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本科院校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7-03-04禹四明
摘 要:针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问题,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对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办学观念和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和队伍建设、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等视角,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构想。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技能;技能导向
作者简介:禹四明(1979-),女,湖南湘阴人,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
基金项目:2015年度长沙学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考核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主持人:禹四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1-0075-04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在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普遍存在,表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偏颇。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三大体系,其中,地方本科院校是应用型大学的主体。从某种程度来讲,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客观上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从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在突出地方特色、技能特色、职业特色的基础上,培养出更多的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1]。
一、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在教育的经济和社会功能不断强化、人才市场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的当今时代,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突出自身特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解决“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的需要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而建立起来的。我国同样如此,过去我们的高等教育体系和管理模式,主要借鉴苏联经验,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等都是按“计划”安排的,较少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唯上是从”的办学体制,导致了“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进而导致“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尽管不是照搬国外模式,而是由职业院校升格而成,但在“升本”后,为了突出“本科”特色,倾向于模仿国内老牌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理念,同样无法摆脱与“社会需要”脱节的困境。只有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解决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脱节”问题[2]。
(二)遏制“智力外流”的需要
“智力外流”是发展中国家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国内完成学业后,倾向于迁移到发达国家的行为。根据发展经济学家的观点,“智力外流”不仅直接减少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资源积累,还会对国内专业人才产生“示范”效应,催使他们“放眼全球”,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顶尖“科学技术”和“学术成就”,而忽视对国内实际问题的关注,“在国外刊物发表论文”也成为高校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然而,这些“国际论文”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意义并不大,也难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结果导致“学校关起门来搞研究”,而企事业单位却很难获得想要的科技支撑,很难获得想要的技能型人才。只有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遏制“智力外流”问题。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造成企业用工不足,加上往届待业青年,以及化解过剩产能所造成的部分下岗职工转岗,更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度。据有关统计数据,201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为765万人,比2015年新增16万人,加上已有待业青年,亟待就业的青年群体高达1500万人[3]。与此同时,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短缺问题突出。在此背景下,一些待业青年选择重新进入职业院校“回炉”,暴露出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育资源和学生时间成本的浪费,客观上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境。
(四)顺应“教育政策”调整的需要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发展职业教育作出了新的部署:2014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据此,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可见,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的宏观政策和长远战略。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为顺应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的需要,构建职业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特殊的生存环境和成长历程,将地方本科院校置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夹层之中,也赋予了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特优势,但地方本科院校在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過程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突出人才培养的三大特征:一是“职业”特征,也就是根据职业和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而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二是“技术应用”特征,也就是强调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结合,突出“学以致用”;三是“终身学习”特征,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在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优势,首先是办学理念和体系衔接优势: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办学的“职业”特征、“技术应用”特征突出,彰显了其办学理念优势。地方本科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就是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体系的衔接,是实现由中低层次向高层次职业教育的过渡,彰显其在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体系衔接优势[4];其次是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优势: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是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成的,其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这为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再次是实训教学与校园文化优势: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联系紧密,这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训教学、强化学生技能培养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相对稳定、便捷的校企合作关系、完整的实习实训体系、良好的职业教育环境,也为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
在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多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成,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巨大努力,现在再提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似乎是逆势而行:部分教职工认为要办成一流大学,就必须向名牌高校看齐,以其为榜样提升学术水平,因而对以“技能培养”为重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持反对态度;部分学生和家长,在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影响下,认为职业教育是“劣等教育”,可能在心理上形成对“技能培训”的抵触,同样影响“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次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近年来,为满足“升本”和“扩招”需要,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大量引进高学历年轻教师,这些新进教师科研能力较强而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胜任“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需要。如果外聘教师充当技能指导老师,又会面临教师资格认定、教师管理规范、教学质量控制、人才引进成本等现实难题,制约了“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再次是“经费紧张”的挑战。近年来,为满足“升本”和“扩招”需要,各地方本科院校投入了大量经费,“经费紧张”成为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而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加大对实习实训设备、实验教学场所的投入,“经费紧张”就会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最后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学科专业、规划教学内容、教师绩效考核等各个方面,习惯于借鉴老牌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此外,地方本科院校招生规模大,校外基地难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也是影响“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因素。
