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信于我 深沉似秋
——读萧娴先生(代前言)

2017-03-06吴为山

中国美术馆 2017年6期
关键词:帖学诗稿行书

吴为山

展览名称:书中有我—萧娴先生诞辰115周年遗墨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7年7月27日—8月6日 展览展厅:19—21号展厅

展品数量:约100件

20世纪的书法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书法家,以其苍浑、厚润的书风为世所誉,跻身一流,领一代风骚,她就是萧娴先生。

回顾20世纪书坛,帖学一派虽有海上潘伯鹰、白蕉、沈尹默诸人力挽狂澜,然终因势单力薄而日渐式微。在众多社会学术、文化精英的推波助澜下,特别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的“魏碑无不美者”之说,从理论上将碑派书法推上足以与帖学分庭抗礼甚或以绝对优势压倒帖学的境地。

在实践上,以康有为、李瑞清、沈曾植、曾熙、李叔同、于右任、高二适、胡小石、林散之、萧娴、王蘧常、谢无量、沙孟海、陆维钊、徐生翁等为代表。其他以画闻名的书家如吴昌硕、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齐白石,以甲骨篆书闻名的罗振玉、董作宾等或以碑入帖,或以帖融碑,或取法甲骨金文,或取法章草简牍,以各种风格样式的取法汇入到碑学的滚滚洪流中,成绩卓著,蔚为大观。萧娴先生即是这股洪流中卓然独异的猛将。她以女性独特的身份与视角诠释演绎着大丈夫的豪迈与激昂,责任与担当。

萧娴《行书自作诗稿》(《除夕》《家大人书来,知渝城被炸,日夕忧煎,予兄弟之安否,梦寐系之,因拟古怨意一篇》《寄外》)35cm×27cm 萧娴家属藏

萧娴《行书自作诗稿》(《答友人问》《柬友》)35cm×27cm 萧娴家属藏

萧娴《行书自作诗稿》(《咏竹》《拟杜工部七歌之二》《登扫叶楼》) 35cm×27cm 萧娴家属藏

萧娴《行书自作诗稿》(《见示即景诗乃勉和之》《偶成》《哭刘缃姐》)35cm×27cm 萧娴家属藏

萧娴《行书五言联》(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南京求雨山萧娴纪念馆藏 1995

萧娴《行书五言联》(黄山云似海 天姥日为丸)南京求雨山萧娴纪念馆藏 1991

萧娴《篆书八言联》(左图右书开卷有益 模山范水闭户自精)南京求雨山萧娴纪念馆藏 1980

先生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出生书香门第。父萧铁珊追随孙中山先生,南社社员,工诗文书画。萧娴自幼随父习书,13岁时于广州即以善作擘窠大字被誉为“粤海神童”。20岁于上海得康有为赞赏,获其题诗奖誉“雄深苍浑此才难”,并正式拜康有为为师,其一生的书法实践与理论基础,就是在康氏的影响下走出的。书坛巨擘于右任等曾撰文《介绍大书家萧娴女士》推介其书艺。年少的萧娴,即已展露其在书法上的惊人才能与影响。

萧娴先生生于贵州,但她艺术的不断精进与风格的成熟与完善主要在江苏南京完成的。其时的江苏,逐渐形成以胡小石、高二适、林散之与先生被合誉为“金陵四老”为代表的书家群体。“四老”之间,面貌不同,追求各异,相互砥砺,各臻异响,并以群体集中的呈现彪炳现代书史。林散之绍接黄宾虹,清逸超然;高二适以章草筑基,风骨高昂古雅;胡小石受业清道人,雄深劲健;萧娴则承康有为而致广大精微,堪称女中圣手。

先生书以“三石一盘”(石鼓文、石门颂、石门铭、散氏盘)为基,用工至勤,朝斯夕斯,一生不废。集奇气、豪气、磊落气、丈夫气于一身,得苍浑、厚拙、遒润书风。先生喜作擘窠大字,挥毫落纸如江河行地,如“道登天门”尤见其豪迈胸襟。喜作对联,所择联语亦多气魄雄大,与其书风相表里,更觉浑然一体。其巾帼气概,磊落慷慨,不知令多少须眉男儿折腰。撰联“书中有我,眼底无它”,道出其睥睨千古,独立苍茫的自信与豪壮!“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大江东去,天马南来”,又载寄其多少豪情!先生喜执大笔,饱醮水墨,着纸则如犁耕大地,似春雨润物,其书法结体的张力和内在气韵暗合着上联与下联的音律、气势,成为形式与内容完美的整体。

萧娴《行书自作诗稿》(《有感再寄外》《鬻字自例》《再自例》)35cm×27cm 萧娴家属藏

萧娴先生豪迈一生中并不乏女性的柔情与温婉。在生活中,她是丈夫温柔的妻子,是孩子慈祥的母亲。在艺术上,虽然崇尚豪壮但不失精微,其小字的娟秀透露出女子特有的细腻柔情。其抗战流亡时所作诗集《劫余草》以小行楷书就,精美绝俗,亦可透见先生帖学之功。诗集中或述流离之苦:“呜呼歌兮歌正哀,劫灰飞尽望春回”;或寄雅意:“我爱清清竹,可以医吾俗”;其在家中常挂的寄寓思乡之意的“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更是体现了一位女书法家细腻而真挚的绵渺悠长之情。

萧娴《行书自作诗稿》(《林兄住乌江偶成虞姬一首》《偶感》《感怀》)35cm×27cm 萧娴家属藏

我有幸于上世纪80年代见识先生,并常听先生说古道今,观先生展纸挥毫。那个座落于玄武湖畔的寓居,院子里的杨柳、竹子在春天里新芽萌蘖、新篁初露时,先生总是亲手抚之,给予问候。

1992年秋,我为先生塑了一尊头像,基于对其书风及审美的认识,也出于对其艺术与人格的敬重。像塑好后,先生亲自登门造访,并健步一步一步登上二楼,那气势宛如她书写时的神韵……

二十多年过去了,萧先生那脚步声依然回荡,伴随着她的书法,一起成为20世纪的文化记忆。今天,中国美术馆在梳理20世纪书法,并组织有代表性的大家进行系列展览时,萧先生毫无疑问名列其中!我们也十分感谢先生的家人向中国美术馆捐赠部分作品,这将为后世传承留下范本。相信,也坚信,此时的萧先生在那浩渺的书法天国露出自信的微笑……

猜你喜欢

帖学诗稿行书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释函可《偶感》(70cm×45cm)
脚踏实地
心与形:帖学与碑学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论龙开胜的帖学创作
书画
星汉《东天山诗稿》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