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我国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

2017-03-04李梦卿姜维

职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国际化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李梦卿+姜维

摘 要: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推动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命题。当前,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还存在“窄浅化”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總体战略规划,教师国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国际化发展水平总体偏低。在机遇与挑战中,为了推进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更广泛更深入发展,需要提升办学实力,形成国际显性优势;加强多方沟通交流,建立国际化的沟通网络;掌握教育主动权,积极参与国际通行职教标准制定;加强各方的协调工作,推动政府、企业、院校各方的互动。

关键词: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

作者简介:李梦卿(1969-),男,安徽滁州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院长,湖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比较职业教育;姜维(1991-),男,湖北宜昌人,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1-0016-06

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西安、兰州、西宁、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10个城市被正式确认为“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我国10个内陆节点城市与沿海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相互呼应和配合,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主体。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将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优质产能走出去,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合作,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作为持续推进任务。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认识“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诉求、发展现状,有助于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更广泛更深入发展。

一、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多元性诉求与现实情形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教育发展的能动选择。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及时、正确、全面地认知时代诉求,主动把握机遇,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支撑,为国际交流和文化睦邻助力。

(一)自身需求:寻求更广阔的职业教育发展空间

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文中,国家明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划分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新亚欧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和中伊土六大经济走廊,覆盖面积约5539km2,约占全球总面积的41.3%,惠及46.7亿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6.9%。区域经济总量达27.4万亿美元,占据全球经济总量的38.2%[1]。目前,“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还很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产教融合不足,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职业教育占比还不合理,如表1所示,相当一部分国家职业教育占比甚至达不到10%,学生接受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十分有限,学生就业困难,对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有着旺盛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步明显,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质量和产业支撑方面要强于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着较强的吸引力[2]。当前,“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生源危机”问题日益凸显、职业教育“产能过剩”,规模发展遭遇瓶颈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境外教育市场为节点城市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及时转换发展思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东风向巨大的境外教育市场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对外输出职业教育资源,吸引“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学生接受中国的职业教育,扩大生源口径就成为了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决策者的重要选择。

(二)人力支撑: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可靠的人才队伍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2020年,亚洲各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总计约为8万亿美元,其中68%为新建项目,32%为更新维护项目,涉及能源、交通、水务、卫生等诸多领域。仅在2010-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完成总营业额就从435亿美元增长到了643亿美元,增长率超过了30%(见图1)。可以预见,中国企业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工程项目的上马和实施,会对铁路、管道、电力、公路、港口与通信等产业的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保障、经济管理等专业技术人才产生巨大的需求[3]。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所涉及的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工业生产水平落后,对相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较有限,技术技能人才总量少且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直接造成了中国企业在项目建成后迟迟不能生产、生产后不能达产稳产、达产稳产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等诸多问题,成为了制约企业国际业务进一步拓展的巨大阻碍[4]。人才资源是达成“一带一路”战略的基础性支撑,实现《愿景与行动》提出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根本在于民心相通,而关键又在于培养大批熟悉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专业技能人才[5]。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式,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意识到自身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主体性,要责无旁贷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

(三)国家需要:促进国际交流与文化睦邻的深入发展

良好的国际关系必须倚靠“文化纽带”的引导和链接[6]。在历史上,中国长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密切,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联结。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从此开启了与西亚和欧洲的文化交流、通商关系。明朝初期,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下西洋,最远抵达东非和红海沿岸地区,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同海外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推动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基于古丝绸之路所编织成的“文化纽带”,作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目标达成的重要力量,我国10个内陆节点城市是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职业教育应当要比以往在推动国际交流、文化睦邻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国际交流层面,须以文化交流为基础,而文化交流的根本目的是达成文化共生。文化共生就是突出多元文化的异质共存理念,即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异质共存、相互交流、兼容并包的文化形态。“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作为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主体,要以文化共生为基本理念,通过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来培育具有文化共生视野的人,具有国际交流意识的人,掌握专业领域技术技能的人[7],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消弭国际交流中的鸿沟与冲突。在文化睦邻层面,文化睦邻需要教育做支撑。众所周知,“文化”与“教育”存在着内在的、天然的联系,教育在客观上起着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功能。因此,职业教育就应该发挥出传播文化,特别是传播工艺文化的重要作用,大力向国外广大的群众展示和推介中国的技术之美和工艺制造之美,让他们对中国当代的制造业和技术产生形成全面、直观的认识,减轻和消除他们对于“中国制造”的误解和偏见。具体到课程和教学的安排上,应更加突出中国文化的传播。让国际学生在技术学习中感受中国文化,促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使他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技术交流的使者,凸显出职业教育在构建民间与民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纽带的重要性。

