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不是老师的助教

2017-03-04陈彤

现代家长 2017年2期
关键词:关键期助教父爱

在实施家庭教育之前,家长首先要给自己定位,即准备做什么样的家长,行使什么样的权利,对孩子施加什么样的影响。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观念上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阶段,有些家长则甘做老师的助教,把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这样做合适吗?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本期,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原小学资深班主任叶文珺女士,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到底是谁在上学

主持人:许多家长对我说,家庭教育就是在家辅导孩子的功课,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有的家长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孩子,所以就把孩子送进各类辅导班,自己的任务就是监督孩子做作业。总之,这些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处于辅助地位,家长是老师的助教。首先请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谈谈理由。

尚利云(8岁女孩的妈妈):这样的认识错了吗?教育嘛,就是学知识,而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就是考试,再说,升学、就业、升职都要看成绩和学历,而教授知识的人是老师,不是家长,所以家长辅助老师是顺理成章的事,否则还要老师干什么?我巴不得做老师的助教,只怕自己没有当助教的资格。

李月仙(10岁男孩的妈妈):做老师的助教,不是愿意不愿意的事,而是不得不做。现在的小学老师好像都不批改作业了,而是让家长代劳,还得给孩子纠错、监督孩子订正。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会打电话来批评家长,怪家长监督不力,甚至责备家长不爱孩子。有时候我很生气: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应该是家长责怪老师才对,现在怎么倒过来了?再说,到底是谁在上学,是孩子还是家长?为什么家长要陪孩子做作业,帮孩子做手抄报?总之,我不愿做老师的助教,但迫于老师的压力,不得不做。

黄国安(12岁女孩的爸爸):没错,我女儿带回来的家庭作业,好多是明确要求家长参与的,比如带孩子春游,然后引导孩子写作文,再比如陪孩子在小区里做调查,然后填写调查表格。最荒唐的一项作业是“饲养一个宠物,并观察其成长过程”。我想省些事,就给女儿买回来金鱼,可是老师说不行,要养狗、猫等有毛发的动物。大家都知道,养宠物有多麻烦,我一个单亲爸爸,带女儿就够难的了,还得每天两次遛狗,忙得过来吗?这样的作业,纯粹是拿家长当助教了!班里同学都养了宠物,女儿天天跟我闹,无奈,我只好屈服。

主持人:今天我们请来的家庭教育专家叶文珺女士,退休前做过30多年的小学班主任,请她来谈谈上述老师的做法是否合适。

叶文珺(家庭教育专家、原小学资深班主任):这里面可能有误会。比如:老师要求家长监督孩子做作业,是请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课后学习的良好习惯;要求家长审核作业、纠错,是为了杜绝孩子敷衍学习;孩子考试成绩不佳,老师与家长沟通,是为了寻找原因,与家长形成合力,帮助孩子进步;要求家长带孩子旅行、社会实践,是为了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也是想让孩子多得到一点父母之爱。至于要求家长养宠物,那是个别现象,理由可能是想给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减压,培养孩子的爱心。我这样解释,不是为老师找借口,只是想让家长朋友们换位思考,多理解老师。

主持人:请问叶老师,您认为家长应该做老师的助教吗?

叶文珺:不,我坚决反对家长做老师的助教!我认为我国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庭教育学校化、模式化,家庭正在变成学校的第二课堂,而家庭教育的价值被严重忽视,家庭教育的功能也多被曲解和误用。

家教观念要更新

主持人: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个更重要的讨论由来已久,不过是口舌官司,永远也不会有定论,重要的是家长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既然做了家長,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宗磊(9岁男孩的爸爸):请问叶老师,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首先要做的是什么?

叶文珺:做合格的家长,首先要更新家庭教育观。父为子刚、养儿防老、望子成龙、光宗耀祖等传统家庭教育观都在一定程度上过时了,有的还与现代家庭教育观相悖,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必须抛弃。

刘雨欣(12岁女孩的妈妈):那么,符合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观都包括哪些内容?

