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016-12-15贾卫东
贾卫东
摘要: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之一,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以及合理利用水资源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气象部门综合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撒工具等促进了人工增雨技术的发展和人工增雨作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为人类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关键词:人工;天气;防灾减灾
一、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依据和发展概况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在适宜的地理环境和大气环境中通过人工催化、扰动等技术手段,对局部大气中适当的云体部位施加影响,使其发生某种变化,实现增雨、增雪、防雹、防霜、消雾、灭火等作用,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目的的一种科学措施。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之一,特别是9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日益明显,极端天气现象明显增多,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气象灾害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科学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在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朗格缪尔指导下,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实验室的试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6年美国的谢弗用干冰对层积云进行催化试验,发现云中过冷却水滴很快转化为成群的冰晶,不断增大并从云底下落,在云中留下一个明显的空洞。接着,谢弗和万涅古特发现了可使过冷云中产生冰胚的催化剂—碘化银。至今,与某些化学物质复合产生的碘化银仍然是普遍使用的播云催化剂。我国很多地区利用飞机、高炮、火箭等运载工具向云中播撒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进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在农田进行人工防霜,以及在机场进行人工消雾等。现代人工增雨活动始于1946年,60多年来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其科学理论已被大量的室内实验、数值实验研究和外场试验所证实。
目前,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的自然工作,美国、俄罗斯、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的一些地区通过长期深入的科学实验研究,掌握了当地云雨特点和相应的人工增雨技术,实现了人工增雨的效果,一些国家已将其作为业务长期开展。其中,以色列于20世纪60—70年代在其北部先后开展了2期飞机人工增雨计划,分别得到了相对增雨15%和13%的效果,又于1975年开始了以增加水资源为目的的业务性人工增雨作业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投入产出比在1:10以上。此外,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还向叙利亚、摩洛哥、泰国等发展中国家输出相关成套技术。
1958年,我国吉林等省为缓解旱情进行了飞机人工增雨试验,从而揭开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序幕。目前我国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规模已居世界前列,并成为各级政府气象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手段。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在福建古田水库开展了为期12年的高炮人工增雨随机试验,相对增雨24%。
我国政府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十分重视,2002年3月13日国务院第348号令颁发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其中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作业资质、空域申请、作业安全、设备设施等都做了明确规定。2005年4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22号)发出了《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对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抗灾救灾、缓解水资源和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要求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展提供支持。
二、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人工增雨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特别是山区迎风坡地形云的催化作业已得到世界各国人工增雨试验的证实和认可。近几年来人工增雨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提高,由前几年比较单一的飞机播撒催化作业模式扩大到目前的由飞机、火箭、高炮三者并举的人工增雨模式,并且增雨效果也愈加显著。为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开发空中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服务三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益。
三、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1.要牢固树立抗灾救灾夺丰收思想,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防患于未然。各级党政领导应当把抗灾救灾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坚持“抗灾夺丰收、防汛保平安”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进一步加大防灾抗灾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损失。要加大对人工影响天气设备和经费的投入,从经费上和人员配备上给予充分的帮助和支持。
2.人工影响天气是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该领域现在仍然处于边应用、边试验、边研究、边发展的阶段。因此,在生产性作业的同时,必须加强科学研究,特别是设计周密的试验研究计划,避免作业的盲目性,以提高作业效果。
3.充分挖掘潜力,提高作业能力。充分利用已建气象基础设施,挖掘现有设备和设施的潜力,发挥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等地面作业设备的能力,提高人工增雨、防雹和消雾等方面的作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对强对流天气及冰雹云的监测和预警,使之用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服务体系中。
4.突出工作重点,加强人工增雨。将缓解水资源短缺尤其是干旱季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作为今后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点,积极开展资源性人工增雨作业,加大作业力度,增加降雨量。
5.加强科研和科普工作,完善技术支撑体系。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针对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对人工影响天气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益。积极推广和应用现有科研成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知识的普及工作。
6.健全规章制度,确保作业安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作业炮点,必须本着“安全、科学、高效”的原则,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作业安全保障机制。继续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作业设备的管理,严格操作程序和作业期间的空域申报,坚决杜绝未经空域管制部门批准的擅自作业状况,更不允许无视安全盲目作业的情况发生,保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及时、安全、有效。
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仅是农业抗旱和防雹减灾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安全保障、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对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快发展,切实把这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