二、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性自视与窄浅化自省

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从宏观来看包括互派留学生、短期交流活动、国际化合作辦学、以项目为纽带的职业教育输入或输出、参加国际赛事等;微观层面包括院校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学校运营与管理的国际化、课程与教学的国际化、人员的国际化等[8]。近年来,“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在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师资建设和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国际化发展速度加快。但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在目前仍然存在着“窄浅化”发展现象的突出问题。

(一)形成了教育国际化的初步理念,但缺乏教育国际化的总体战略规划

目前,部分“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院校都明确认识到了“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关系,纷纷提出了职业教育既要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又要随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走出国门,将我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输出,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2015年8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班普职业学院签订了联合培养铁路人才备忘录,并与泰方代表围绕泰国学生来华学习、教师来华培训、武汉铁院派教师赴泰执教等问题进行了三次会谈,达成了多项共识。2016年4月,首批泰国高铁学员抵达武汉铁院开展高铁专业汉语培训。助力于中国职教和高铁走出去,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生根落地[9]。2016年8月,由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倡议发起,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一带一路”国际职教联盟筹备工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国内商贸流通领域的智力支持与促进,共同构建合力共赢的资源互利平台,广泛利用优质的师生资源、先进的教学模式、精品的教学课程、优秀的教学成果,形成国际经贸和职业教育合作发展的局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0],职业院校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初步形成。不过,由于大部分职业院校还缺乏国际化办学的整体规划,没有产生明显的国际化意愿,对于国际化的目标、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缺少调动全校各方资源的机制,对于如何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更是思考不足。因此,目前“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总体上仍旧呈现出一种边缘化的、零散的发展状态,缺乏国际化发展的总体性战略规划。

(二)专业师资队伍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但国际教育教学能力仍然薄弱

离开了具有国际理念的师资,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就缺少了主体。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就需要同步进行。目前,在“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中,许多职业院校积极与国外院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师交流、教师培训等合作项目,一方面聘请外籍专家和教授来华为中国教师开展讲座和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也鼓励国内优秀的教师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支教帮教和专业培训活动等。以重庆市为例,2015-2016年(截止到9月底)间,该市三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就围绕如何拓宽教师国际视野,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有效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教师讲座及教师访学等中外职教师资交流活动。其中,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力帆汽车公司在俄罗斯建立了“鲁班工作坊”,每年派遣骨干教师赴俄罗斯为力帆公司外籍员工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和培训等服务,拓宽学校专业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平[11]。但是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内陆10个节点城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还相当有限,国际教育教学水平薄弱。一是职业院校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国际化理解还比较片面,表现为将外国专家或优秀教师“引进来”为国内教师开展短期性的培训和交流是主要的,而普遍缺乏派遣优秀教师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专业培训或支教的意识。二是教师群体自身缺乏对国际通行的职教标准、教学方法、课程模式等进行深刻的思考和理解,过分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在与外国师生进行交流、开展教学互动或是接受国外专业培训时容易出现一些理念上的冲突,导致实效性降低。三是专业教师普遍缺乏运用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的能力,加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又多是小语种国家,国内教师在与这些国家师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就更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和困惑,对交流造成不利影响。

(三)职业院校积累了对外交流的宝贵经验,但职业教育国际化仍处在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

