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高分子化学》全英文授课的设想与思考

2017-03-04肖迎红

化工时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分子双语化学

肖迎红

(南京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高分子科学发展于20世纪三十年代末,而高分子化学是其重要基础。作为四大化学之后的第五大化学,《高分子化学》的重要地位和实际应用意义已毋庸置疑,其教学内容的完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高分子专业教师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2001年教育部高教司下发文件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尤其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2007年又下发《关于启动2007年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的通知》,在全国高校掀起双语教学授课热潮。《高分子化学》首当其冲,进入到这样的教学改革洪流当中。经过十多年建设,其双语教学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1~3],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各国之间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与活跃,在此大环境下,本教学团队所在的高分子材料专业与国内外同行实验室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越来越多的高分子材料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出国深造,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涉外贸易等工作。为培养我们自己具有更强专业能力和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稳固与加强已有国际合作,开展《高分子化学》全英文授课的需求愈显突出。在此方面,江苏省教育厅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培育措施,全英文授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材选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评估等几方面,提出自己的初步设想。

1 英文教材的选取与教学内容优化

开设全外语教学,教材的选取是面临的第一项挑战,由于该课程同时面向国内国外学生,对双语教学中采用的浙江大学潘祖仁教授主编的《高分子化学》教材只能忍痛割爱。国际上比较权威的教材是美国George Ordian教授编著的 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4],该书不失为一部经典教材,知识涵盖面十分广泛、内容十分详尽,从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等基本知识内容到聚合方法以及聚合立体化学。但教材篇幅过多,有些地方知识讲解过于深入。潘祖仁教授主编的《高分子化学》,虽然内容与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英文教材基本一致,但其按照归纳的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逻辑性较强.条理清晰,学生容易理解。所以设想采用中文《高分子化学》的逻辑安排,构建从基础概念入手、以高分子合成两种聚合机理为主线的授课思路,选用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中相应的章节内容,向学生讲授聚合反应机理、聚合反应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讲解详细、透彻,使学生获得对这些重点内容的清晰认识;此外,配合其他高分子化学方面的经典教材,如A.Ravve的Principles of Polymer Chemistry和 TP.Lodge的Polymer Chemistry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凝练优化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而不求面面俱到;课件制作摒弃在原有双语课件上修改的方法,重新调整思路,兼顾中外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授课内容体系。

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进

《高分子化学》是引导学生进入高分子材料专业之入门课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授课显得尤为重要。

2.1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通过运用计算机、投影仪、语音设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兴趣。PPT动画演示工厂的设备和生产流程,模拟实际生产情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利用与高分子相关的网络新闻热点,引发出相关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将学生当下课堂上的学习与将来的科研兴趣与就业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极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吸引留学生学成后进入本专业实验室继续进一步深造,稳固与加强已有国际合作,形成良性循环;此外,还可以考虑建立“师生论坛”互动式网页,可预置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分享知识、发表观点、提出质疑、参与教学的机会,以更加适应国外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

2.2 定期开设讨论课,称之为学术论坛

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场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可准备一个3-5分钟的英文小报告,讨论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话题,可以是他们感兴趣的一种新产品,也可以介绍高分子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甚至可以提出他们对某些传统观点的质疑,然后进行师生之间大讨论。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为将来参加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和从事学术交流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听取他人的报告和自由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有利于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构建师生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极大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3 重视实验在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中文授课还是双语教学,目前《高分子化学》教学凸显的不足是,授课过程仅局限于课堂讲解理论知识,或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分别独立进行,难以互融互通,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计划开设全外语授课之初,我们便把如何在理论教学中穿插实验内容,利用有限的学时将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入到理论教学当中列为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主要采取的方法手段是,增加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师资配备,开放实验室,定期将课堂“搬迁”至实验室。具体实施方法为,规划出需要设置演示实验的具体章节,从同系列的多个实验中筛选出最适合课堂上演示的实验。量身打造配合课堂讲解内容的实验条件和实验场地,建设并完善适合于课堂演示的小型实验配套设施。例如在讲解逐步聚合机理及自由基聚合机理这两个知识难点时,可以在实验室演示相应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不同的粘度变化,加深对机理的理解;再例如,讲解“聚合方法”一章时,对于繁琐的知识内容点,学生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四种聚合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一目了然。对所设置的演示实验要求是:(1)操作简单,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区别;(3)安全性要求。

3 教学效果评估

《高分子化学》基础概念多、讲授内容多,专业性强,对学生而言,掌握这些复杂抽象的内容有较大难度。因此传统的仅凭一张期末试卷论英雄的考试方法有很多弊端,如学生平时疏于知识积累,期末临时突击及概念的死记硬背。我们可参考美国高校的考核模式,将学习的难度分解到平时,如每一章结束后的作业、平时安排学生完成感兴趣的小论文、讨论课上学生的报告、定期的闭卷开卷小考等,这些成绩都将按不同的比例计入最终成绩。这样的安排更适应国外留学生的学习习惯。

4 结 语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入门课程,能否学好该课程将直接关系到诸如《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复合材料》、《高分子成型加工》等后续课程的学习。针对该课程所做的英文授课教学改革尝试对于高分子专业整体教改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可以为其他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高分子化学》全英文授课的开设是趋势,将会极大促进本学科发展,提高南京师范大学及本专业在国际上的声誉,扩大团队影响,为将来国际合作办学打下基础。

[1]师奇松,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2,26,61 ~62.

[2]刘斌,刘丹青,王雷.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6,43,139 ~140.

[3]武长城,王文涛.《高分子化学》双语教学实践与体会[J],科技信息,2009,14,8 ~8.

[4]George Odian.Principle of Polymerization[M].John &Wiley Sons,2004.

猜你喜欢

高分子双语化学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奇妙的化学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