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的思考

2017-03-04黎珊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4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管机构

黎珊珊

(广州市海珠区环境监测站,广东 广州 510000)

关于加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的思考

黎珊珊

(广州市海珠区环境监测站,广东 广州 510000)

介绍了目前我国引入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行业的存在问题,根据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活动特点,制定有效的对策、规范市场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提高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制定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改进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现场、实验室、日常的质量控制,及时调整政策导向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实现动态管理,使监测技术力量雄厚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成为政府检测力量的有力补充,促进环境监测市场的良性发展。

环境监测;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管理;质量控制

十八大以来,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管理的耳目,是政府和公众了解环境质量的必要途径,其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1]。长期以来,我国目前由各级政府环保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监测活动为主。近年,环境监测要求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人员数量与工作量极为不匹配,因而仅依靠各级环境监测站已无法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发展要求[2]。逐步引入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已成为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1 引入社会环境检测机构面临的问题

国外环境监测社会化已开展多年,我国还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在探索实践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

1.1 环境监测各方责任定位不明确,社会化法规制度未完善

近年各地陆续开放了环境监测市场,由于没有处理好权责关系,出现问题多方互相推诿。企业一般不了解监测资质、监测规范、监测实力,出于节约成本考虑,往往委托价低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进行监测。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接受企业委托,只有提供顾客需要的监测达标数据,交易成功,才能盈利生存。而环保部门对出现问题的监测数据视而不见,或者不信任社会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进而出现几种极端情况。一是本着“谁委托谁负责”的原则,企业委托监测,并采用问题监测数据上报,责任推给企业承担。二是将监测工作交给社会检测机构,出了问题,责任也归第社会监测机构。三是环保部门害怕社会环境检测机构提供的数据不准确,仗着自身检测机构技术力量雄厚,不愿意让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监测,不能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作为补充。环境监测社会化对环保部门来说是个新课题,加强监管的要求有待探索。

1.2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参与监测的风险

1.2.1 从经济学看

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活动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生存盈利,环境监测数据反映环境问题代表社会公众利益,这决定了社会公众利益与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自身经济利益的矛盾。如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社会检测机构可能为节约成本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监测质量。进而出现:一是为了节约成本缩短采样时间,减少监测频次;二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不在规定的测点取样;三是不按时校准仪器,在仪器未达到标准仍然使用;四是超能力范围承揽业务;五是迎合客户需求出具造假监测数据。

1.2.2 从能力水平看

由于市场的准入门槛不高,出现规模不等,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社会检测机构。存在:一是专业人员少,缺少对检测能力和仪器操作培训,人才流动性较大,管理水平不高,质量难保障。二是检测场所狭小,设备投入少。社会检测机构实验室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存在分析工作中交叉影响现象。在仪器设备上,追求实惠,忽视设备性能的重要性。导致监测结果的精密性、准确性受影响[3]。这些不精准的数据直接应用于环境统计、环境管理、环境执法必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增大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风险。

1.3 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监测活动特点与存在问题

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测活动存在以下几个特点:监测分散性。现场监测活动监管弱,监测时间、空间跨度大,流动性强,设备简陋,现场监测人员受各种技术因素及各方经济利益影响,不规范的可能性较大。

采样没代表性。为了迎合顾客的需求,不在正常工况采样、测点选择没有代表性等。

2 加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2.1 做好事前监管把好准入门槛

完善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管理规章制度,所有环境监测机构都必须获得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证书。建议建立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合格评定机构实施,社会化监测机构自愿参与的环境监测认可体系[4]。有利于弥补CMA资质认定不足;同时设立环境监测认可有利于减少交叉认定,推动能力和报告互认[4];减少监管盲点,发挥部门合力。另一方面可借鉴目前各级环境监测站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社会环境监测机构从事环境检测的人员实行上岗考核。

