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调查与分析

2017-03-03蒋诗伟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河海大学体育锻炼体育课

蒋诗伟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体育教研室,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调查与分析

蒋诗伟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体育教研室,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整体体育认知水平不高,学校对体育保健课程的开展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保健知识的传授还需加强.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进步的、积极的,他们将体育与自身的健康密切地联系起来,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增进健康、娱乐身心、调剂生活的重要性.

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

1 前言

体育认知是指人体获得外部体育的有关信息,并把外部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性认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学生个性的形成、适应社会的能力的增强、控制情绪能力的提高、协调各方面素质的过程中体育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体育活动是互为表里.本研究调查了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对健康概念的理解、对参加体育活动价值的认知、兴趣等方面的内容.为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提供了依据.

2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5个系部和1个国教院的学生认知情况为研究对象;选取150位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的需要,在研究中查阅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学校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查阅了相关论文,并进行分析与研究.

2.2.2 问卷调查法.首先针对被调查的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对这15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0份,占问卷总数93.4%.

2.2.3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和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体育保健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学校开设体育保健课程认为“重视”的有31人占有效问卷总人数的22.14%,认为“不重视”的有58人占41.42%,认为“一般”的有51人占36.42%.

3.2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3.2.1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的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具有多样性,增强体质,缓解压力,兴趣爱好,减肥等选项选的人最多.充分说明了,现在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处在最基本的强身健体,兴趣爱好等方面.与此同时也很好的显示出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相关认知的构成.

3.2.2 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了解情况调查.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中,“不了解”的有94人占总人数的67.14%,“一般了解”的有32人占22.85%,“了解”的有12人占8.57%,“非常了解”的有2人占1.42%.根据上述数据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上是不了解的.

3.2.3 学生锻炼时间、负荷量情况的调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在每周用于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每周参与锻炼锻炼7小时以上的人数为8人,占总人数的5.71%,每周锻炼时间在4-7小时之间的13人,占总人数的9.28%,每周锻炼时间在1-4小时之间的22人,占总人数的15.71%,而每周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人数达到了97人,占总人数的69.28%,由此可以看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在对待体育锻炼的认识上存在差异.

3.2.4 学生对自身体育锻炼的满意程度的调查.调查显示:认为“很满意”的有26人,占总人数的18.57%,认为“比较满意”的有59人,占总人数的24.14%,认为“较不满意”的有29人,占总人数的20.71%,认为“不满意”的人有26人,占总人数的18.57%.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显示,学生在对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上具有一定的认识.

3.2.5 对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制约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积极参加运动锻炼活动的原因主要存在与以下几个方面:有4.28%的人认为“缺乏体育设施”,有24.28%的人认为“空闲时间少”,有42.85%的人认为“意志力不坚定”,有28.57%的人认为“锻炼兴趣不足”.从调查可以得出:学生缺少锻炼的时间、毅力,以及对锻炼缺乏足够的兴趣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影响.所以,学校需要将对学生体育意识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进行,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3.3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调查与分析

3.3.1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动机的调查.调查显示:41人上体育课是为了“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占总人数的29.28%,13人是为了“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占9.28%,50人是因为“兴趣爱好”,占总人数的35.71%,但还有36人是认为“学校强迫”的,占总人数的25.71%,由此可以得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是积极的,只有少部分人是消极的态度.教师上课时应注意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

3.3.2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的调查.

在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新颖的教材、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浓厚兴趣培养起来,那么,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拥有充足的精力,并且能够充分的体会其中的乐趣.根据调查表明:大学生在对体育课的态度上有着差异.(见表1)

表1 对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的调查N=140

3.3.3 学生对在体育课上教师的态度调查.调查显示:学生希望教师上课“严格要求”的有20人占总人数的14.28%,“有紧有松”的有71人,占总人数的50.71%,“没有具体要求”的有38人,占总人数的27.14%,自由活动的有11人,占总人数的7.85%.由此可见,学生大多数希望教师上课松紧适度,很少有希望松散的课堂秩序.

3.4 学生对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态度情况调查分析

3.4.1 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影响.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很大影响,如电气系与经管系,电气系课程少,空余时间较多,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参加就相对而言来说就多一些,经管系因课程较多,难度较大,在思维上发达,身体素质上欠缺,相对而言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兴趣就少些.从调查问卷上来看电气系与经管系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上就有很大区别.

3.4.2 社会需求表现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影响.这里的社会需求主要体现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出发点.培养知识型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国民的知识水平,是我国大力建设高等院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身体素质这方面要求的不是很高,所以学生对体育这方面的培养多少会欠缺.要从思想上去改变这一想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基础,拥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应该从思想上去改变,去调节,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大学生整体体育认知的水平不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的高低和教师是密不可分的.学校对体育保健课程的开展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是积极的、阳光的.学校对体育基础知识传授等方面需要加强,要从学生思想上作为出发点,帮助他们树立体育锻炼的思想.

4.2 建议

4.2.1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觉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来.

4.2.2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手段.采用有效的激励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消除影响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不利因素.

4.2.3 促进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的提高.高校的相关领导能有效的转变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及时更新观念.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教师进行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加强对体育学科的支持和重视,让体育工作的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力度能够有更大的提升,真正的使体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4.2.4 加强教学改革,激发学生锻炼兴趣.体育教师在选择公共体育课的教材时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少选择或者不选择那些竞技性较强的运动项目,通过这样一些手段才能更加有利于师生交流,能够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

4.2.5 传授体育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大学体育并非是“终结性体育”,而是学校体育教育向社会体育发展过渡的阶段.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目标是要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方法.而不能使我们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停留在运动技术上,我们要充分的利用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教学的有利地位,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完整的终身体育知识,让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

4.2.6 建立健全课外体育活动的相关制度.加强组织与管理,建立必要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制度,不断地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使其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常,不断地提高体育俱乐部或体协会的生存能力和逐步扩展的能力,并逐步地与社会体育接轨,与社会体育机构联合,为大学生提供人力、场地、设施等方便、廉价、优质的体育服务.

〔1〕邓琳,李丽,彭皓,杨松,金其贯.大学生体育认知水平的研究分析[J].博士·专家论坛,科技信息,2006(3):3-4.

〔2〕曲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及动机的调查[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3):305-307.

〔3〕张晖.湖职院学生体育课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7-40.

〔4〕陈前飞.湖南普通高校学生体育意识认知水平及成因分析[J].音体美·科技信息,2010(13):248-250.

〔5〕陈宇.大连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兴趣现状调查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2009(6):42-44.

〔6〕曹阳.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认知与其体育行为的相关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83-85.

〔7〕焦晔峰.体育课学生心理倾向的调查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8(6):93-94.

〔8〕陈革新,张宝华.浙江省中职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87-88.

G807.4

A

1673-260X(2017)01-0135-02

2016-09-27

猜你喜欢

河海大学体育锻炼体育课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河海大学迎来建校百年华诞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