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供给”引领学校健康发展
2017-03-03樊雪林
樊雪林
摘要:“精准供给”为新建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立足校情,凝练学校核心理念;顶层设计,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回归儿童立场,有效实施德育课程,才能实现“精准供给”,引领学校走上科学发展道路。
关键词:精准供给;学校管理;顶层设计
随着苏南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教育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由薄弱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建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新建校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和设施设备只能为学生与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条件。办什么样的教育,建设什么样的课程,培育什么样的学生,这些都需要学校作出深度思考与实践。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依据校情,顶层设计,倾心培育仁信学生,以“精准供给”让德育落地生根,实现了一所新建校的华丽转身。
一.解析校情。开密“精准供给”序幕
“精准供给”是对习总书记精准扶贫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精妙嫁接。对一所新建校而言,“精准供给”首先要深入了解校情和学情,凝练学校的核心理念,才能感召师生,逐渐形成发展合力。
华阳实验小学目前是句容市最“年轻”的学校——2014年9月方正式启用,兼并了两所薄弱校(华阳镇第四小学和北阳门小学)。学校硬件设施可谓“高大上”:设计超前,建筑规模宏大,图书馆、餐厅、体育馆、标准田径场等一应俱全。这些硬实力为师生和学校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
同时,学校也面临诸多困难:一是生源复杂,既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和周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城郊结合部的孩子;既有合并前学校的学生,也有新招生源。二是教师队伍成员复杂,由原来两所学校留用、城区流动和农村调入等多类教师组成。就教师而言,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价值认同和取向,来到新学校后,这些元素难免产生冲突和较量。就学生而言,原有学校条件相对薄弱,教育教学标杆较低,活动开展甚少,尤其是北阳门小学基本以开足国家课程为目标。可想而知,学生素养的积累相对缺乏,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素养都非常薄弱,缺乏成长自信。因此,学校迫切需要新的文化和共同愿景凝聚人心。
鉴于以上现状,学校从中华文化的主流一一儒家文化中寻找自身的文化根脉。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规范,“仁”的内涵广泛,其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即人们互存、互助、互爱之意,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经典名句“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仁”精神价值的重要体现,它关注人的自身发展,注重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这为华阳人心的凝聚提供了价值指引。
基于此,我们提炼了五年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即:融合、规范、提升,以“仁”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取向,确立了“以仁立人”的核心文化主张。我们认为,
“以仁立人”重在让孩子“心中有他人”。一方面建立成长自信,学会处理与自我的关系;一方面推己及人,学会处理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这样的文化理解既通俗易懂,又指向明确。我们相信,“以仁立人”将凝聚师生力量,引领学校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顶层设计,夯实“精准供给”基础
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名词,“顶层设计”对实践起着两方面指导作用:一是对发展的根本方向进行规定,二是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对于华阳这样校情复杂的新建校而言,以“顶层设计”高位引领学校全盘工作,是实现“精准供给”,促进学校稳步、快速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的基础。
1.顶层设计“仁润”德育工作体系
围绕学校的核心文化及核心价值,经过反复研究和思考,我们初步设计了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并将其定名为“仁润”德育。即用“以仁立人”之精神价值,润泽学生心灵,润育教师智慧,润养家长情怀,润美社会正德。
“仁润”德育体系朴实践行成尚荣先生倡导的“儿童教育立场”,围绕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一一培养具有“为人诚信、个人自信、同伴互信、未来笃信”核心特质的“仁信”学生,形成“以人为本”的环绕式和“课程为本”的纵向式两大主线作为教育支撑。学校倡导培育具有“爱的信念、爱的情怀、爱的能力、爱的方式”四大核心素养的仁爱教师,“积极包容、积极参与、热情服务、共赢成长”四大核心素养的仁义家长,这两大教育主体分居发出教育需求的学生两侧,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前后左右、旋转变化,形成以学生为圆心的环绕式教育。纵向则在“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理念引领下,沿着“养德、启智、践行”的方向,实施课程育人,著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并以多元化、动态化、日常化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获取成功的喜悦。
