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樊锦诗:用一生去守望

2017-03-03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瑰宝樊锦诗彩塑

1962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樊锦诗第一次来大漠之边的敦煌莫高窟实习。之后的50年,她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及唐代前期的分期断代,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樊锦诗说:“开始我也没想在敦煌待一辈子,可能是命中注定吧,就得待着。待得越久,越觉得莫高窟了不起,是非凡的宝藏。”

1998年,樊锦诗担任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一个尤为迫切的命题摆在她面前:在自然环境破坏、洞窟本体老化与游客蜂拥而至的三重威胁下,如何让这些存留千年的脆弱艺术瑰宝“活”得更久?一个大胆的构想在樊锦诗心中渐渐清晰起来——为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利用数字技术让莫高窟“容颜永驻”。2016年4月,“数字敦煌”上线,30個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对于自己的付出与努力,樊锦诗表示,自己是“接了一次接力棒,做了一个过程”,遗产保护仍需一代代人推动发展。

多维解读

1.理想与信念。理想是生命的顶端,执着追求理想即是为生命创造永不褪去的痕迹。樊锦诗将青春都奉献给莫高窟,在这条充满寂寞、充满荆棘的漫漫长路上执着追求。正如泰戈尔所说:“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2.匠人与匠心。要让数千年前的瑰宝“容颜永驻”,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樊锦诗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如此耐心、真挚地对待前人留下的作品,这就是工匠精神。而将现实敦煌转换为“数字敦煌”,让这艺术瑰宝“活”得更久,也独具匠心。

3.科技创新与遗产保护。用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文物,解决了文化传承中“传”的需求。建立数字档案,让每一个洞窟、每一幅壁画、每一尊彩塑都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樊锦诗功不可没。她做到了将科技创新与遗产保护相结合,运用现代科技保护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

猜你喜欢

瑰宝樊锦诗彩塑
惊世发掘,瑰宝无数
心归处,是敦煌——关于樊锦诗的作文素材
樊锦诗: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汉源彩塑
“敦煌的女儿”
——樊锦诗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