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沈战役时期乌兰夫及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支前工作

2017-03-04储建中

老年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战勤辽沈战役乌兰夫

储建中

1947年5月,以乌兰夫为主席、书记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和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硝烟弥漫的东北解放战争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立政、建政任务,及时提出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阐释和规定了自治政府的性质、施政方针、施政目标和任务等。其中第九条指出“内蒙古自治政府必须爱护军队,保障资源与供给,优待军属、烈属,抚恤伤亡,政府与军队协力发展人民自卫武装,共同肃清土匪、奸细,保护交通,安定社会秩序。”这是从建设与发展内蒙古人民自卫军和民政工作的双重角度提出了自治政府的战勤领导目标与支前任务,并为整个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纲领性誓言。

据《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辽沈战役起始于1948年9月12日,胜利于1948年11月2日,历时50天。在这战火纷飞、刀光剑影的大决战中,以及之前的前哨战和之后的扫尾战中,内蒙古自治政府和中共内蒙古工委精心领导,周密部署,并与东北解放军各战区密切配合,在扩充兵员、转运伤员等后勤保障的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可歌可泣彪炳史册的贡献。

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内蒙古自治政府一经成立,乌兰夫同志就把战勤工作,支前工作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任命奎璧同志为民政部长,主抓支前工作,向东部解放区各族人民发出了“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号召,同时为了把支前工作落到实处,落地生根,打牢根基,强化了组织措施,并给予精心指导,在东部各盟旗都成立了支援前线委员会,号召广大农牧民“打老蒋,送好粮”。同时,由于战争的需要,东部盟市旗从地理位置上分属东北各战区,所以乌兰夫和内蒙古自治政府一切服从战争需要,积极主动与各战区配合,通过一系列组织措施和方法指导广大农牧民不惜一切代价支援解放军,以打赢解放战争。以哲里木盟为例,早在1947年9月,哲里木盟就在盟和旗、县政府设立了战勤处、科,各旗县长兼任战勤处长,区政府设战勤助理。农村、牧区各族人民凡18至50岁的男子都按《爱国自卫战争勤务暂行条例》编入战勤组织,建立起常设的担架队和以马车为主的运输队。每个队都由较强的旗县干部任大队长,每副担架8个人(后改为6人),每3副担架为一小队(组)。而支前运输大队下设分队和小队,每队设正副队长。同时盟政府按照上级指示规定:所有支前组织随时准备投入支前运输或赴前线执勤。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后,辽北省后勤总指挥部设在通辽市。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攻占彰武,炸毁了铁路,哲里木各族人民的支前物资和后勤总指挥部交运的军用物资都无法运出去,盟政府一位副盟长带领3名干部,很快开辟出从通辽至甘旗卡至库伦到辽西前线的一条运输线。在沿线建立起大小30个兵站,修桥补路,保证运输,畅通担架,及时供应粮草、饲料等军需物资。

广泛动员,积极支前

在内蒙古自治政府和中共内蒙古工委强有力的指导动员下,東部各盟市广大农牧民一边进行农区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一边踊跃支前,极大地释放了生产力。由于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有了比较稳固的经济基础,所以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前,东部解放区农村就普遍掀起了“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丰产运动。另外,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领导和政策,辽沈战役的支前工作才有了重要的贡献。比如兴安盟,辽沈战役开始后,政府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军,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有5310名各族青年参加解放军,他们进入内蒙古骑兵师后立即开赴辽沈前线作战,并在著名的“黑山阻击战”中荣立了战功。同时,全盟广大妇女做军鞋9800双。其中突泉县和丰村妇女主任李曾一个人做军鞋60双。为此,被辽吉省军区后勤部授予“支前模范”称号。而群众献出的大量粮食、牛、羊、猪肉也都源源不断地送往辽沈前线。比如呼伦贝尔盟,在政府领导和动员下,辽沈战役前后,仅15天就捐集干柴72550公斤,猪825口,羊7635只,鸡16550只,鱼49800公斤,还有其他物品547件,现金1.8亿元(蒙币),金条1根。比如昭乌达盟,1947年5月,在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后的纪念“五·一”大会上,中共昭乌达盟委、盟公署就向全盟各族人民发出号召:动员一切力量,支援解放战争,准备大反攻。当场就有130多名民众报名参加解放军,会议掀起支前热潮。全民为解放军做军鞋5万双,盟公署为部队提供军大衣4000件;皮子214万张,捐羊毛绒1.1万公斤。1948年3月,辽沈战役前夕,盟公署组织600人的担架队,赴前线随军执勤,为解放军炮兵部队提供骡马10匹,全盟群众为前线指战员捐干柴6.12万公斤。