三、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改变办学观念、优化专业内容设置;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技能培养,优化实践教学环境;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是地方本科院校立足优势、迎接挑战,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一)改变办学观念,优化专业设置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和先导。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转变师生观念,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利用辩论赛、参观考察、学习培训等方式,引导师生转变观念;也可以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机会,将职业教育理念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以强化对学生职业理念的培养。同时,在办学定位上,地方本科院校要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摒弃“办成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追求,突出人才培养的“技能性”和“职业性”,否则就可能陷入“学术上不如国内名牌高校,技能上不如职业院校”的尴尬处境,不仅无法突出办学特色、体现办学价值,学生就业也会困难重重[5]。当然,在转变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盯地方经济转型步伐,科学设置专业,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的应对力和承载力;其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地方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多学科交叉、多课程融合的课程体系;再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通过案例教学、项目主题式教学等手段,结合必要的实习实训,突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最后,要通过教学和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的重构,引导教师向技能型教学、职业型教学转型;引导学生从“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向“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预期社会角色转型[6]。
(二)强化师资培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双师型”师资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立足区域发展,沟通学校招生与就业的桥梁,是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支撑资源[7]。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解决“双师型”师资数量缺口问题,还要解决“双师型”师资认定标准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在“校外引进、专兼结合”解决“双师型”师资不足的基础上,针对现有人事管理政策难以引进生产一线中、高级专业技能人才,企业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接受在职教师参加岗位生产实践等现实困境,通过“实习指导、服务社会、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在职教师(特别是中青年在职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师资标准认定方面,要针对过去“双师”认定标准模糊问题,重构“双师型”师资认定标准体系,并参照“双师型”标准,在人才引进、职称晋升、教学考核中,适当向“双师型”人才倾斜,避免“双师型”师资在人才任用过程中与普通教师同质化,从形成对“双师型”师资的制度激励。
(三)强化技能培养,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强化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学生的技能培养又需要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受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约束,校内实践教学场所、设施、设备更新速度较为缓慢,难以满足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需要。首先,要在广开财路、多方筹集办学资金,改善实习实训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习实训场馆、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形成良性互动机制[8]。其次,要积极探索构建“学历教育+技能培养”的协同机制:一方面,要将职业技能培养纳入课程教学体系,积极开发实务类、技能类课程,形成面向市场、面向岗位的课程开发长效机制,实现“课程开发”与“岗位需要”的“对接”;另一方面,要面向职业发展和就业需要,积极探索“毕业证+资格证”的“双证”培养机制,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准入证书。再次,要积极探索构建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深度融合[9]。既要鼓励学校教师到对口的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又要有计划地聘请生产一线的中、高级技术人員担任技术“师傅”;既要利用学校的智力优势服务于企业生产和技术改造,又要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服务于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岗位体验。要通过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和企业生产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持续提升。
(四)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教学管理制度
构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尊重学生个人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制定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特别在当前“慕课”时代,更要注重对“慕课”等在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此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更要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是建立健全学分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机制、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等等。既要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为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又要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激励师生接受并自觉践行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当然,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基于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考虑学校体制、学校资源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基于技能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在部分院系、部分专业先行试点,在积累经验的实践探索中推广和践行。
参考文献:
[1]王继国,李艳,贺文瑾.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是什么”及“为什么”[J].职教论坛,2015(1):15-20.
[2]郝天聪,庄西真.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之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80-84.
[3]2016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765万人 千万大学生就业难[EB/OL].http://xinwen.jgaoxiao.com/jiuyechuangye-jiuyexinxi-47197.html.
[4]涂向辉.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内涵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7):15-20.
[5]夏美武.地方本科高校“转型陷阱”及其规避路径[J].职教论坛,2016(7):11-17.
[6]吴艳云,等.应用型本科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131-133.
[7]韩伏彬,董建梅.地方本科高校轉型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职教论坛,2016(2):11-13.
[8]张小群,张婷.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7):65-68.
[9]周述波,等.职业技能导向下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6(3):24-26.
责任编辑 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