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组织的群体动力探析
2017-03-05郝良玉李君
郝良玉+李君
【摘要】本文旨在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从组织群体动力特征这一角度探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组织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组织 群体动力
一、群体动力的含义
群体动力是指群体中人和环境两方面的许多因素,诸如群体规模、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沟通、人际关系等互相作用的过程,也包括成员之间关系的变化和协调过程。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动力主要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有其各自不同的定义,但是又互相贯穿,相辅相成。
二、群体规范与群体压力分析
我们所说的群体规范是指在群体中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准则和标准。在一个组织的初期,因为这时的组织还更趋向于非正式组织,所以,这样的一套规范并不一定是以条款、原则的形式展示在某个地方的, 而更可能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理念。
在组织规范确定了以后,无论这套规范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怎么样,创业组织的所有成员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会把它看作是应当遵守的信条。对那些不遵守规范的人会被劝说, 警告甚至孤立。此时的组织,虽然不能带给成员丰厚的回报,但是作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对组织的目标实现有着强烈的憧憬,对自己获得的参与创业这样难得的机会难以割舍,更多的可能是他们对自己的付出,对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早以超越了创业的范畴,因而,任何人都不愿意因为违背组织规范,而被组织驱除。如此一来,群体压力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在大学生创业组织里,其成员的组织压力比起成熟的组织来说要小一点,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组织人数较少,组织层级少,彼此沟通容易,因而产生压力的一些障碍比较容易被破除。二是组织成员身份、年龄、学历相似,因而出于权威的考虑就会少一些,也就有了突破压力的胆量。三是因为在大学生创业群体内,组织成员的思想活跃,而且,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纯,使得在这个组织内,新思想、新意见可以无障碍的提出,也能在较大程度上包容不同的意见。
对于创业组织来说,要形成不唯上,不唯人的氛围,组织的领导者就要注意以下这些问题: 一是自己是否放任至助长了某些核心成员骄傲情绪,过分夸大了他们对组织的贡献,使得个人情绪过度膨胀,导致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实施他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二是是否在这一组织中将私人感情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上,而不是就事论事。三是是否在对人方面真正努力实践公平客观这一原则,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参与的机会。在这三个方面的改进,对于促成任人唯贤的组织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
创业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都要受到内部群体压力的影响,群体压力就像人体内的血压一样,一方面,它是维持组织生存的必须元素,没有了群体压力,创业组织将是一盘散沙,成员找不到共同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 群体压力过大或者畸形发展,对于还比较脆弱的创业组织来说可能会是致命的打击。大学生创业群体更是如此,只有保持组织内的群体压力大小适宜,群体动力才能更好的发挥。
三、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士气分析
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是一对联系紧密的概念,前者是指群体成员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组织中的程度,后者是指群体成员实现群体目标的意愿与群体的精神的整合。从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说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組织,士气也会比较高。对于大学生创业组织来说,由于大家多是出于对共同目标的追求,有一定的感情依恋,价值取向相近,成员又多是涉世不深的学生,所以很多创业组织都有比较高的凝聚力,而对于群体士气来说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正面影响。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学生创业组织中的成员对于薪金报酬这一个很大程度上影响成熟组织凝聚力和士气的因素,并不看得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中多数人不是依靠组织提供薪金而维持正常生活的。因而,对于创业组织来说,共同的愿景、对愿景的信心、良好友善的组织氛围则成为影响凝聚力和士气的重要因素。
正因如此,组织的领导者就应该建立起一个大家共同愿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目标实施的每一个重大阶段,及时准确的告之组织中的成员,使组织中的成员看到目标正在一步步的接近,坚定为组织奉献的信念,这样做还能让组织中的成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感受到组织对自己的重视,也使得在个人感情方面对组织有了依恋感。同时,对于组织中成员之间可能产生的矛盾要积极地予以处理,争取使成员间建立起友好的共事关系,更要避免领导者自身对某些成员的偏见甚至摩擦,只有这样,组织的凝聚力和士气才能稳定的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高凝聚力和高士气不一定就会带来团队工作的高效率。因为只有成员的个体需要与组织方向相一致时,二者之间才会有正相关的关系。如果在组织困难时期,想离开组织的一些成员之间凝聚在了一起,创业组织只会很快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对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组织来说,由于大部分成员不是以创业为生,这种揭竿而起、一哄而散的情况完全更有可能发生。因而,高凝聚力和高士气只是创业组织产生高效率的必要条件,组织的领导者更应该使这种凝聚力和士气建立在健康的、对组织目标的追求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组织发挥凝聚力和士气高的优势,让高凝聚力和高士气带来正能量的群体动力。
大学生创业组织里,虽然缺乏强大的经济来源和成熟的创业经验,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商业构思和创业精神,若能够合理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将其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相信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定会取得良好的创业成果。
参考文献:
[1]韦克难.组织行为学[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2]陈刚,彭建华.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