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用出发的审美观
——《闲情偶寄》园林设计思想研究

2017-03-05吴余青

湖南包装 2017年2期
关键词:闲情李渔园林设计

吴余青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从实用出发的审美观
——《闲情偶寄》园林设计思想研究

吴余青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闲情偶寄》是明清时期园林美学的代表著作,通过对作者李渔在园林设计、建筑营造、家具陈设、花木种植等方面的阐述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李渔在园林美学方面的设计主张:从实用出发的审美观。这种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设计思想,体现在园林建造过程的以人为本、注重细节的精巧营造、简朴而顺应自然的简约风格等。

园林美学;闲情偶寄;李渔;实用与审美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转型期,社会的动荡、政治与文化的钳制,使得大量知识分子选择了逃离现实,意图通过隐居避世从自然中实现自我。王阳明心学的盛行,削弱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约束,使追求个人利益成为合理的要求。随着工商业的迅速崛起,又为文人的避世提供了物质基础,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当时的仕人转向对奢华生活的追求与营造。这一时期,中国造园实践出现巅峰,造园理论百家争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李渔的《闲情偶寄》,其园林设计思想代表了当时文人造园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向近代设计美学思想发展的萌芽。

《闲情偶寄》共分8个部分,内容丰富,几乎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园林设计、建筑营造、家具陈设、花木种植等做了详细论述,呈现了园林美学的真知灼见,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园林设计历史。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闲情偶寄》所蕴含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生活的闲情逸致讨论李渔的设计思想[1];从建筑角度分析其所代表的当时文人审美情趣对园林建筑的影响[2];从居室美的角度阐述李渔的创新、实用、美观的3个特点[3];从环境审美的角度来概括李渔园林设计的原则:借景、因地制宜、参照艺术[4];从以人为本,物为我用的方面来论述李渔园林美学思想的核心,认为求新贵巧、匠心独造是其园林美学思想的又一主要内容[5];还有从造物角度分析李渔自然观、功能观、审美观以及娱乐旨趣[6];从园林局部“疏通”和“隔离”的奇特美妙感,来论述艺术空间的美学手段等等[7]。众多的研究展现了李渔园林美学思想的繁芜丰富,结合自身在园林美学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闲情偶寄》中所体现出的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园林美学主张,是李渔园林设计思想不可忽视的重要学术思想。

1 园林设计须遵循实用的原则

现代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经济、实用、美观。早在明清时期的李渔就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认为设计是“用”,而不仅仅是好看,“一事有一事之需,一物备一物需之用”[8]229。好的设计是应该有替人考虑的细节设计,有精确性和逻辑性,没有随意和偶然,设计最终都是表达对人的尊重。

《房舍第一》开篇第一句话就表明房舍的作用:“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懊,房舍亦然。[8]180”关于橱柜的设计,李渔提出“造橱立柜,无智巧,总以多容善纳为贵”[8]237。阐明橱柜是为了解决收纳的问题,以多收纳东西为好。他甚至还详细说明书房厕所的设计细节,“当于书室之旁,穴墙为孔,嵌以小竹,使遗在内而流于外,秽气罔闻,有若未尝溺者”[8]188。凡此种种,考虑的是人的需求感受,无不强调实用的功能。

书中关于园林设计方面的文字,也包括了怎么设计有用,如何用,强调设计是解决问题的。比如在设计园路时要考虑与人使用方便,“径莫便于捷,而莫妙于迂。凡有故作迂途,以取别致者,必另开耳门一扇,以便家人之奔走。急则开之,缓则闭之,斯雅俗俱利,而理致兼收矣。[8]183”在充分考虑使用园路的各种情形的同时,也顾及了园林的审美需求。他还毫不客气地批评当时一些片面追求美感而放弃实用的风气,《茶具》中说“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必至理穷义尽而后止哉”[8]247。这类文字在书中还有很多,强调各种园林中的元素要如何以实用为主,以满足人的生活需求。

2 园林设计须符合审美的要求

“一花一石,位置得宜,主人神情见乎此矣,奚俟察言观貌,而后识别其人哉?” 李渔认为造园是艺术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创造园林的审美价值”[9]171。他提出世间万物都是为人而设计的,园林也不例外,甚至说,可从园林中一花一石中,看到主人的模样和性情。与“画如其人” “字如其人”的道理如出一辙。

