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步步谎言最终疯狂,华裔少女手刃“虎爸虎妈”

2017-03-04飞鸿

现代家长 2017年2期
关键词:瑞尔丹尼尔谎言

飞鸿

在父母眼中,潘湘文曾是家里的“金凤凰”——学习出类拔萃,被大学提前录取还拿到了奖学金……但这一切只是潘湘文精心编织的谎言而已,所谓的去上大学不过是在大学图书馆里混日子,其实她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谎言被戳穿后,父母将潘湘文严格监管起来。形同坐牢的家庭生活把潘湘文逼上了绝路,她认为只有杀死父母才能换得自由。最终,这对舍弃国内优越生活,抱着望女成凤梦想的父母,却倒在了女儿的子弹下。这一悲剧令人深思,望能引以为戒。

瞒天过海,篡改成绩

现年25岁的潘湘文,曾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女生。2006年,她和父母从广东汕头移民到了加拿大。

爸爸潘硕和妈妈刘静原本都是汕头市单位的中层干部,他们望女成凤,而潘湘文也不负重托,从小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各项才艺都十分出色,是学校里的尖子生。潘硕两口子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一天,潘硕同一位从美国回来探亲的朋友吃饭。朋友眉飞色舞地谈起了他的海外经历,从美国的社会制度到英国的绅士风度,特别是加拿大的人文风情,让潘硕听后动了心,回家后就和妻子商量移民的事情。为了让宝贝女儿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两口子经过仔细斟酌,决定辞掉稳定的工作,移居加拿大。

他们一家三口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北部的马卡姆。因为语言不过关,潘硕夫妇只能去汽车零件厂做体力活儿,收入很低。好在女儿读了这里最好的一所中学。潘湘文初来时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她发觉加拿大的课程跟国内完全不同,这里的学校没有打分制、没有排名,大家可以在课堂上自由交谈,随意反驳老师的观点。她突然觉得找到了一片真正自由的天空,原来学校有比考试和做卷子更美好的东西!

潘湘文兴趣广泛,她喜欢溜冰、游泳等多种运动项目。每天放学后,看到同学们去参加社团活动,她很羡慕,很希望能加入社团借此多交些朋友。回到家后,还未等她说完,妈妈就阻止道:“不行!你刚到新环境,应该赶紧把功课赶上去,怎么能参加和读书无关的活动呢?”爸爸也在一旁附和,劝她不要为其他事分心。

潘湘文难过极了,她不想再成为学习的机器。可是父母天天逼迫她学习,一回到家就把她关在房间里,不许外出。她觉得压抑到了极点。一天晚上,她打开抽屉,看到一把剪子,突然想一死了事,再也不用活在这个痛苦的世界上!她闭上眼睛,咬着牙狠心朝着自己的手臂扎去……幸运的是,颤抖的手把力用偏了,手臂上只留下了一道轻微创口。头脑清醒下来后,她突然觉得这种做法太愚蠢了,爸妈只有自己一个女兒,何必采取这种过激的反抗方式呢?现在只管尽力学,成绩出来后再想办法应付。

期末考试结束一个星期后,潘湘文“激动”地拿着成绩单给爸妈看,上面的科目成绩几乎全是A。爸妈看后笑得合不拢嘴。妈妈一把将她揽到怀里吻了一下,说道:“真是我的好女儿!”潘湘文面无表情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心里直呼:“终于蒙混过关了,好险!如果被爸妈发现就完了……”

原来,潘湘文所有科目的考试成绩全是B!这样的成绩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已经不错了,但在她爸妈眼里却不行。怎样才能给爸妈一个交代呢?从学校教务处拿到成绩单后,她心里很焦急,脚步凌乱地走在大街上,头脑一片空白。看到散发传单的男孩,她突然有了主意,跑到文印店里伪造出一张假成绩单。拿到爸妈面前,竟然没有丝毫破绽,她心里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了下来。

故伎重演,图书馆里“读大学”

第一次说谎就取得成功,潘湘文再也不担心爸妈咨询成绩了。高二期末考试后,成绩还是不理想,几乎没有达到A的功课。她故伎重演又去了打印店,不过这次她做了变动,把主要的科目全部修改为A,其他辅助科目则为B,再模仿老师的笔迹签了名。爸妈看到成绩后,自然喜不自禁,看到老师的签名,更加深信不疑。

