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角下的职教模式与应用研究

2017-03-05张轶斌

商情 2016年44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针对 《食品加工机械设备》课程的特色,结合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本文借助“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智慧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学习期间教与学的互动,采取微课、慕课、虚拟仿真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并对教学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为“互联网+”在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 职教模式 食品加工机械设备 应用研究

一、引言

2015年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1]。“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提供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育理念变革[2]。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不断促使其进行换代升级。当“互联网+”遇到教育的时候,互联网对教育变革作用也体现得很明显[3]。互联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应用在了教育领域,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慕课”[4]。“互联网+”行动计划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新形态下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透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必将与日俱增。

二、课程背景

《食品加工机械设备》是食品加工专业第四学期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学习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主要参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一般食品加工系统的机械与设备的选型、设计的能力,并能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学生在学习此课程前已经学习过相关食品专业课程,如食品工艺学,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由于机械以及制图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空间想象能力差,大多对机械设备图形识读困难,另外,我校高职高专学生,包括五年制大专食加专业学生生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从整体来讲他们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而且自我控制力较差。因此,学生普遍感觉本门课程较难理解,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缺乏对食品机械的感性认识,认为自己不是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积极性也不高。并且,在实际运用理论教学指导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理论超前,而实践结果滞后,比如,食品机械实习实训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學期末甚至下学期的实习过程中集中进行,学生此时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已经淡忘,不能学以致用。

三、“互联网+”引入教学模式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在《食品加工机械设备》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为每节课前提供相关工艺知识的系统性回顾,并配以工厂生产的视频,使学生对本节课机械的作用有感性的认识,加深了专业课的相互结合。

其次,通过多种多媒体技术的加入,运用网络公司提供的模拟实训系统, 精选大量食品机械实例照片和录像,应用二维、三维动画以及录像进行动态模拟仿真,以便从感性中抽象出零部件结构的作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诱发学生认识、了解进而理解这些食品机械的工作原理、组成与适用对象等。

并且,在模拟仿真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弹幕教学的模式,加强及时的师生互动,解答问题及时充分。最后,利用在线慕课(MOOC)的模式,加大学生的相关知识库存,使学生继续学习企业中机械制造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有参加实际生产的感受,利用慕课的平台的广泛性,充分培养学生的工作岗位适应性与工作技能,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四、课程教学效果及反思

在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食品加工机械设备》课程的讲述后,利用平时的测验和期末测试,结合日常的教学效果,综合结果发现,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学生整体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和测试成绩均有显著的提高。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利用,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性,并且能够积极的寻找课程相关知识,对原本抽象的机械知识能够有更深的认识。课前的微课内容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回忆与所学机械相关的食品加工单元操作,对于课程授课时所讲述的机械原理和加工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而利用模拟仿真系统加入到教学当中,使枯燥的知识变的更为立体,并且加强了教学的互动和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对于机械内部零部件的结构和力的传输与传导的理解更加到位。最后,利用教学软件实现了课堂上的实时互动和课后问题的及时反馈,并且,慕课的模式为教学做到了很好的延伸,例如,在线视频“How it is made”系列,能够让学生们进入大型的食品工厂了解实际的生产流程,对课程所学的单个机械自行组合利用,做到学以致用。

但是,在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慕课相关资源较少,目前的主要资源仍然集聚在高等教育领域,职教领域资源匮乏,并且无法短时间内形成精品 慕课资源,缺乏吸引外校学习者的优势。并且,对于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教师制作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设计,技术支持亟待加强。而且,针对教室的硬件配备力度还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的教学要求。因此,后期应在建设与应用中不断吸收各方优质资源、修改完善职教“互联网+”教学资源,形成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俊朝,王开琳,尹雨晴. 互联网思维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构研究[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5,01:61-63.

[2]余滢.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职教MOOC模式设计与实践[J]. 当代职业教育,2015,08:35-37.

[3]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 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03:12-15.

【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5年度课题: “互联网+”视角下的职教模式与应用研究──以《食品加工机械设备》课程改革为例(XV443)

作者:张轶斌(1988.12),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加工贮藏,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互联网+互联网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