李渔将园林看成艺术,是一种审美的需要,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艺术作品。好的园林设计是唯美的,好的园林景致自己会说话。在书中,多处讲述了对美的欣赏和营造。“一日之内,现出百千万幅佳山佳水,总以便面收之。”《取景在借》大篇幅描述如何从窗户欣赏风景,“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图画;入耳之声,无非诗料。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扶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8]201”将窗户作为“审美转换器”[9]173,鲜活的生活(街景),透过窗户通过人的视觉来完成,将动静相结合,在家中房内欣赏意想不到的风景,既拓展了园林欣赏的心理感知范围,也节省了造园成本。 为此,李渔详细阐述了“尺幅窗”“梅窗”“便面窗”“山水图窗”等的制作方法,仅梅窗的制作,就用了近350字说明如何制作“天然之牖”。

为解决天花板的不美观,他专门设计了一种天花板,并描述了这种天花板的各种好处。“予为新制,以顶格为斗笠之形,可方可圆,四面皆下,而独高其中”[8]184。对园林中的庭院地面铺设,他提出“使小者间大,方者合圆,别成文理”[8]185。他还从美学、观赏的角度讨论园林花木的种植,描述花木的美学品格和观赏价值。文中运用大量诗词来表述花木的文学意境及情趣,将花比作美人,生动地将审美延伸到人的心理世界,“春花肖美人,秋花更肖美人;春花肖美人已嫁者,秋花肖美人之待年者;春花肖美人之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8]297。以审美意境来引导园林设计中花木的种植。

3 强调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园林审美理想

李渔认为,园林设计中实用需求和审美需求相结合,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天巧自呈”的园林中最高的审美理想。《闲情偶寄》中多次强调“天巧”,强调用自然的方式来呈现园林的景致。包括园林中的山水、居室陈列、花鸟鱼虫,也需要以美观的方式与人的欣赏需求相融合,以生生不息的生命气息来使人在园林中获得心灵与精神的释放和自由的感受。那种仅具备审美价值,无法为人提供生活便利的园林设计,抹杀了园林设计的本质及宗旨。这种可居、可赏、可行、可游的园林设计思想,无疑影响着明末清初的造园理念,也是当时园林设计思想的真谛,对以后中国园林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居室部·窗栏第二》中特别用了比较重的笔墨来强调实用和审美,他说“栏杆以玲珑为主”[8]189,并设计了不少具有美感的窗棂,如纵横格、欹斜格和屈曲体。纵横格“根数不多,而眼亦未尝不密,是所谓头头有笋,眼眼着撒者,雅莫雅于此,坚亦莫坚于此矣”。对欹斜格和屈曲体的说明也是从审美角度如着色效果来进行阐述,“浪色忌雷同,或蓝或绿,否则同是一色,而以深浅别之,使人一转足之间,景色判然”。同时提出要求讲究装饰美,图案美“桃花浪”、“浪里梅”[8]193。

李渔主张从平淡自然、简洁朴素的家居环境中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自然与天然的质朴之美。“取其简者、坚者、自然者变之,事事以雕镂为戒,则人工渐去,而天巧自呈矣”[8]191。与现代设计的“简约主义”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以窗户栏杆设计制作为例,他主张:“宜简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简斯可继,繁则难久。[8]190”通过简约的设计既节省材料,又美观实用。“是以一物幻为二物,又未尝于本等材料之外,另费一钱”[8]188。

4 结语

《闲情偶寄》无疑是弥足珍贵的园林设计思想的文献,此中李渔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园林美学理论。一方面是他对自身园林设计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对哲学、美学等思想的独特思考。遵循着“顺从物性”的哲理思想,坚持顺应事物的本性,在注重生活功能的同时,从“我”的艺术审美的趣味出发,强调园林设计要注重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结合。《闲情偶寄》中所体现出的园林设计思想,既是对以往园林设计理论的继承,也是李渔结合自身的独特审美和生活理念,对古典园林设计、人生哲学的丰富与发展。

[1] 李砚祖.生活的逸致与闲情:《闲情偶寄》设计思想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06:33-41.

[2] 贵文浩,柳肃.试论《闲情偶寄》体现的传统园林和建筑的营造特点[J].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学术研讨暨中国建筑史学分会2013年,2013:01-05.

[3] 赵鸽.李渔《闲情偶寄》的美学思想解读[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4] 张乾坤.李渔与明清时期环境审美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5] 沈新林.李渔园林美学思想探微[J].艺术百家,2007,02:119.

[6]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7] 杜书瀛.论李渔的园林美学思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87.

[8] 李渔.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 杜书瀛.李渔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编号:16A133)。

吴余青(1972-),女,博士,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E-mail:123076857@qq.com

2017-04-05

猜你喜欢

闲情李渔园林设计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SOLES OF WIT
夏日闲情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略论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闲情
李渔的养生之道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