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会计学的研究
2017-03-05瞿慧芹
瞿慧芹
【摘要】本文从职业生涯角度出发,通过对会计毕业生就业岗位及用人单位招聘财务人员要求的调查,对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探讨,归纳总结高职会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调整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机制,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会计教育 会计岗位 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职业定向性,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会计教育过程中侧重以工业企业为例子讲述会计账务处理,然而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可能是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及服务行业等,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经济业务不同,账务处理也不尽相同,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崛起,就业环境的不稳定性增加,很多人在一生中要经历几次转岗,而且可能从事跨行业、跨专业的岗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会计准则也会随之不断更新、变化,会计环境、工作环境的复杂程度加大,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因此,高职会计教育不能只强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强调账务处理,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环境,提高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高职会计学生就业岗位群及岗位
职业能力要求
(一)高职会计学生就业岗位群
通过调查分析1200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查发现,高职会计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主要的岗位群是出纳、会计助理、会计人员等岗位,涉及的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保险机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会计代理公司等。
(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针对学生就业的岗位群,通过对近两年来浙江省的各单位招聘财务人员要求进行的调查
从总体上看,各个招聘单位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具备的能力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表达、沟通与协调能力;具有较强责任心;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与学习能力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员又不断涌现新的要求,主要包括:对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单位的招聘底线都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则会要求至少具有初级会计资格、中级会计师职称,并且强调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工作环境、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来应对。
二、构建高职会计学生职业能力框架
结合我国会计岗位需求的现状和社会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应包括三个方面,即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
(一)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它具有适用性、通用性,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及是非辨别能力等。
(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高职会计学生从事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
(1)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会计专业学科知识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具体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财政、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税法、经济法、会计法等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业务进行分析及熟练完成会计业务处理。
(2)组织管理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所以会计人员对经济学、管理学、风险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知识都應有所涉及和了解,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团队合作能力。财务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会计人员要具有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才能将工作完成得更好,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十分关注的。
(4)职业判断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会计人员时常面临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根据对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市场环境变化的分析,作出最公允的判断,对复杂的经济业务做出合理的、公允的处理。
(三)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学校教育是基础教育,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些知识用不上、有些知识不够用、有的要从头学起,这就要求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会学习,尽快让自己适应新的环境。现代社会信息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知识更新的频率不断加快。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据有关统计,一个人所需要的知识5%~10%来自于学校学习,而另外的90%~95%是要通过在以后工作过程和继续教育获得的。因而,学会如何学习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理论、会计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企业的经济业务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作为一名财务人员,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账务处理时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做的,掌握会计的方法,学会能够用现有的知识推敲出相似的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才是终身受用的。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会计教育改革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保障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是高职院校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方案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就业为导向,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的要求,立足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岗位能力紧密相接的课程体系,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要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设计
会计是为经济服务的,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去认识、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许多课程设置体现的是专才教育的模式,过分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会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学科严重分离,致使教师和学生都无法跳出会计的框架,学生无法全面理解会计,对未来职业发展不利;课程体系设计应通过对学生就业岗位群梳理,实施典型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分析,邀请企业财务专家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召开研讨会,按照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对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和任务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和创新性重构,开发设计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由基本素养模块、职业基础技术模块、职业核心技术模块、职业考证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组成的“五层次”递进式的职业(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实践以“岗位”、“能力”为主。
(三)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目标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针对岗位技能,以工作岗位核心技能为中心来组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以实践性知识和经过选择的相关理论知识为主,理论教学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識本身,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做”,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使学生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审视理解实践。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注意当地的需求及当地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兼顾前后续课程。
(四)完善现有考评机制,全面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
目前,期末闭卷考试成绩是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以教师为主体、凭一张期末试卷考试成绩的高低为主的评价体系,既无法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需要。如今用人单位在招聘财务人员时越来越重视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因而我们可以将证书模式纳入考核体系,部分课程实行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实行考核方式多样化。比如,将平时测试、学习情况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改变考试题型与题目、突出考查专业知识运用等,突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的比重,注重学习的过程考核,而不是仅用一张期末试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完善现有的考评机制,形成以职业能力考核为重点,以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为参照标准,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的考评体系。通过考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考评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参考文献:
[1]周青松.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微课教学设计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5).
[2]黄蓉卿,周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