叶文珺:现代家庭教育观内容很多,需要家长深入学习,以下三项是基础:

第一,尊重儿童权利。一切与儿童有关的事情,家长都需要适当听取儿童的意见,并且根据儿童的成熟程度,吸收其合理的意见。这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原则。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在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里,也充分体现了以上原则。但是,全国妇联2015年发布的《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认真学习过儿童保护法律的父母不足一成。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儿童甚至伤害儿童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需要一个很重大的改变。

第二,向孩子学习,与孩子相伴成长。时代迅猛发展,环境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三四十岁的人都会有一定的落伍感,所以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在这样的时代长大的孩子,适应能力和眼光往往胜过成年人,所以,家长要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把单向的、生硬的教育变成互动式教育,即与孩子相伴成长。我今年62岁,是13岁的孙女教会我用微信的。昨天逛街,孙女又教会了我刷二维码。我很开心,孙女也很开心。希望家长朋友们都这样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

第三,变消极为积极。家长应该努力把消极的家庭教育转换为积极的家庭教育。何为消极的家庭教育?何为积极的家庭教育?比如,孩子数学没有考好,家长消极的表现有两种:第一种是简单否定,斥责孩子:“你真笨!”“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第二种解释比较温柔,但更可怕。对孩子说:“宝贝别难过,你爸妈都没有数学细胞,你也没有,咱们家的人都没有,咱们家的人学不好数学是正常的。”根据积极心理学的分析,家长积极的解释可能导致自信和乐观,消极的解释可能导致悲观和绝望。上述两种解释都会使孩子失去希望和信心,属于消极的解释,即把孩子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原因解释为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的因素,使挫折和失败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而积极的解释则把它颠倒过来,把遭受失败和挫折解释为暂时的、偶然的、非人格化的因素,使孩子认为挫折和失败是可以克服和改变的。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变消极的家庭教育为积极的家庭教育。

不要错过关键期

主持人: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此话不中听,但忠言逆耳,希望家长朋友们多学习家庭教育。

叶文珺:对,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事,不仅造福子孙,而且提升自己的觉悟,一举两得。

侯一婕(6岁男孩的妈妈):以前听人说,孩子的成长有许多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学习知识会事半功倍,而错过了关键期,再学事倍功半,甚至一生都无法弥补。请问叶老师,孩子发展的关键期真的这么玄乎吗?

叶文珺: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科研成果,不是迷信。儿童发展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关于关键期,请您购买专门的书籍来学习,这里只是点点题。

半岁左右是学习咀嚼的关键期。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添加辅食,助其练习咀嚼,同时使营养结构更加合理。

2.5~6岁是形成秩序规范的关键期。孩子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科学道理正在于此。

3~6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期。家长可以在这一时期引导孩子多说话,并适当练习阅读、朗读、接触外语等。

2~8岁是想象力发展关键期。这个阶段,家长可以让孩子多读童话、寓言,适当看动画片。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带孩子多旅行,见识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开阔眼界。

6~10岁是文化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充满好奇心,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鼓励孩子勇于尝试。

8~14岁是孩子的黄金阅读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12~15岁是独立关键期。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要求独立。尽管孩子的独立能力不强,但家长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独立愿望。如果在这个关键期内家长不放手,孩子有可能永远长不大。所谓“啃老族”,就是这样形成的。

孔波(4岁男孩的媽妈):请问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爱应该呈递减之势吗?

叶文珺:是的,孩子成长需要的母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理想的结构是:婴幼儿阶段,母爱80%,父爱20%;小学低年级,母爱70%,父爱30%;小学中年级,母爱60%,父爱40%;小学高年级,母爱50%,父爱50%;初中阶段,母爱40%,父爱60%。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主持人:家庭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叶老师不可能用一两个小时给大家把课补齐。希望大家积极寻找资料,认真学习,争做合格的家长。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关键期助教父爱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小胖猪
父爱如山
父爱在哪里?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不可错过的宝宝发展关键期
沉默的父爱
不要错过宝宝的语言发展关键期
开发0-12岁儿童智力的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