高三第二学期,已经18岁的潘湘文向瑞尔森大学递交了一份入学申请。没过多久,就收到了预录取通知书。备注栏里特意说明:入学时,请带上高中毕业证报到。失望之情瞬间布满了她的脸。取得高中毕业证,所有的科目全通过才行,但微积分这门课拖了她的后腿,重修了两次都没有及格。

没有高中毕业证,瑞尔森大学撤销了录取通知。每学期都能将功课“考到A”,现在竟然连大学的门都进不去,怎么向爸妈交代?撒谎功夫已经非常娴熟的潘湘文再次想到了隐瞒,不能告诉爸妈,得继续用谎言为他们编织那个美丽的“育女成功梦”!

为了让谎言变得更真实,潘湘文伪造了一张瑞尔森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相应文件。回到家中,她拿出录取通知书,一边向爸妈炫耀,一边说着自己的求学计划:先在瑞尔森大学读两年,然后转到多伦多大学去学药理学。爸妈一听高兴坏了,这正是他们一直期望的。为方便女儿学习,爸爸立即给她新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走在开学报到的路上,潘湘文心想:“读大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晚上能回家,那白天“上学”的日子如何打发?总不能整天在街上闲逛吧!途经图书馆时,她有了主意,图书馆全天免费开放,环境舒适,不就是理想的“隐身大学”吗?她决定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

女儿读大学,爸妈自然不放心。第一天回家后,妈妈就开始问长问短:初进大学校园是否适应?和新同学一定要融洽相处;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怎么样?准备参加哪些学生社团?……潘湘文一听,倒吸一口凉气,这些问题她始料未及。对大学生活一团糨糊的她不知从何说起,只好用责怪来搪塞妈妈道:“我刚去一天,怎么会知道那么多?”

第二天一早,潘湘文就到瑞尔森大学校园转悠。她谎称自己是该校学生,以此来接近那些学长们,向他们打探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与他们一块儿合影。打饭的时候,她对工作人员说自己的饭卡丢了,暂时只能用现金。吃饭的时候,她将学生就餐的场面用手机拍下来,爸妈看到后深信不疑。

从此,每天早上7点,潘湘文准时从家里出发,去图书馆读她的“大学”。虽然身在图书馆,但她收藏了瑞尔森大学的网站,关注了其公众号。只要学校有什么动态和新闻,她都会及时浏览和关注,以此获得最新的校园信息来应对爸妈。两年后,潘湘文成功“转到”多伦多大学药理学专业就读,也彻底离开了家。为了解情况,她走进多伦多大学,伪装成药学爱好者,参观学校的实验室、宿舍、餐厅和教室,甚至冒充学生去蹭课。随后,她会不间断地将这些信息以照片或邮件的方式传给爸妈。看到女儿的大学生活如此丰富而充实,爸妈感到无比的骄傲。可每次收到爸妈打到自己卡上的生活费时,潘湘文都会产生一种犯罪感。自己撒的谎就像一张大网,越织越密,严密得让她再也无法跳出。有好几次,她欲向爸妈挑明真相,可每每话到嘴边,就被爸妈那充满殷切希望的眼神给逼了回去。

时间转瞬即逝,潘湘文面临“毕业”。那天,在图书馆洗手间,她遇到一个名叫丹尼爾的管道修理工。他是加拿大土著人,刚21岁,学问不高,却能言善辩,很快获得了潘湘文的芳心。丹尼尔了解了她的情况后,提出要到她家里一趟,开诚布公地和潘湘文的爸妈深谈一次,让他们改变观念,原谅女儿。潘湘文一听连忙拒绝,警告丹尼尔,那样做只会让爸妈更加痛恨自己。

几天后,潘湘文在饭桌上向爸妈宣布,自己马上要到多伦多儿童医院血液检测实验室“上班”了。妈妈非常高兴,爸爸却突然问道:“现在是毕业季,你们毕业典礼开了吗?”潘湘文连忙回答:“我们学校没有进行。”

