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放牧和受损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探讨
2017-03-04李文斌何海霞邓红艳黎云祥
李文斌 何海霞 邓红艳 黎云祥,2
(1.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适度放牧和受损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探讨
李文斌1何海霞1邓红艳1黎云祥1,2
(1.西华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本文从放牧和受损管理两个角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度放牧能够提高草地植被丰富度,提高草地生产力,维护草地生态平衡;同时从受损管理角度提出了健全草地管理法规、草地开发与利用相结合、草畜平衡管理等措施,从而使草地生态系统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促进草地景观物质和养分的良性循环。适度放牧结合受损管理可以作为一种管理草场的有效手段。
适度放牧;受损管理;草地;生态系统恢复
我国现有草地面积近4亿hm2,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12.5%,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1.7%[1],随着近年来放牧量的持续增加,我国的草地面积正持续降低,90%的天然草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且每年退化面积以200万hm2的速度增加[2],所以维持草地生态平衡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研究显示,放牧不仅可以直接改变草地的形态特征,而且还可以改变草地的生产力和草种结构[3]。过度放牧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如引起草地退化、植物群落多样性降低等[4],曹成有等[5]研究科尔沁沙地草甸时发现草地经过持续过度放牧后,优良牧草种类减少,产草量降低,土壤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王现等[6]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从未牧、轻牧、较轻、中牧、较重、重牧至极重的逐级增加后,大针茅草原植物种数分别为83、64、51、63、71、54,最后降至40种,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因此适度放牧是调节草地生产力最经济有效的管理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地上和地下均有影响[7]。
1 适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1.1 适度放牧对植被的影响
草原植被的主要繁殖方式是营养繁殖。如果植被处于繁殖期,过度放牧会因为牲畜对植被有性繁殖器官的过度采食而导致植被营养繁殖过程受到损伤,进而影响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生长和发育[8]。同时适度放牧也会使草地群落的演替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适度的放牧利用可促进草地群落的演替,使群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优化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而过度或不足的放牧利用则会使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种类组成单一、生产力下降[9]。
1.2 适度放牧对土壤的影响
放牧采食、践踏等行为会影响草地土壤的物理结构,如容重、渗透性和含水率等。王忠武等[10]研究内蒙古荒漠草原时发现,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土壤容量逐渐增加,草地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与此同时,适度放牧还通过采食和粪尿的排泄影响草地的营养物质循环,进而改变草地土壤的化学性状。白可喻等[11]的研究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明显减少[12],草地土壤的碳、氮和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适当的轮牧可使草地土壤表层氮素的积累增多[13]。
1.3 适度放牧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
对于草地而言,不同程度的放牧采食可能有利于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的进化,但同时也会消耗草地群落净初级生产力[14]。在放牧草地中,放牧家畜主要通过改变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凋落物质量及土壤容重影响草地土壤碳氮含量[15]。适度的放牧可以促进牧草生长和提高草地生产力,如天然牧草生育期内轻度和适度放牧,均可以达到提高牧草总产量的目的,并且适度放牧对提高牧草总产量的效果较显著;对于中牧,包括牲畜采食的牧草量、牧草产量基本能保持总产量,不至于对草场产生破坏作用[16]。
2 受损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意义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为了扭转部分草地生态危机,使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我国仍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才能实现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深入宣传贯彻《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增强群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17],强化草原保护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力度[18]。继续开展围栏育草,改变松散放牧为牲畜圈养,增加地面植被覆盖,使破坏的植被逐步恢复起来。
2.2 草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相辅相成
通过深入调查草地情况,合理科学的实施规划,可以达到有效保护草地资源的目的。同时草原管理部门还需要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调拨以保证区域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19]。目前,澳大利亚在草地资源管理方面具有严格的制度,能科学合理地利用草原牧场,并重视生态环境监测[20]。同时牧场租赁计划、国家管理牧场的一些原则与指导方针和可持续生态牧场管理的指导方针等值得我国借鉴[21]。
2.3 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实现草畜平衡
草畜平衡是一项管理工作和牧业经营方式,牵扯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长期以来,“以草定畜”被视为天然草地放牧管理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终极目标[2]。对于规模适度的家庭牧场,可充分利用山区草地资源,以草定畜,避免有畜无草现象出现。目前农区发展规模经营的草食动物养殖场,均可充分利用农闲田种植优质高产牧草,推广科学利用秸秆,通过氨化、青贮、微贮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增草增畜。研究显示新西兰采用“人管畜,畜管草”的管理模式可使每头奶牛的产奶量达3 000~4 000 kg/年,占世界乳业市场的60%。因此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做到以草定畜,便能实现草畜平衡[23]。
3 结 论
(1) 适度放牧和轮牧是草地管理中合理利用草地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能够提高草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草地土壤表层氮素的积累增多,恢复草地生机,提高草地生产力,维护草地生态平衡,使草地永续利用。
(2) 通过采取法律手段,并制定严格的草地管理制度,对草地资源加以治理改良并逐步实现可持续管理,以达到草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相辅相成。同时通过严格控制草地载畜量,以草定畜,实现草畜平衡。
[1]宝音贺希格.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J].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2013,34(7-8):71-73.
