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登门槛”原理,促进孩子成长
2017-03-04顾连梅
□顾连梅
运用“登门槛”原理,促进孩子成长
□顾连梅
心理学中的“登门槛”原理,就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孩子这种情绪力量的方法。
两个星期的军训,学生在烈日下走正步,喊口号,列队形,非常辛苦。可是班上名叫小骏的男生却从不叫苦,还愉快地帮助打理班里事务。轮到领书本、搬矿泉水、打扫卫生时,小骏总是冲在前面,从不计较。小骏的任劳任怨,让他赢得了好口碑,军训结束后,大家一致推选他做了班长。
这不,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清晨,我一走进教室,就见小骏忙碌的身影。他一个人低着头拖地,顺手摆齐桌椅。看见我,他腼腆地笑了笑:“老师早!”“你好,小骏!”我很欣赏小骏的做法。尽管,我原本准备让学生分工合作,一起打扫教室。小骏肯吃苦,乐于奉献,我心里也认可他当班长。
我打电话告诉小骏的母亲他被选为班长一事。小骏的母亲一听就着了急:“老师,小骏从小到大只做过小组长,我担心他当不好班长。”“没关系,凡事都有第一次。”我安慰她。“可是,我们家小骏除了不怕脏,不怕累,会干活,不计较,其他也没有什么特长啊。”“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就是难能可贵的大‘特长’,丝毫不逊色于吹拉弹唱等特长。”我由衷赞扬小骏。“哦。既然老师这么看得起他,那就让他试试吧。做得不好,老师多担待,莫生气啊。”从她的话里听得出,这是一个朴实善良的母亲。
一段时间后,任课老师都表扬我们班窗明几净,整洁大方。我知道,这归功于小骏。他虽是班长,但班里的卫生也不忘兼顾,常常主动干活。大家佩服他,劳动的自觉性也相应提高。小骏为人友善,乐于助人。上学时,常帮不回家的住校生带水果面包,从无怨言。这样的为人,不断提升他在班级的威望。
可是,小骏的学习成绩只处于中下游。小骏的母亲为此焦急:“老师,你说小骏是不是只会干活?这成绩怎么办呢?要不别让他做班长了。这样的成绩,还做班长多难为情啊。”“不让他做班长,意味着我们怀疑他的能力,好像他只会劳动,不会学习,不合适。”我反对。“是啊。他做班长很开心,不让他当了,他会认为自己没做好。”小骏的母亲也有同感。
“心理学有一个‘登门槛’理论,就是先让孩子做容易的事,而后一点点提高要求,增加难度。班里的事务小骏做得不错,他很有成就感。我们就以此为出发点,慢慢提出学习上的要求。”我提议道。“好,我们怎么做呢?”“我们先肯定他班长做得出色,而后,提醒他作为班长学习上也要带头。接着,要求他先提高一门学科的分数。这样一点点提要求,相信小骏一定能做到。”小俊母亲表示支持我。
我诚恳地感谢小骏:“作为班长,你很有责任心,班级管理富有成效,是我的好助手。老师特别感激你!”小骏腼腆地笑了:“老师,我是班长,应该做的。”“老师送一本自己写的书给你,以示谢意!”我把一本作文指导书送给了他,懂事的小骏不住地道谢。
我接着又说:“小骏,你看我们班,不论是卫生纪律,还是文艺体育,都走在年级前列。但是,我们的学习成绩却不太理想,时常徘徊在年级中下游。老师想让你带个头,提升一下成绩。你看行吗?”小骏显然为难:“老师,我的成绩一向不好,怎么带头呢?我肯定考不到前三名。”“这样,小骏,老师只有一个要求,期末你把语文成绩提高3分,有信心吗?”小骏想了想,用力点点头。
接受了任务的小骏,表现出他一贯的认真劲儿。他开始一遍遍默写课文,虚心求教。他的好人缘,让他得到了众人真诚的帮助。同时,小骏主动要求我给他布置作文题,介绍课外书,积极将作文打成电子稿发给我看。我看后提出意见,发回给他再修改。如此来回几遍,一篇文章才圆满完成。我虽忙碌,也乐于助小骏一臂之力。
期末考试来临。小骏的父母心中焦急,表面却是我们约定好的平静。小骏果真没有辜负自己的努力,语文成绩提高了4分,总分也提高了15分。这个结果,令我们备受鼓舞。
令人意外的是,我和小骏的父母正商量着下一个要求时,小骏竟主动问我:“老师,你说下个学期提高哪科的成绩啊?”“你自己选择吧!”我轻松道。小骏想了想:“老师,我争取把英语成绩提高3分吧!”要知道,小骏的弱项正是英语,他竟主动知难而上。
我把小骏的新目标告知他的父母,并提醒:我们尽量不提他的学习目标,相信他的认真精神,能让他做好更多的事情,包括提高英语成绩。我们就跟他聊聊做班长的快乐与烦恼。这样,既增进彼此的理解,又让他放松了心情。”小骏的父母的想法跟我一致。
又一个学期结束了。小骏再一次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总成绩提升也较大。
小骏的学习成绩一步步提升,他不再苦于学习,而是在学习中感到了另一种成功的喜悦。作为班长,他依旧真诚为大家服务,让周围的老师同学感受着他的温暖。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整体提升,同学们更加友爱,氛围更加融洽。
小骏的母亲来电告诉我,小骏的整个面貌发生了变化,家人感觉他比以前更开朗,更乐于表达。“孩子的心劲儿激发出来了,就是这般美好啊!”我赞叹道。
苏霍姆林斯基精辟地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心理学中的“登门槛”原理,就是一种激发并保持孩子这种情绪力量的方法。读者不妨一试。
(责编 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