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探索
2017-03-04戚昊辰张建王九儒
戚昊辰+张建+王九儒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隐患多达20余万处,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高等院校是国家人才的战略储备库,是社会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我国高等院校还未形成系统化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在新媒体视野下,结合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可以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教育宣传教育工作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视野;防灾减灾;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20-02
一、我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现状
我国是世界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的自然灾害日益增多,其影响力和破坏力也日渐增强。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应对不可预见的灾难,使前期宣传教育成为应对灾难的一种必备的文化素养,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承担着时代的重托和历史的使命[1]。
1.我国高校防灾减灾教育现实情况。自汶川地震以来,我国对于灾难预测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尤为重视,政府先后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筹建社会防灾减灾教育所需的硬件资源。此外,为了更好地总结以往灾难教训,借鉴日本、欧美等国家开展相关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了包括地震博物馆、灾难遗址纪念公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等防灾减灾教育基地,为我国高校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供了教育和实践平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社会整体对于防灾减灾宣传并未形成良性教育环境,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有限的教育资源显得捉襟见肘。此外,单一的教育手段使得尚未形成教育体系的社会化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开展更加举步维艰。
2.我国高校防灾减灾教育理论现状。在总结高校校园灾难教育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日本、美国等国家对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他们将高校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研究内容,从初期的宣传常识教育上升到防灾减灾文化传播的高度,将基础理论和实践过程有效结合,加强了教育本身的体验价值和实际意义。我国高校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典”发生后,以理论基础、方式方法等教学内容研究为主,而富有前沿性、体验性、实践性的研究较少。
二、新媒体环境下防灾减灾思想宣传教育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由一种基本的信息获取方式日渐成为一个集信息交流、观点阐述、思想集散为一体的舆论平台。新媒体以其数字化、交互性、海量储存等技术优势受到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和青睐。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以全新的时代视野开展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研究,是当前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领域的一个有效途径和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研究价值。
1.结合时代特色开展高校防灾减灾教育是新视野下探究国防相关教育工作的有限途径。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新一轮革命,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重大创新与融合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不断涌来,促使了数字媒体、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广泛應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广多样,促使学生的自由民主意识越来越强烈[1]。
2.推进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教育实效性研究是解决高校防灾减灾教育效果评估和应对困难瓶颈的需要。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内容更加丰富、承载方式更加多样化,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对等平台。高校利用新媒体方式进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过程中得到凸显,进一步提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侵染性;拓展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时空性,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和影响力等。
3.加强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研究,是丰富和深化高校国防教育的现实需要。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是我国国防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提高国民国防素质及忧患意识,增强国民国防精神和相关国防技能的任务。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途径的探索,可以进一步推动国防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因此将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研究放在新媒体视野和环境下进行反思与重建,提出新媒体视野下推进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实效性的构建方案与新媒体环境相适应的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是丰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理论研究的必然途径。
三、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教育途径与效果分析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学生缺乏必要的预防知识和相应预防实践的能力。如何面对生命的逝去,如何避免悲剧重演,是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一项全新课题。开展大学生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研究也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1.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教育途径分析。
(1)高校军事化训练与防灾减灾体验式教学相结合,高校军事化训练是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我国人才战略培养目标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作为国防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在高校军事化训练中得到结合与体现。(2)防灾减灾理论课教学与线上慕课教育相结合。传统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主要采用课堂授课为载体,即在规定时间、地点开展师生授课式主题教育,授课内容以课本或既定内容为主,内容枯燥、乏味,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知识和主旨理解程度有限。(3)传统校园宣传平台与“微”媒体宣传平台相结合。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多以传统校园宣传途径为主,即海报、横幅和校内广播。虽然传统校园宣传方式在学生进行防灾减灾体验和感受式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但结合新媒体视野下以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视频为代表的在线“微”媒体宣传平台,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开展相关教育学习[2]。(4)显性宣传教育形式与“隐性”宣传教育形式相结合。显性宣传教育形式在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教育双方都能够明确教育目的的策略和手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把道理、观点和要求开诚布公地告诉受教育者。使彼此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地位和角色。隐性教育是指教育的目的和主题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方案,将教育内容以新媒体宣传手段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3]。
2.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教育效果分析。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开展,有助于推进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理论体系。通过富有时代特色的途径和手段对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内涵、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实践探讨和总结,可以为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教育的理论体系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新媒体视野下高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加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和提升爱国主义精神。面对灾难时,“众志成城”的奉献精神和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都会无形中凝练成抗灾救灾精神。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有温度”的教学体验,使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真实的情感体验无疑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慧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4-01.
[2]邱平静.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法[N].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15.
[3]齐秀强.我国大学生灾难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硕士论文,2009-11-30.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