[2]买小虎,张玉娟,张英俊,等.国内外草畜平衡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0):1-6.
[3]陈利顶,傅伯杰.干扰的类型、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生态学报,2000,20(4):581-586.
[4]张虎,师尚礼,王顺霞.放牧强度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9):73-76.
[5]曹成有,蒋德明,朱丽辉,等.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场退化的原因与植物多样性变化[J].草业学报,2006,15(3):18-26.
[6]王现,刘书润.过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原和草甸植被植物区系影响的初步调查[J].贵州环保科技,1997(1):12-15.
[7]苟燕妮,南志标.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5,24(10):194-205.
[8]李永宏,汪诗平.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J].中国草地,1999,(3):11-19.
[9]纪亚君.放牧对草地植物及土壤的影响[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2,32(4):42-44.
[10]王忠武,赵萌莉,Willms W D,等.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2001,23(4):41-47.
[11]白可喻,韩建国.放牧强度对新麦草人工草地氮素在牧草与土壤中的分配和动态的影响[J].内蒙古草业,2000,7(1):42-46.
[12]张伟华,关世英,李跃进.不同牧压强度对草原土壤水分、养分及其他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14(4):61-64.
[13]李春莉.放牧对短花针茅草原及糙羊茅草原植被和土壤影响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14]刘军.放牧对松嫩草地植物多样性、生产力的作用及机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
[15]刘玉,常小峰,田福平,等.放牧对草地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2):2524-2532.
[16]周秉荣,马宗泰,李红梅,等.刈割及放牧对牧草生长的补偿效应[J].青海大学学报,2006,24(4):17-20.
[17]周笃珺,马海州,山发寿,等.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与生态保护[J].资源科学,2006,28(3):94-101.
[18]陈兴乾,唐积超,李天赐,等.广西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J].南方农业,2015,9(18):64-67.
[19]柳海鹰,高吉喜,成文连.草原管理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草原与草坪,2002,99 (4):21-23.
[20]宋洪远.中国草原改良与牧区发展问题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30-245.
[21]刘政.国外草原开发利用的措施和政策[J].世界农业,1992,(10):38-42.
[22]陈兴乾,唐积超,李天赐,等.广西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J].南方农业,2015,9(18):64-67.
[23]张丽萍,李学森,阿依丁,等.哈萨克斯坦受损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模式[D].新疆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科学院草业研究所,2013.
Discussion on the Restoration of Grassland Ecosystem by Moderate Grazing and Damage Management
LI Wenbin1HE Haixia1DENG Hongyan1LI Yunxiang1,2
(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9,China; 2.Ministry of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of Southwest China Wildlif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2,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n grassland ecosystem from grazing and damage management.It was suggested that moderate grazing combined with damage management can be used 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grassland management.
Moderate grazing;Damage management;Grassland;Ecosystem restoration
项目资助:西华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14CZ0015)
李文斌,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修复研究
文献格式:李文斌 等.适度放牧和受损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4):90-91.
X21
A
1673-288X(2017)04-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