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40例

2017-03-04姜银萍李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针刺

姜银萍+李辉

摘要:目的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法简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用甲钴胺治疗。治疗组40例通窍活血汤加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听阈值及血清C-反应蛋白、全血黏度(低切)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全血黏度(低切)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听阈值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降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通窍活血汤;针刺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2-0043-02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突发性聋”,是感音神经听力不明原因地突然间损失,临床表现大多为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多为单耳发病,在任何年龄中都有可能发病[1]。目前针对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一般采用服用溶栓、抗凝、神经营养药物以及高压氧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不显著[2]。笔者使用通窍活血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突发性耳聋病,获满意疗效,与甲钴胺联合电脑微波耳鼻喉科治疗仪治疗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6.3±10.3)岁,病程2~55d,平均病程(16.7±2.2)d,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听阈(43.62±10.32)dBHL。听力损失程度:轻度17例,中度20例,重度3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6.7±11.2)岁,病程4~56d,平均病程(16.2±1.9)d,纯音测听气导平均听阈为(44.28±11.13)dBHL。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年龄20~75岁。②获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孕妇、哺乳期、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如样本选择时正接受药物治疗,经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4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严重不良反应(纳入不良反应统计)、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③使用影响疗效药物。退出/脱落病例按退出/脱落时疗效纳入疗效判定。

1.5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4],①在数分钟、数小时内或3 d內突然发生;②病因不明确,并伴有耳阻塞感、耳鸣等症状;③存在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发生;④第八颅神经除外,其他颅神经无受损情况,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关于气滞血瘀型的诊断标准,①主症,突发性耳聋,耳鸣,耳聋程度没有明显的波动,耳鸣音持续不断,且没有昼夜之分;②次症,口唇暗红、月经舌黑且有斑块,外无表证,内无里证;③舌脉,舌下脉络暗红、曲张;舌质紫暗、瘀斑,脉弦细见结代。

1.6治疗方法2组均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

1.6.1对照组甲钴胺(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1片/次,3次/d,口服。WFL-EⅢB型电脑微波耳鼻喉科治疗仪(武汉闽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微波理疗,将耳辐射器从外耳道轻轻插入对准内耳,固定,输出8~12W,辐射时间10~15 min,温热感最佳,1次/d。

1.6.2治疗组通窍活血汤:牛膝15 g,当归、生地各10 g,赤芍、石菖蒲各9 g,红花、桔梗、枳壳、香附、柴胡各6 g,采用自动煎药机制作成150 mL×2袋规格的水煎药液,早晚口服。针刺,患侧耳门、外关、足三里、翳风、太溪、头窍阴、晕听区、浮白、百会等,隔天1次,留针30 min。

1.7观察指标临床症状、听阈值、血清C-反应蛋白、全血黏度(低切)、不良反应。其中听阈值在标准音室内,采用GSI61型(雷森-斯塔德勒公司提供)纯音听力计进行纯音听阈测试。血清C-反应蛋白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测定,全血黏度采用血液流变学进行测定。

1.8疗效判定连续治疗2疗程(4周),判定疗效。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相关标准》[6]。痊愈:0.25~4 kHz各频率听阈正常或达到患病前水平;显效:0.25~4 kHz频率平均听力提高显著;有效:0.25~4 kHz频率平均听力有所改善;无效:0.25~4 kHz频率平均听力无明显改善。

1.9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 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2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全血黏度(低切)比较见表2。

2.32组听阈值比较见表3。

2.4不良反应观察过程中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突发性耳聋[6]作为一种发病迅速、病程短的耳科疾病,由于突发性耳聋病因尚不明确,所以并没有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有关学者研究表明[7],突发性耳聋患者主要病理改变为听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而造成听神经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局部缺血缺氧造成的,因此降低血小板聚集、血液黏稠度,提高血小板边学能力,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关键。血清C-反应蛋白是反映炎症和组织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受到细菌或病毒感染将会造成组织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机体内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进而导致炎性级联反应;与此同时,机体内也将会产生大量抗炎细胞因子CRP进行拮抗,由此可以推测,血清CRP水平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对耳部损伤的反应能力。

目前临床治疗突发性耳聋常用的方案有药物治疗、微波理疗、针灸等,其中微波理疗是当前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微波辐射,带动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从而促使神经纤维再生并恢复期传导功能,微波理疗不仅具有调节血管功能、促使毛细血管扩张及血流加速,同时对改善患者内耳微循环以及缺氧状况也具有显著的作用。甲钴胺又称甲钴维生素B12,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结构保护剂,作用主要是通过神经髓鞘卵磷脂合成,实现对轴索功能的保护,达到修复神经组织的作用。常规西医疗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不显著,且副作用多,因此有学者提出中医疗法。

突发性耳聋属“暴聋”范畴,关于暴聋的病因病机,《医林改错》中记载:“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耳窍通脑之道路中,若有阻滞,则耳突聋”。说明气滞血瘀是造成暴聋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应以行气活血、化瘀开窍为主。通窍活血汤药方包括丹参、赤芍、红花等多种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聪耳等功能,而针刺不仅对患者血流速度有很好的改善,也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针刺治疗可通过神经系统对脑干微循环和内耳神经系统进行调节,同时针刺还能直接刺激局部穴位直达病所,引起耳部血管舒缩,最终达到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气血通畅。本研究表明通窍活血汤联合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在疗效以及听阈值、血清C反應蛋白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有利于组织炎症的消除,对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侯志强,兰兰,王大勇,等.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和转归[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2):141-147.

[2]郝建莹,关洁,李馨,等.金纳多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血瘀耳窍型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3,21(6):49-50.

[3]卫生部发《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7,2:42-46.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12-13.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6-297.

[6]马晓娟.伴耳鸣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3.

[7]杨为斌.对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血液流变学检测的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4):460-461.

(收稿日期:2016-08-23)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针刺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突发性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
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突发性耳聋120例疗效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甲钴胺对6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症状的疗效观察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针刺治疗术后尿潴留68例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