旋律中引入丹麦的民歌元素,展示它们在饱受世纪风雨的磨难之后,更加绚丽多彩地盛开在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景之中。

在《南京·记忆》乐章中,著名表演艺术家林达信表演了诗朗诵《南京回响》,如歌如泣,荡气回肠:“在阳光洒满的下午时光,鲜花与彩虹交相辉映的雨后,我们看见了你们的身影,并且听见了你们的对话。我倒下了,我就是一条路,这是中国的复兴之路。”这些寓意深刻的诗词,既深化了演出主题,又照顾到不同欣赏层次的观众,也是音乐会的一大亮点。

一位南京市民在看完音乐会后告诉笔者:“在人类历史上,用音乐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深刻而持久。比如,肖斯塔科维奇1941年创作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就是纪念列宁格勒保卫战,既提高了士气,又宏扬了国威,这种士气和国威随着音乐流传至今。‘永不忘却’这场音乐会,必将让人类更好地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军乐团管乐南京大屠杀
2022第二十届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举行
第六届江西省音乐“映山红”奖管乐比赛圆满落幕
管乐合奏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有温度的管乐教育
毛泽东缘何高呼“军乐团万岁!”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展军威扬国威——人民军队仪仗队、军乐团和礼炮队诞生始末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侨界寄哀思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