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添动能 打造双创新引擎
2017-03-05本刊编辑部
知识产权添动能 打造双创新引擎
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将于9月15日至21日在各地举行,今年活动周主题为“双创促升级,壮大新动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只是少部分人的“独角戏”,更重要的是把全社会的心劲和激情都搅动起来,形成全民皆创客的“大合唱”。“双创”的成功需要制度的保障,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保障创业创新成功的重要制度,是激发创业创新热情、保护创业创新成果的有效支撑。
近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断推动创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通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开展创业创新。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印发;2015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出台,其中均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对创业创新的支撑和保障。2015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新创业的意见》,其中对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政策释放创业创新活力、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引导创业创新方向、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撑创业创新活动等方面作出了较为全面的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创新支持政策和创业服务体系,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众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空前高涨。以科技创新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创客等多方协同,打造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创新平台。5年来,全国新增4 200余家众创空间、3 6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企业加速器,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就业超过200万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创新型经济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其中,依托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业创新正在成为新的风潮。
在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时代特征的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是释放社会创造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发挥知识产权的激励保护作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所在。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鼓励创新创造的一套知识产权“组合拳”正在发力。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