目前,需要社会检测机构提供服务主要是政府委托和企业委托两部分[5]。政府委托方面,可通过公开招标将有资质、实力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纳入监测库,并在委托合同中设立约束性条款,对监测资质、人员管理、质控、监测方案等提出要求。引导社会检测机构机构主动提升监测能力作为质量保证。企业委托方面,环保部门信息公开,引导企业优先挑选监测质量有保证的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委托监测,确保用于环境管理的数据精准。

2.2 做好事中监管

2.2.1 加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测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是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正确的基础。必须培养环保部门质控监管队伍,严格规范社会检测机构的监测行为,监督监测全过程是否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分析方法进行。建立从监测方案、布点采样、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出具监测报告的全过程考核体系。

(1)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

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是引入社会检测机构后的薄弱环节。当监管措施不到位,现场监测采样的质量更得不到保证,采集的样品不具备真实性和代表性时,社会检测机构监测数据根本难以反映实际的环境状况。

采样的质量直接影响环境监测质量。采样时间、采样人员的差异以及采样点位、采样设备、洗涤的方式、储存时间的长短、运输样品的快慢等会对采样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质控部门应以调查周边环境是否符合监测条件,生产工况,监测位置选点、仪器现场操作规范性、样品运输保存等质控薄弱环节为重点,建立完善对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活动的考核体系。

采样的点位设置需要有代表性、精准性、完整性、可取性、科学性,以便得到更为准确、可靠的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对环境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反映。要特别注意采样时企业的生产高峰期、低峰期、各种生产设备是否正常运作,是否正常工况下挑选有代表性的点位采样。例如:建筑施工工地噪声监测时,施工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对监测结果存在很大影响。在对社会检测机构进行现场监测监管时,可要求现场监测人员随时拍摄现场的采样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及周围环境状况一些影响现场采样分析的重要情景,作为附件一并提交[6]。并对社会检测机构进行飞行检查,重点考核现场采集样品按照现场监测时的工况及不同监测项目所选择的监测采样方法的不同,分种类分项目进行操作规范性的考评,填写质量监督记录表编制社会检测机构现场监测质量飞行报告[7]。(2)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我们要求社会检测机构必须参加规定领域和项目的能力验证促进其质量管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实验室比对,目前社会环境检测机构与政府部门实验室比对较少,应加强与政府实验室、国际实验室比对,更好地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客观公正的数据。

建立社会检测机构许可证动态管理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强认证后日常的监督管理。要定期检查社会检测机构是否严格按照CMA资质认证要求操作,包括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控制计划落实、实施记录,作业指导书等。在社会检测机构承担分析任务的时段,监管机构派人员去对方实验室内部进行合符性检查[7]。样品移交实验室分析,环保局质控部门跟踪监控样品分析全程。通过平行样分析、加标回收实验、空白实验、标准物质对比分析等方法加强对社会检测机构实验室内部进行质量控制。

开展质量年度考核,并定期开展实验室认可认证复查工作。

2.2.2 加强教育培训

(1)加强人员培训

技术人员是监测工作开展的主体,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对社会检测机构人才引进和在教育制进行考核,督促加强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参加环保部门认可的业务培训[8],不断增加实践经验,提高技术水平。

(2)开展监管人员技术培训

引入社会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监测活动,必须由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市场管理,要开展监管人员业务培训,培养监管人员队伍,不但要学习法规制度、监管手段,还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建设一支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的环境监测监管队伍。

(3)双向培训

联合培训,即监管方与社会检测机构联合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方式灵活多样,采用集体回忆、专题研究现场执法监测观摩、讲座、网络课堂等。通过联合培训,社会检测人员对政府机构管理原则、管理体制内容熟悉,弥补监测经验不足的缺陷,使双方人员的专业知识都得到扩充和拓展。双方经过互动磨合,一些好的方法也可得到推广,进行课题研究,新技术开发等创造性工作。

