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2017-03-04柴雨晴
柴雨晴
【摘要】建国之后的几十年期间,我国的经济贸易不断的发展,增长与变革是我国对外贸易在这几十年间的历史实践。马克思曾在劳动价值理论中提到关于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以及相关的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论述。商品的国家价值量应该是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所决定,并且只有进入了国际市场的那部分商品才是具备国际价值量的属性。在对我国转型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在经过了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即将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各种企业模式都处在转型时期,各方面都在面临一个新挑战。
【关键词】转型;对外贸易;新常态
我国的经济在经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之后逐渐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以往高速发展的经济逐渐放缓,而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的一部分,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之下,也逐渐形成稳定发展的新态势,而在这种态势之中如何提高质量以及怎样调整结构就成为对外贸易的挑战,怎样在转型时期保持住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优化和平稳增长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2015年的5月中旬,由东南大学主办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如何转型升级的政策和理论创新研究论坛在东南大学召开。相关业内人士均获得邀请参加,与会学者关于我国转型时期贸易升级政策体系进行研究,以及异质性贸易理论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的服务转型升级研究等展开相关讨论,为我国未来贸易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帮助。
一、对外贸易形势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大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其一,在经济危机之后,国际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兴起,直接导致我国贸易出口量不断的减少。其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面临环境以及资源的压力在逐渐增大,土地以及劳动力等成本也在不断的上升,我国以往的低成本优势就不断的被消弱。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求外部以及内部需要均衡,并成为调控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未来的发展已经不能如以往只单纯的要求对外贸易在增长量和规模,所以,对外贸易转型迫在眉睫。
二、政策思路和目标
(一)思路
首先,逐步的对导向性的经济模式进行调整,以促进经济增长的协调,并通过调整内部的均衡来实现经济增长从外需转变为内需。我国经济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宏观经济的失衡,外部的失衡能强化内部的失衡,所以,应该考虑我国在贸易中的内外经济失衡状况,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中,模式的优化和转型,这也是目前经济增长转型中重要的一部分,更主要的是纠正我国内部经济发展的失衡。
其次,改变我国目前因为数量的规模而外延增长的外贸形势,逐渐转变为质量效益增长的内涵增长。以往的对外贸易多是依靠片面的追求速度、数量的扩张以及价格上的竞争,应该将以往的这些片面的追求改为对结构的优化、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才能实现对外贸易的协调、全面实行可持续发展。以往的经济发展弊端会让企业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利润率低下等情况,直接导致技术的创新和发明严重不足。而只有在真正实现对外贸易在质量效益上的增长,才能够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加大力度,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发明,进而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对外出口。
最后,总量的适度控制,调整对外贸易的结构。首先逐步提高服务贸易的比例,另外,应该从价值链、产业链在国际分工中的低端部分向自主制造以及自主品牌的高端部分转变,并逐渐扩大高新技术产品以及资本技术密集服务业的对外出口。大力的促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及高新技术来改造以往的企业,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优化要出口产品的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在增长上的方式是科技兴国战略的核心。应逐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加快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并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逐渐转变为贸易强国,继而实现科技兴国。
(二)目标
保持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稳定、持续增长是经济发展转型的总体目标,一面要改变我国目前的国际分工地位,提高我国的话语权和盈利能力,一面还要保持住对外贸易的规模,并对国际贸易组织规则的修改或是制定有比较大的影响。首先,我国应该通过对内部的均衡来实现我国以外需为主的经济模式,并逐渐将内需转变为主导型。其次,在政策上,应该由以往对对外贸易的数量和规模增长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质量和结构的追求。最后,应该加强我国在科技学技术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实现我国的科学技术上的进步,通过制度、组织以及技术的创新,形成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的提升为新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以促进我国的贸易转型。
三、政策选择
(一)调整关税
在进出口关税上面,应该逐渐的减低初级产品出口的退税,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的出口商品或是容易引起贸易纠纷的出口商品,提高出口关税或是调低出口的退税率开征:对于高附加值与高新技术的产品应提高出口关税的退税税率。进口关税的政策上,应该进一步的降低一部分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以及能源资源型商品的关税,加快垄断性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变革,拓宽服务行业的市场门槛,进一步的开放服务贸易的领域,改变现如今服务贸易以及货物贸易的失调情况。
(二)疏通障碍
如今,原有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的降低,但是要保持住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就要通过提升劳动力的的素质以及技术的创新。首先应进一步的完善融资信贷、信用担保、税收和产业等政策,让设计成果和研发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去鼓励风险投资、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将民间的富裕资本投入到风投领域,并进一步的推进大学生创业,为创业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带动我国新形势之下的经济发展。
其次,制定出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的解决科技成果在利益分配、风险分担和资金投入上的冲突和矛盾。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权益,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并修正相关法律的中的漏洞,对于盗取支持产权,或者是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应加大惩罚制度,与此同时降低原告的诉讼成本,尊重知识成果的原创者。
再次,应鼓励国内的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工作,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产业未来的发展,同时,国家应对于积极自主研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扶持和鼓励,将创新研发产业与原有主线产业相结合,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最后,科技发展中的疑难项目,比如,公共性领域中存在的市场效益不高的科研项目,或者是投资周期比较长、融资风险比较大、项目规模比较大的工程,VC不愿意触碰,或者是未来走势并不看好的项目,我国政府应给予大力的扶持,以国家的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的融人为辅助,加速经济技术的转型。
(三)外貿增长
提升对外贸易额度增长的前提是,调整我国内部人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对消费结构进行升级,刺激中高层次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并将低层次消费者的消费面扩大。首先,对于低层次消费者来说,如果要提高其消费能力,并扩大其消费面,我国政府应完善社保体系,提升低保人群的补助资金,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为前提,扩大低收入消费群体的消费面。其次,政府的补助资金除了应用于低收入群体的资助以外,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医疗、教育事业上,降低居民看病以及升学的费用,以迂回的方式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并且以促进内需来带动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四)疏通障碍
就我国投资障碍的疏通方式来说,一般分为三部分。其一,货币市场同资本市场应和谐共生,将以往基本的融资渠道从单一化逐渐改为多方向化发展,进一步降低单一向银行贷款给予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其二,商业银行应建立起更加完善,且更加全面的管理制度,以公司自身管理强化为基础,改善公司的经营缺陷,以形成相对平衡的激励体制,与相对合理的约束机制。其三,要疏通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障碍,首先需要提升的是我国私有企业、合资企业等,非公有企业的经济金融自由化,避免国有企业的过分垄断,扩大商业贷款的利率浮动程度,并将金融交易中,利率的决定权交于商业主体,并以此提升我国以汇率为主的市场化发展程度
四、结语
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之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处在重要的转型时期,国家在为经济转型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提供的很多便利,综合世界以及我国内部的国情来看,不只要求完成对外贸易的经济转型,更要求搞好对外贸易的经济转型,响应可持续发展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