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套用“设计模板”的点滴思考
2017-03-05陈竑
陈 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套用“设计模板”的点滴思考
陈 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通过对“设计模板”被纵行的主客观因素的探讨,对“设计模板”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中滥用的现象进行思考与分析。提出了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以“概念性”、“前瞻性”的选题为主,从而可以避免学生套用“设计模板”,强化毕业创作的原创性。
艺术设计;毕业创作;设计模板;对策
毕业创作是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宏观上说毕业创作是对学生在校几年中理论基础与专业实践两个体系综合掌握和全面运用能力的检验;从微观上讲,也是对教学课程设置、教师知识储备、毕业创作导向,以及对社会的参与意识等诸方面的评价[1]。纵观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作品,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设计教学实践来看,偷梁换柱套用“设计模板”的毕业创作大有人在,而且此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文针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模板”滥用成风,并结合毕业创作作品实例加以论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创作更多高品质的原创作品,从而圆满完成毕业创作的任务。
1 “设计模板”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产生恶劣影响
“设计模板”分为“成品模板”与“半成品模板”。“成品模板”一般是网络现成的矢量或位图图形(像)库,具备可再次编辑源文件的属性。其次,“成品模板”另一形式则是天猫、淘宝上的现成实物。而“半成品模板”则是在主体思路下对可再次编辑的源文件进行简单地“偷梁换柱”或对其进行“高仿真”的模仿。学生毕业创作直接或间接粘贴式套用“设计模板”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原创性,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设计工作量与设计含金量。
笔者参与某美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现场布展答辩的时候,出现了下述典型的例子。有诸多学生对老师打的分数存在疑问。其中一位学生的作品是某品牌的茶叶包装设计,不论从作品设计、作品数量、布展效果都可算班级中较优秀的。他的作品以“梅”“兰”“竹”“菊”与传统水墨相结合进行设计,以凸显品茶者的人文气质与茶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意境。无论从包装装潢的形式和结构的处理都可谓十分用心。因此,在其他学生看来他的毕业创作评为优秀是毫无悬念的,但是最后该学生的毕业创作评委一致评为不及格,这是什么原因?根本原因就是该作品无尺度地滥用“设计模板”,无创新性,无设计含金量和工作量。其具体体现在:其一包装的装潢设计偷梁换柱套用“半成品模版”,即将网络现成的水墨元素,以及“梅”“兰”“竹”“菊”矢量纹样通过简单编排粘贴复制入毕业创作作品中,而没有根据茶的属性及该品牌定位等具体内容进行设计创作;其二包装结构亦是套用“成品模版”——现成的包装平面图纸制作而成,我们从包装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此现成的包装平面图纸折叠制作成型后的抽屉盒不适宜包装茶饼。众所周知,包装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护产品,任何其他的功能都是建立在保护功能的基础之上[2]。茶饼就其本身而言是极易损坏品,所以对其包装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茶饼,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避免外界人为因素对其损坏;另一方面应避免茶饼在空气中受潮而破坏饮用品质。然而,该学生的包装是由两个左右抽屉式盒型滑动拼接而成,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分别从左右两边取出该盒即可。虽然这种包装方式比市场上的包装在其开启方式上更具互动性,但该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左右抽屉式盒型容易分离,导致茶饼的损坏,显然违背了包装设计的本体功能要求。另外,由于该学生的部分包装盒呈现明显的机械化特征,所以评委老师仔细询问该生是否自己设计制作,该生最终承认由于害怕毕业设计数量不够而在淘宝网购买现成的包装盒进行“二次加工”。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如此怠慢自己的毕业设计,即使他的作品数量再多,形式感再强,也不能算是一套合格的毕业创作作品。
通过现场答辩环节笔者了解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类似的套用“设计模板”的现象不胜枚举,许多同学以这种短时间、见效快的“非原创”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其中缘由值得我们对毕业设计进行深刻地思考。
2 毕业设计中“设计模板”被纵行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2.1 “设计模板”在教师“教”中的具体表现
艺术设计专业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兴起的一个学科。国外发达国家对艺术设计的教育研究非常重视,比如欧美的设计发展较早,与之相关的工艺、材质、技术等都相对超前,反映在艺术设计教育层面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整个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更加理性和科学。而国内的艺术设计专业相对起步较晚,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还是受到“东学西渐”的影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带有明显的“模仿性”[3]。在学生毕业创作过程中,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比较经典的“设计模板”,因为经典所以要求学生一方面“偷梁换柱”设计彼此的设计元素;另一方面对其进行“高仿真”模仿。这样教师可能认为这种教学理念是最先进的,最完整的,也是见效速度最快的。使用“设计模板”可以少犯错误,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获得理想的毕业创作成绩。教师在带毕业创作的时候,明明知道学生使用了“设计模板”,而不去制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教师的心理特点则是学生套用“设计模板”对于毕业创作那肯定能过,反过来学生这样做,教师就很轻松,他们没有必要花大量时间辅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是教师“偷懒”的典型表现。更恶劣的一点则是个别年轻教师好胜心极强,总想让自己的学生在其他学生当中出类拔萃。于是就鼓励学生在毕业创作过程中使用“设计模板”。这些年轻教师是在享受“窃书不算偷”式的教学结果而并不是教学过程,从而侧面诱发学生只要着手毕业设计时,第一时间在网上下载各类“设计模板”充当自己创作的素材,形成该现象的恶性循环。
2.2 “设计模板”在学生“学”中的具体表现
首先,学生毕业创作套用“设计模板”往往是缺乏“主观能动性”。所谓“主观能动性”是主体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向客观知识接近,并参与后者(包括感觉材料的摄取) 的构成[4]。学生在毕业创作尤其在前期资料收集过程中,仅仅对模板元素与主体设计元素进行“切换”,购买成品对其“再设计”或对现成模板“高仿真”模仿,他们做到的只不过是简单地拷贝,精确地复制,并没有对“设计模板”进行深层次的消化与理解,进行创新性、探索性模仿与改进。
