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提拉心肺复苏在院前急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3-04杨文典

人间 2016年33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

杨文典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于2016年1月一6月间成功抢救的16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发伤并胸部外伤12例(无腹部外伤),胸廓畸形并感染性休克2例,胸廓畸形并心源性休克2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100%。结论: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是心肺复苏的一种新途径,适用于有胸外按压禁忌症的患者,大大丰富了心肺复苏技术的内涵,有明显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率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03-01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是利用腹部提压装置通过对患者腹部实施加压和提拉进行心肺复苏的一种新技术。在急诊病人中常遇到伴有多发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其他传统胸外心脏按压禁忌症的情况,可采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来进行抢救。我院急救中心利用中国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王立祥教授研发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于2016年1月一2016年6月成功抢救16例心搏骤停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16例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原发病:多发伤并胸部外伤12例(无腹部外伤),胸廓畸形并感染性休克2例,胸廓畸形并心源性休克2例,患者出现心搏骤停时全部行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心电监测、建立两路靜脉通路(0.9%氯化钠注射液250m1 X 2快速静滴)、利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行经腹心肺复苏,根据病情静脉途径应用相关药物。复苏成功后30分钟,按心电监测结果和查体情况记录生命体征,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稳定后均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全部患者由家属及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操作方法:操作者全部经腹部提压装置操作标准化培训达标。操作者双手紧握提压装置手柄将提压板平放于患者中上腹部,开机后腹部提压装置产生负压使患者腹壁和提压板紧密结合,然后以100次/min的音频提示频率按指示灯指示连续交替垂直向下按压和向上提拉,按压和提拉时间1:l,指示灯亮则按压力度约50KG,提拉力度约30KG。

二、结果

16例患者均存在传统心肺复苏的禁忌症,利用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装置采用经腹心肺复苏的方法抢救,自主循环恢复率100%。除患者腹壁皮肤出现圆形压痕或癖斑外,超声检查显示均无腹腔脏器损伤。均无返流误吸情况出现。

三、讨论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是利用腹部提压装置经腹进行心肺复苏的新技术,是对传统心肺复苏(STD-CPR)方法的继承与发展,融汇了相应的现代医学及工程技术理论,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学者们多年来对传统心肺复苏机制进行大量研究,主要基于心泵、胸泵、左房泵三种学说。近年来Babbs提出腹泵学说。王立祥等经研究提出肺泵学说并发明了腹部提压装置。该装置有提压板、负压装置和提拉手柄组成,面板有压力指示灯和频率矫正音频,使用过程中负压装置使提压板与腹壁紧密结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是通过胸泵、肺泵、腹泵机制产生人工循环和人工呼吸。利用腹部提压装置按压腹部时,腹腔内压力增大,幅肌受压上抬,胸腔内压力增高,心脏受压容积变小,产生前向血流,提高心排出量。并促使腹部脏器及容积血管内约人体的259b血液大部分流回心脏。肺脏受压回缩使肺泡内气体排出,完成呼气动作。腹部提拉时,腹腔内压力随之下降,隔肌下移,胸腔内压力减小,心脏舒张,为再次按压心脏泵血做准备。同时肺脏完成吸气动作,发挥肺泵功能。不间断提拉过程中实现人工循环和人工呼吸。实现循环与呼吸同步复苏,避免了STD-CPR过程中人工通气和胸外按压独立开来,通气与血流脱节,弥补了胸外按压时没有通气支持的缺陷。有学者Pargett M研究显示腹部按压比较传统心肺复苏通气功能明显改善。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还有其独特优势:第一,研究显示,三分之一患者在传统心肺复苏时发生了肋骨骨折,影响了复苏效果,尤其合并有胸廓畸形、胸部外伤、肋骨骨折等疾病是STD-GPR的禁忌症,腹部提压心肺复苏能有效避免心肺复苏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损伤,另辟蹊径提高了患者的自主循环回复率(ROSC);第二,腹部提压心肺复苏中使用的腹部提拉装置在施术过程中有指示灯和音频辅助,压力和按压频率有保证,使心肺复苏操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复苏效果更确切;第三,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是经腹途径进行心肺复苏的方法,通气量较STD-CPR有较大提高,在不能气管插管的条件下可不再进行辅助通气,不须口对口人工呼吸,使施救者放弃针对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戒备心理,从而更多精力参与到抢救过程,这种心肺复苏方法更容易在普通群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姜金霞; 彭幼清; 施雁,《多元化心肺复苏培训结合督查考核在临床护士保持心肺复苏技能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J] 2014-01-05

[2]陈永强, 《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解析》,中华护理杂志[J] 2011-03-05

[3]金金花, 《心肺复苏流程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 中华护理杂志[J] 2012-07-05 5、

[4]《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 陈永强 中华护理杂志[J],2016-02-05

[5]孙菁; 孟凡山; 计达; 陈威; 沈洪,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全科医学[J] 2011-05-15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
MCC小型心肺复苏仪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从社会事件的剖析中探索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方式与途径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桂林市卫生学校面向社会开展急救技术培训的探索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后的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