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称呼语中的文化差异

2017-03-05张郁

商情 2016年44期
关键词:跨文化差异文化

【摘要】称呼语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具有的文化色彩是非常浓郁的,本文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的在这方面的差异,以期更好的消除跨文化障碍。

【关键词】称呼语 文化 差异 跨文化

一、汉语稱呼语的文化特征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但这悠悠岁月大部分是在封建制度统治下逝去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中国文化是一种以社会为本位的整体文化,其哲学思想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社会的认同需要,忽视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个人的个性和尊严。统治者推崇儒家思想,将社会规定为以家庭制为基础的严格的等级社会。“礼”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个人 严格遵守,即“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人际交往需要“正名”,即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对外要明确官衔,学衔,对内要分清辈分,长幼等尊卑亲疏关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庞大,家庭和宗教成员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就使得人际交往中的称呼也多种多样,可做三种概括:

(一) 等级观念

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皇帝)被奉为“至尊”,臣子对君主的名字要避讳,不仅不能称呼,也不能说出或写出。即社会关系是由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构成,对下颐指气使,对上惟命是从。下级官吏对上司不能直呼其名,必须冠以“大人”“老爷”“阁下”之类的尊称;称呼自己时不能用“我”,要用表示谦卑的称谓“小人”“鄙人”“卑职”等等。普通人中,对年长,位尊者“翁”“公”“老”等称呼是必须的。

(二) 纲常伦理观念

旧时中国家庭内部称呼有三个特点,“避长者讳,长幼有序,亲疏分明”,即对长辈的名字必须避讳,如《红楼梦》提到林黛玉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写字遇到“敏”字,又减一两笔。“疏不间亲”亲属间不同的称呼表现了不同的血缘关系,如长辈中有伯,叔,岳父母,舅父母,姑父母,姨父母之别;同辈中有堂兄弟和表兄弟之别。

(三) 男尊女卑观念

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地位,没有独立的人格,“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的纲常使妇女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妇女的名字在交际中是不被使用的。六朝以后曾在妇女前加“阿”字,如阿英,阿娇等。已婚妇女在自己的姓名前要加上丈夫的姓或在姓后加“氏”字,如今港台妇女的姓名中仍然有这种现象。

二、英语称呼语的文化特征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起源,尤其是其哲学思想。毕达格拉斯认为,“人是度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柏拉图在其《对话录》中记录了苏格拉底的主张:个人应该不惜任何代价,拒绝受任何人的权威或法庭迫使去做或者去想受到自己的思想谴责的错事。这种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后西方哲学的基础。文艺复兴后西方世界建立了新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人文主义倡导个人主义,尊重个人尊严,自主性和创造性。西方文化始终贯穿着个人意识,并最终发展成个人主义价值体系,成为现实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日常生活方式。

由于上述原因,西方人在交往中奉行尊重自己、考虑别人和相互平等的原则。初次见面或比较正式的场合,人们在姓或姓名前冠以Mr, Miss, Mis 等称呼,而熟人间均直呼名字,除特殊需要不称呼头衔。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社会不存在等级观念。如在《简爱》中,简爱的表兄要求她称其为里德少爷,表示他们虽是表亲,但地位不同。现代英语中,“I”是对自己唯一的称呼,而且要大写。第二人称“you”包含相当于汉语的“你”“您”“汝”等所有含义。家庭内部没有“孝悌”“长幼尊卑”概念。子女对父母尊重但不惟命是从,父母对子女关爱但不妨碍个性发展。因此他们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相对淡薄,互相间的称呼也趋于笼统。如“uncle”一词可以指代“叔叔”“伯伯”“舅舅”“姑父”“姨父”等多种意义。中世纪盛行的包括尊重妇女在内的骑士精神,体现在英国的“绅士风度”中,因此英语中没有对妇女轻蔑的称呼。

三、英汉称呼语文化差异对比

社会的变革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称呼语也随之改变。中国在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后,礼仪和称呼习俗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解放后从领袖到普通民众都称“同志”,代表了一种平等观念。家庭内部对妇女的称呼也不再带有蔑视,表示亲密的称呼如“亲爱的”已经被广泛接受。

本世纪英美社会虽然也经历了一些社会变动,因为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语也相对稳定,只在民族运动和妇女运动的大潮中一些带有歧视性的称呼如“nigger”“negro”转变为“black man”“black people”,“chairman”转变为“chairperson”。

中西方称呼习俗的差异难免会产生文化碰撞。如中国人把妻子称为“爱人”,英语中对应的词“lover”却不能指代“妻子”,而是“情人”“恋人”之意。另外一些词如“小叔子”“小姨子”若直译为“brother-in-law”“sister-in-law”则会令外国人莫名其妙。中国人很少把姓作为对人的称呼,而英美人则不同。如新闻媒体上提到总统时都是“克林顿”“奥巴马”等等,不必加“总统”这个头衔,而中国人则认为直呼人的姓是不礼貌的。

四、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中称呼的差异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是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差异并不是文化的优劣。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消除称呼差异所造成的障碍和误会的方法就是彼此了解,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

参考文献:

[1] 邓演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2] 顾日国.礼貌、语用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Hsu,F.Americans and Chinese: Passages to differences.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Hawaii.1981.

作者简介:张郁(1972—),女,西安工业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跨文化差异文化
相似与差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谁远谁近?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