通过比对“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院校官方网站的国际交流版块发现,已经有一些职业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效。如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近一年时间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对外交流活动就超过了10余项,涵盖了师生交流、科研项目合作、课程开发、短期访学等议题,对外交流水平跃上新台阶。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2016年里主要同德国、韩国等国院校开展了院校互访、师生交流等近10项活动,学校的国际化水平提升明显。但是,与这些院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更多院校涉及到国际化发展的内容时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低层次的、短期的考察和互访等层面上,深层次的国际化活动开展并不普遍。在有限的国际化活动中也主要以单方面引进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教育质量为主,对外输出职教资源的情况还很少,具有较强的单向特征,职业教育国际化长期停滞在学习、跟从职教发达国家发展的浅层面。另外,根据部分“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院校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报告显示,一些院校已将职业教育国际化明确列进了发展规划中,反映出了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视,但是在这些规划中,多数院校又只是将国际化目标进行了较为笼统的陈述,而普遍缺乏系统性的政策安排、具体的制度体系以及针对性的行动计划等,国际化还只是以一种点缀的形式出现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因此,当前“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院校国际化还基本处在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在教学、科研,抑或是在服务和管理等重要方面还有很多的内容值得去挖掘和深究。

三、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入推进的关键性路径与应然性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办学也应伴随经济社会大形势的变化而持续优化调整。美国为了成为全球人才聚集和合作的高地,维持科技领先地位,展现高校多元实力,发展留学经济,培养青年学子的国际竞争力,将教育国际化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日本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及产业界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等专门学校特别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技术人才作为了培养目标,通过组织参加国际研讨会、设置留学生基金等推动日本高职教育的国际化[12]。当前,在教育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重要主体的内陆节点城市的职业院校应当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形成自身显性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

(一)提升办学水平:形成国际显性优势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基础是要形成国际显性优势。自身如果没有优势,一切教育国际化的愿望都只能是空谈[13]。“一带一路”10个内陆节点城市的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加强内功修炼,形成核心竞争力,建立显性优势。职业院校应在已有的专业优势上,继续会同产业界共建特色、优势专业,共同培养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形成显著的办学优势。身处“一带一路”建设第一线的产业界最清楚沿线国家的经济需求以及与之匹配的人才需求,因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要以“紧跟产业、适应产业、超越产业”理念为抓手,根据产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产业界要及时向职业院校传递人才需求信息,职业院校也要积极主动与产业界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培训[14],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学院服务发展,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要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提升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根据对我国200所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科研竞争力的调查发现,200所高职院校科研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在排名前20位的院校中位于东部地区的就高达18所,而“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只有重庆市一所[15],这反映出了“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院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差强人意,与东部地区乃至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应加大对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和资金支持,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优化内涵建设,强化院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在专业、课程、教学、师资、创新实践等核心要素方面,达到国际认同的标准且具备一流水平,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同层次的学生能力达到实质性等效甚至更高,职业教育才能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可乃至在国际上脱颖而出[16],才会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国际合作项目就会接踵而至,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亦能跨上新台阶。

(二)对话凝聚共识:构建国际化沟通网络

国际网络关系强化需要高度的交互沟通。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推动事有成,“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院校不仅要与当地政府、大中小企业密切交流合作,更应努力同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普通民众、企业人员及院校等主体开展紧密的交流合作,凝聚共识,构建国际化沟通网络。在当下,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的交流沟通,欧盟在“伊拉斯谟+计划”下就倡导成员国之间密切职业教育交流。在对外交流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创造和利用交流互动和对话访谈的沟通机会,构建并强化同国外院校负责人、师生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信任和友谊关系,努力寻求和建立进一步合作的机会。要启动把国内优秀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计划,搭建起“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与世界对话、交流的实体桥梁,譬如可以大力支持建立“鲁班工作坊”等为中外职业教育交流服务的专门机构。“鲁班工作坊”既可以作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职业教育,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的平台,也可以当做向各国展示中国文化,特别是展示中国先进的生产工艺文化的窗口,促使外国友人对“中国制造”形成更加全面、正确的认识,推动中外文化的深入理解。要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的作用,如上海合作組织、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峰会、中澳合作论坛、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国——东盟教育周以及中非合作论坛等现有双边合作机制,并积极寻求各种民间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支持以及参与国际技能竞赛活动等,赋予中外职业教育合作新内涵。要善于抓住“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装备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机遇,利用好中外企业、政府间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的天然国际沟通平台,在对话合作中加深彼此的了解,使之成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此外,还可以利用好发达的互联网技术,通过慕课、网络培训与辅导、即时通讯等形式搭建线上的沟通窗口,为中外师生、企业人士及相关政府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创造便利条件。