再如哲里木盟,早在1948年1月,大战前夕就由盟委、盟政府和军分区联合发出《发动前线大慰问的通知》,全盟组织了300多人的慰问团,又以旗为单位组成5个分团,于2月6日由盟长乌力图率领慰问团全体人员,带着各族群众和职工捐集的慰问品1.5万公斤,赴前线进行劳军慰问。当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后,盟政府由秘书长带队仍然两次发动广大群众进行劳军运动。据统计,慰问的主要物资有:牛51头,马9匹,猪135口,鸡128只,鸡蛋33475个,粉条2331公斤,荞面2395公斤,豆油81615公斤,毛巾898条,袜子414双,肥皂2883条,牙膏牙粉5754袋,红糖20公斤,白糖300公斤等。

总之,通过上述史料的列举,可以看出,正是由于广泛动员群众,积极踊跃支前,内蒙古自治政府才从后勤供应方面为辽沈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方面的重要保障。

几点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自治政府依据“……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先生《论联合政府》中的少数民族政策的主张及政治协商会议的精神而成立。”按照这一精神,不久,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领导下,组成了中共在内蒙古的领导机关,乌兰夫同志既是自治政府主席,又是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书记。在他的领导下,根据东北解放战争的需要,特别是辽沈战役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蒙古解放区各盟旗中共各级组织,并不断予以调整充实,同时,培养选拔各盟旗的蒙古族、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并以内蒙古军政大学、内蒙古党校等院校的培养方式,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领导军事斗争、地方政权建设以及各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建设和战争的兵员保障、后勤保障和其他支前工作。正是由于坚持党的领导,才有力推动了内蒙古地区革命的发展,迅速扩大了内蒙古解放区,并为辽沈战役支前工作的全面胜利奠定了领导和组织基础。

坚持民族团结。《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第五条规定:“内蒙古自治区域内蒙、汉、回等各民族一律平等,建立各民族间的亲密合作团结互助的新民族关系,消除一切民族间的隔阂与成见。各民族互相尊重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各民族自由发扬本民族的优良历史文化与革命传统,自由发展本民族的经济生活,共同建设新内蒙古。”反观辽沈战役时期内蒙古的支前工作,从前述所列举的大量历史事实可以看到,内蒙古没有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没有民主改革的成果,特别是牧区蒙古族牧民与农村农民的团结奋斗,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兵员,参军打仗,筹集大量的军马、肉食和粮草,没有这些物质基础,何以保障支前工作?所以,民族团结、互助、亲密合作是支前工作胜利的重要基础。

坚持军地配合。由于战争的需要和战区的划分,辽沈战役期间,内蒙古的各盟市当时虽然受各战区的领导,但在自治政府领导下的各盟市旗县政府,为了打好仗,打胜仗,在各级党组织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下,与各战区的军队密切配合,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马车给马车,要担架给担架,全民动员,全民参战,不惜一切代价,保证了前方的 胜利和后方的安定,创造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业绩,成为内蒙古战争支前的一个范例。

坚持群众路线。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95年的历史证明,只有加强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紧紧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我們的事业才能发展壮大,革命和建设才能取得胜利。从内蒙古辽沈战役期间的支前工作实践,可以看出,在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引下,东部各盟市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广大农牧民青壮年,人人争先恐后,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儿、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景象,许多青年骑上自己的马,带上自己的枪,前去参军杀敌。

为此,乌兰夫同志1984年在回忆录中曾深情地写道:“辽沈战役距今已36年了,回顾这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和其他各族人民能在伟大的‘辽沈战役中贡献力量,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而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了的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优秀儿女,更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头!他们的勋业,已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他们的榜样,正激励我们为祖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是的,虽然硝烟早已散去,但鲜血凝成的历史却永远激励着我们。

猜你喜欢

战勤辽沈战役乌兰夫
灭火救援战勤保障协同作战机制的研究
战勤比例的回归分析
刍议消防部队战勤保障能力的策略
历史的丰碑 艺术的佳作
乌兰夫:“蒙古王”单刀赴会解决一个共和国
乌兰夫基金民族文化艺术奖第五届、第六届颁奖典礼
复杂性背景下谈灭火救援战勤保障效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对辽沈战役中两个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辽沈战役中的电子情报战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