“一所大学怎么可能不举行毕业典礼呢?”爸爸的话不容置疑。

“哦,我忘了,举行毕业典礼,可是门票不够了……”她连忙掩饰。看到女儿慌张的神色,爸爸预感到女儿似乎有什么事情瞒着,他索要学校老师的电话,并提出要亲自到学校一趟。

眼看谎言被戳穿,再也无法掩盖,潘湘文只好说出真相。爸爸气得手直哆嗦,妈妈则当场晕了过去。

爸妈对潘湘文开始实施更为严格的管教:电话不能打,手提电脑不能用,每天的活动范围被限制,她在家里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歹念陡生,没爸妈才能更好

与外界失去联系的潘湘文困在家中束手无策,整天躺在床上睡觉,没事就翻看以前的那些旧物件。那天,她翻出高中时的纪念册,想起那段魔窟般的生活仍心有余悸。妈妈看到女儿望着照片发呆,心软了,答应她可以上网找老同学聊一会儿,潘湘文听后欣喜若狂。当她登录自己的QQ后,在个人动态上看到那些国内好友晒的照片、个人签名等,同学们都在抒发对父母的感恩,展示自己的美好生活……

潘湘文看着这些,想起自己为编织谎言而殚精竭虑的“大学”生活,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造成这一切的不都是爸妈吗?如果他们不来国外,如果他们不这样对我要求……仇恨的火焰在潘湘文心里熊熊燃烧,她暗想:“你们毁了我的人生,我也要毁掉你们的人生,再也不受约束,我要自由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她随即和丹尼尔联系上,将自己“坐牢”的惨况告诉了他。丹尼尔虽外表文弱,骨子里却暴虐凶悍。他建议潘湘文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父母杀死,这样才能保证后半辈子的自由与幸福。潘湘文刚开始还觉得十分可怕,可在丹尼尔的撺掇下,她渐渐失去了理智……

一个周末的早晨,潘湘文一家三口正准备吃早餐,突然闯进来三个戴着帽子的男性。爸爸第一时间预感到危险来临,赶紧示意潘湘文躲开,凶手的枪口对准了潘湘文。妈妈一看女儿面临生命危险,立即跪下向凶手求情:“求求你们,不要伤害她,放了我的女儿……”凶手朝妈妈连射三枪,妈妈倒在血泊中,当场身亡。爸爸的手臂被子弹穿透,不省人事。潘湘文毫发无损,亲眼看见了这场惨剧。她拿起电话,拨打了911报警。警方赶到时,现场一片狼藉,爸妈躺在地板上,潘湘文伏在他们身上痛哭流涕。

这起“入室抢劫案”震惊了当地社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案件。

无论潘湘文表演得多完美,警方还是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抓住了三名凶犯。真相浮出水面那一刻,潘湘文却非常镇定,她坦白这一切都是她和丹尼尔一块儿设计的。2015年1月,潘湘文、丹尼尔以及雇佣的两名凶犯被控犯有一级谋杀罪,均被判处无期徒刑。

面对冰冷的手铐和铁桶般的牢狱,潘湘文没有丝毫恐慌,也许她已经习惯了家里那“牢狱”般的生活,神情麻木不仁。看到前来探望她的爸爸,她低垂着头。爸爸则看上去苍老了许多。两人相对无言,都在默默地流着泪。

加拿大主流媒体报道的这一案件,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尤其让许多来自亚裔家庭的孩子觉得“有话要说”。许多留学生在网上抱怨,自己和潘湘文一样,从小就被父母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也很害怕让父母失望。

教育是亚裔社群打入国外主流社会的重要通道,不少“虎爸虎妈”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引来孩子的厌恶,认为父母的高期望让自己不堪重负,也让自己害怕失败,使自己成了不敢尝试的人。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利弊,无一例外都需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不能强迫所有的孩子走高分路线,否则受伤害的不只是孩子,还有父母!

【编辑:花洁】

猜你喜欢

瑞尔丹尼尔谎言
在柬埔寨为何难见本国货币
创意谎言
生命太短,没时间讨厌你(上)
谎言
应该上电视
复制人生
住在天使的隔壁
揭穿谎言
谎言
这次散步穿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