其次,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家庭比较富裕,且对学习专业知识缺乏热情,没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缺乏责任感。为数不少的学生迫于家长的压力来上学,甚至明确表示,只要呆在学校不出意外就行,个人惰性油然而生。在专业教师催交毕业创作作品的情况下,利用极短的时间把其做完,完全敷衍教师从而直接使用“设计模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艺术设计类院校每年大规模的扩招直接影响我国艺术设计类院校生源专业水平。其实,笔者通过与这类学生的交谈得出,该类学生想在学校认真学习好专业知识,但由于入学专业水平十分薄弱,他们毕业创作最终不得不直接套用“设计模板”。
2.3 “设计模板”在社会体制“功利性”中的具体表现
“设计模板”本身在社会中就具有功利性即商业性,而“设计模板”的主体是某些专职从业者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团体,“唯利是图”是其本性所在。商业无所不在,对功利性的避讳,随着设计行业生存危机的加重而不再成为学生毕业创作的禁忌。商业市场的利益驱使笼罩了整个学生毕业创作的全过程,助力毕业创作是某些公司盈利的最终目标。
众所周知, 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模板”种类繁多,是有技术要求的一门制作,同时亦是集体共同作业的设计作品。在一些公司它是由设计总监、专业文案师、专业摄影师、专业计算机绘图员等各项专家“共同制作”的产物。由于它的商业性, 一些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成了“设计模板”的控制者, 追求利润的经济规律成为这些人无法超越的现实。据笔者了解到,每年毕业季,某些公司通过群发“设计模板”的资讯邮件及商业网页的链接,甚至为了更好地吸引点击率,将“设计模板”的源文件直接上传至互联网,供广大毕业生下载。这样点击率的高低决定着商业网页公司的亏盈及预示虚拟收入的升降等等。对一般毕业生而言, 购买或点击商业网站中的“设计模板”是一种消费方式。从经济关系上说, “设计模板”如果没有毕业生的购买,那就是没有将产品转变成商品。由此可见,“设计模板”迎合市场商业的需要,其实商业化的背后主要是迎合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毕业生的需求,获得商业收益。
2.4 “设计模板”在法律体制“不健全”中的具体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错综复杂的商品经济关系其实并没有依靠专门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法治经济,没有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使用“设计模板”完成的毕业创作待学生在社会创业及注册后发生了诸多侵权事件。此做法仅对“设计模板”整体性照搬,仅对文字性信息(商标和品牌名)做简单修改,填补自己需要的信息,跟法律在打“擦边球”,这无疑是对知识产权的无视与不尊重。包装设计重要的内容之平面设计包括色彩、图形、文字、商品品牌等,都是属于包装装潢画面,而这些要素的构成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包装装潢画面从其完成之日起,实际上并未受到我国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次,由于我国设计行业当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使用“设计模板”的产品直接导致消费者在超市购物时很难辨别真伪假冒包装,使消费者消费概念模糊,在实际生活当中误导事件屡有发生。
3 应对措施
作为一名毕业创作指导教师,在主观层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导学生对待众多纷繁复杂的“设计模板”时,绝不应只是简单地拿来照搬照抄, 应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此外,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一方面教师亦不应急于求成,加强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将“概念性”、“前瞻性”的课题引入学生毕业创作中,使学生在当前市场无法找到设计原型从而大大减低使用“设计模板”的概率[5];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模板”的使用是主动探索过程,学生应该避免表面形式的模仿, 避免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 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了解别人的设计优秀在哪里,设计创意是怎样产生的。其实,在“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学生在使用“设计模板”的过程中可以夹杂一些自己的创意元素,类似一种改良设计,但一定要把握好“度”的问题。换个角度来说,这是学生毕业创作过程中的一种良性引导。
在客观上,虽然“设计模板”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方便毕业生更好地做设计,它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但“设计模板”应淡化功利性,不以盈利为最终目的。重视商业化的利弊, 强调设计创作性的要义, 把商业手段和设计本质各归其位,才可能真正凸显创作的意义。因而,作为教师或学生,无论是在群体制作还是个体制作的情况下,都应正确对待“设计模板”的功利性。
此外,我国设计体制及有关法律也应重视“设计模板”的弊端,加大涉及到权利人应当拥有原始的设计图纸、造型结构方案、草稿、商标、专利和实用新型侵权问题的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尽快搭建设计作品保护的服务平台,健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体系, 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优化,避免“设计模板”所引发的侵权事件发生。
4 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近些年来在毕业创作指导及答辩过程中发现的些许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该文能够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的“设计模板”现象起到正能量的引导与参考,以及为毕业指导或答辩教师提供合理地甄别优秀毕业创作提供一定的评价标准。此外,笔者建议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创作的过程中多引入一些“概念性”、“前沿性”的创新性课题,这样在一定层面上避免学生套用“设计模板”的惯性思维,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毕业创作“原创性”的要求。
[1] 杜海滨.毕业设计的探索[J].美苑 ,1992(04):25.
[2] 朱和平.现代包装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59-60.
[3] 张国富,龚林静.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129.
[4]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燕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5] 黎博.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湖南包装, 2016,31(1):69-70.
陈竑(1986-),男,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
E-mail:Chenhong333000@163.com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