国外的检测机构、除了满足企业委托监测需求外,还能提供解决企业环境问题的方案,而我国社会检测机构并不能为企业提供这种方案的增值服务。我们可引导鼓励并帮助社会检测机构与有资质的环保公司合作提高这方面能力。环保部门对不达标企业不是简单的关停并转处罚,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整改保护环境标本兼治。逐步打破监测—超标处罚—环境状况不良—再监测—再超标处罚—环境持续不良的困局,从而实现监测—环境保护—环境好转—再监测—再环境保护—环境更好的良性循环。

2.3 事后监管

2.3.1 建立评价机制

政府部门应逐步构建长效常态的监督管理机制和法规化的市场环境[5],建立完善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的相关考评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

(1)绩效考评制度

制定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考核办法,对其收费标准、监测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考评。考评不及格者应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方可继续经营,以鼓励社会检测机构不断提升综合能力。

(2)信用改评价制度

完善社会检测机构信用记录;社会检测机构存在不规范监测行为,应将相应的机构、法人、监测技术人员的违法信息记入诚信档案。对不良信用登记较高的机构,将直接拉入黑名单,终身不得申请计量认证,相关负责人承担连带法律责任[9]。

(3)惩罚制度

对社会检测机构超范围开展检测业务,违规转包、分包检测活动,以及监测过程中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违法行为严重的,负责人承担法律责任。并取消或限制社会检测机构资质能力项目,要求限期整改。

2.3.2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构建社会检测机构及人员基础信息库,发布与共享平台。设立投诉平台,接收社会各界监督。构建社会检测机构及人员基础信息库,方便政府及企业在向社会购买检测服务时,选择有资质、实力、合适的机构。同时避免资质冒用、人员串岗、无证上岗等现象,使监管落到实处。网络动态公开社会检测机构的监测备案信息,年度抽查、飞行检查结果等;对社会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受奖惩的情况和不诚信记录进行公报;对允许分包的检测项目定期公布;对政府要向社会购买的检测项目及时公布;对环境监测数据强化汇总分析,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开辟网络学习大课堂。

及时掌握社会检测机的经营活动,制定有效的对策、规范市场行为,规范可能出现的风险。此举可以为政府实现对环境检测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预测,制定合理的长期发展规划,改进管理制度,及时调整政策导向提供有力的支持,从而实现动态管理,促进环境监测市场的良性发展。

[1]彭睿,成经纬,秦勤.自动监测站第三方运维管理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6,(6):21.

[2]闻欣,王合生,杨丽莉,张哲海,张迪生.对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环境现场监测活动管理模式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3):1-4.

[3]俞永江.浙江省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标准化能力建设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2014,28(4):16-19.

[4]杜冰,孙海容,黄业茹.关于中国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监管的调研与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5(10):10-11.

[5]陈斌,陈传忠,赵芩,高锋亮,刘丽,白熤.关于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调查与思考[J].2015(5):1.

[6]杨敢、邱福文,吴应堂.环境监测现场采样中质量管理的实用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2(3):71.

[7]董铮,王琳,田芳.环境科学与管理[J].加强环境监测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方法研究,2014(8):123-124.

[8]郑少娜,周国强,叶欣,李庆庆.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监管办法探索[J].广东化工,2016(4).

[9]俞永江.浙江省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标准化能力建设探讨[J].干旱环境监测,2014(12).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Testing Institutions

LI Shanshan

(Haizhuqu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Guangzhou,Guangzhou 510000)

This paper Introducing soci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gency industry in China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environment detection institutions monitoring activities,mak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tandardize market behavior,prevent possible risks .By improving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esting institutional barriers to entry,make r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for a long time,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detection field,lab,daily quality control,timely adjustment of policy guidance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so as to realize the dynamic management,the strong technical force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institutions become a powerful government detection power supplement,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rke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social environment testing organization;management;quality control

黎珊珊,工程师,学士,从事环境监测及环境管理工作11年

文献格式:黎珊珊.关于加强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4):68-70.

X21

A

1673-288X(2017)04-0068-03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监管机构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监管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监管和扶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