(三)谋求教育主动权: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职教标准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职业院校必须意识到由职教标准的被动适应者向标准制定的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变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职教标准的制定,探索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岗位资格、专业教学、教学资源的标准体系,并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民教育体系的融合与输出。具体到操作层面,要求在标准的开发制定过程中广泛吸收国内外职业标准、职业教育先进技术标准和工艺标准,建立与国际先进职教标准相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确保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标准和课程标准对接我国企业和“一带一路”合作地区或国家相应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17]。为了进一步保证标准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应经常邀请国际职教专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教权威人士以及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负责人等人员来对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推动职教标准的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主动参与国际职教标准的制定,促使我国职业院校从职教标准的被动适应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制定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化竞争中的地位,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加强协调推动:促进企业与职业院校的良性互动

“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开放、包容和共赢的理念,在“一带一路”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企业和职业院校所发挥的作用和提出的诉求都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主体对教育国际化的决策制定产生着非常特殊的影响。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悦纳各方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政策网络的“笼络功能”将各方纳入进来[18],确保政府对企业和职业院校能良性互动,共同围绕“一带一路”寻找合作重点、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畅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对接沿线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通过协商制定出一整套的职业教育国际学生的经济辅助政策,实施“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援助计划,发挥教育援助在职业教育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具体形式可包括采取免学费、助学贷款、提供生活补助等手段来减轻和消除国际学生的经济顾虑,最大程度上解决国际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主动接受中国的职业教育。为节点城市职业院校学生在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和境外企业就业提供充沛的机会。在政府主导下,职业院校可寻求与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各国企业结成紧密的合作关系,院校按照这些企业的要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在学生完成学业并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后可直接入职,提高就业质量。此外,还可以组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有合作意向的职业院校、企业乃至地方政府都可以加入到联盟中来,或整合资源,或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寻求与沿线国家院校的合作[19]。

“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内陆节点城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汇入了新的动力。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为中国企业大步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提供配套服务是其应然的责任和义务。职业教育应树立长远的战略眼光,保持开放的心态,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面对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如缺乏战略规划、教师水平不高以及发展水平偏低等问题,更需要抓住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机会,苦练内功,提升实力,形成国际显性优势,提升在国际教育竞争中的地位;要强化多方协作,促进沿线国家企业和职业院校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8][12]李梦卿,安培.职业教育耦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机遇、挑战与策略[J].职教论坛,2016(7):46,49,50.

[2]李建忠.“一带一路”给职业教育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N].中国教育报,2015-05-28(13).

[3][5][14]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6,5,8.

[4]翟帆.企业“走出去”,期盼职业院校跟上来[N].中国教育报,2015-08-17(03).

[6][7]孙远杰.广西作为国家战略支点的教育支撑问题研究[J].教育研究,2014(12):38,39.

[9]程时兴,刘莉琳,喻平.培养高铁人才,树中国职教品牌——武汉铁院服务“一带一路”侧记[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6(16):66.

[10]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和行业协会洽谈共建“一带一路”职教联盟[EB/OL].http://www.spvec.com.cn/info/1211/6674.htm.

[1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俄罗斯设立中国首个职教领域海外“鲁班工作坊”[EB/OL].http://www.cqipc.net/xwzx2016/20746.html.

[13]张慧波,叶伟巍,刘春朝.援非项目下高职教育国际化协同路径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58.

[15]石伟平,唐林伟.我国高职院校科研总体水平偏低[N].中国教育报,2015-07-09(09).

[16]郑刚,马乐.“一带一路”战略与来华留学生教育:基于2004-2014的数据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4):81.

[17]曾仙乐.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侧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6):70.

[18]张睦楚,汪明.质量·政策·合作:新一轮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核心[J].外国教育研究,2015(10):101.

[19]刘艳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3):11.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国际化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