2.整体构建“仁润”德育课程体系
在拉丁文中,“跑道”与课程意思相近。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课程是奔向育人目标的“跑道”。德育课程,即是德育运行的“跑道”。“仁润”德育课程即是为学生幸福成长打下基础的课程,提升综合素养的课程,更是指向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当下,“整体性几乎已成为所有领域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原则,学校在育人过程中也不例外。”学校有效统合德育资源,整体构建华阳德育课程体系。
学校制定了“仁润”德育课程的总目标,并拆解制定了不同年级的分目标(不同年级还可依据实际情况作动态修改),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级级攀升。而课程实施则由单一的学校组织扩展到年级、班级和家庭社区,采用“学校一德育处一年级一班级一家庭社区”的条线管理和“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级部、班级、家庭”的模块管理。在整体建构过程中,学校根据学生需求精准供给课程内容,创设选修、必修和自主生成三大“菜系”,学校、年级、班级和家庭可根据实际需求“点餐”,切忌面面俱到,有效避免了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我们期望学生在“仁润”德育课程的跑道上幸福学习,茁壮成长。
三.回归儿童。推动“精准供给”实施
对于德育课程实施而言,“精准供给”即要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和老师就为他们提供什么!“教师是教育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但是真正发出教育需求的却是儿童,是儿童焕发生命活力的诉求才有了教育活动,因此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在“仁润”德育课程建设中,去“成人”化是回归教育本质和儿童立场的关键。
1.精心遴选德育课程内容
“以仁立人”重在让孩子“心中有他人”。针对华阳学生的实际构成状况,首先,让学生自信就是以“仁”在立人;而后才能推己及人,也即学会“心中有他人”。因此,“仁润”德育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有的放矢,侧重于培育“仁信”学生四个核心特质之中的自信和互信。
为此,我们精选了仪礼教育课程、传统节日课程、阵地教育课程、心健教育课程、多彩社团课程、安全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经典电影课程、特色项目课程等九个课程,交替开展高品质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课程活动中成长积累,进而建立自信,产生互信,提高诚信,坚信未来。
2.精确落实德育课程活动
遵循儿童成长规律,精确地将德育课程落实在合适的载体上,才能实现“精准供给”,提高德育实效。
例如,仪礼教育课程将一年级“入学礼”“入队仪式”与三年级“十岁成长礼”,以及六年级“毕业感恩礼”组合成“三礼一队”仪礼教育的“珍珠链”,贯穿整个小学生涯。“入学礼”旨在引领学生开好头、起好步,体验入学之神圣,学习做人之根本。“十岁成长礼”则将祝福和嘱托送给学生,教育他们怀揣感恩之心,鼓励他们与父母、老师作真诚交流。“毕业感恩礼”则展示学生成果,表达毕业生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之情。“三礼一队”仪礼教育课程力求使学生知感恩、知敬畏,让“仁”“礼”“信”的精神伴随学生终身,立志做有理想、有德性、有文化的人。
3.精妙拓宽德育课程渠道
校园可谓一个大课堂,难免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正如诸多课堂“意外”与“生成”,蕴藏着儿童成长的契机。而这些“生成”能有效拓宽德育渠道,造就衍生的德育课程。
例如,2015年6月15日,我校贫困学生顺丽在来校路上遭遇重大车祸,妈妈当场殒命,小顺丽被送往儿童医院抢救。事件发生后,社会人士伸出了爱心之手,但在短短几个小时中就有骗子用虚假账号骗取善款。学校及时介入,设立爱心账户,在学校网站向民众实时发布小顺丽的最新情况,短短两周内筹集善款160余万元,为小顺丽的抢救和康复提供了充裕的资金。2016年3月20目,小顺丽来校看望老师和同学;4月18日,她克服左脚掌被截除的巨大困难参加了升旗仪式;4月26日,在三年级十岁成长礼前夕,三(2)班师生特地为小顺丽举办了成长礼。
小顺丽的遭遇是不幸的,同时她也非常幸运和幸福,因为“容城有大爱”。而在此次事件中,全校师生亲历其中,由此形成了真实的德育衍生课程,其教育成效不言而喻。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现代媒体资源,对社会人士进行了一次爱心教育,引领了社会正能量。
4.精细建立德育评价标准
德育评价机制的建构是当前德育改革的难点。坚持儿童立场,构建指向“每一个”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才能保障“仁润”德育课程的精准实施。为此,我们作了诸多有益探索。
一是评价标准多元化。我们制定多元评价标准,科学、客观、公正地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美德少年”“仁信学生”“就餐小明星”“我是小书虫”“足球之星”“学习之星”等系列明星学生评比活动。二是评价过程动态化。依托成长记录袋进行动态评价,不断收集学生发展变化资料。学生还可用自己获得的“仁信币”选择课程、活动等。三是评价反馈具体及时。值日校长和值日行政每天值日结束后要整理检查小结,最迟于第二天上午九点前将其发布到班主任和教师群,以便班主任在班级展会中点评。同时,做到“周周有表彰,月月有榜樣”,班级、年级、校级每一层级都有共性和个性的评比项目。学生在表扬、奖励中不断成长,建立自信,有满满的获得感。如此,逐渐形成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和有效发展机制。
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去点燃、发动和激扬生命的潜能与动力。在“仁润”德育的感召下,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自信,学会对他人诚信,对同伴互信,对未来笃信,已成为每一个华阳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