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2017-03-03张振立

黑龙江水产 2017年6期
关键词:河蟹种养渔业

张振立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黑龙江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调研报告

张振立

(黑龙江省渔业经济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8)

2017年11月6日-15日,省农委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到绥化市北林区、望奎县、安达市,大庆市肇源县,哈尔滨市松北区、巴彦县调研,采取听取市县区汇报、召开座谈会,深入渔业企业、合作社、渔场实地考察等方式,重点了解今年渔业创新发展情况、亮点经验与制约渔业发展问题及明年创新发展思路。调研组对基层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提出了黑龙江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工作思路。

一、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渔业产量效益明显提高成为渔业发展的新亮点。2017年三市养鱼水面发展到387万亩,占全省养鱼水面的64.5%,其中绥化市养鱼水面发展到110万亩,比上年增加2万亩,增长1.9%;大庆市养鱼水面发展到206万亩,比上年增加1万亩,增长0.5%;哈尔滨市养鱼水面发展到71万亩,与上年持平。前三季度三市水产品总产量达26.8万吨,其中养殖产量达25万吨,分别占全省的58.7%和60%。大庆市水产品总产量达8.1万吨,其中养殖产量达6.9万吨,同比增长19%和23.8%。绥化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1万吨,养殖产量10.7万吨,同比增长4.3%和4.5%;哈尔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7.6万吨,其中养殖产量达7.3万吨,同比增长3.2%和3.7%。前三季度三市渔业产值达22.5亿元,占全省的53.4%。大庆市渔业产值达6.25亿元,同比增长23.8%;绥化市渔业产值达9.65亿元,同比增长4.5%;哈尔滨市渔业产值达6.6亿元,同比增长3.7%。从数据看,这三市渔业在全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特色养殖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肇东市东发渔业有限公司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连续6年自繁鳌花鱼苗,繁育水花可达3亿尾,培育春片2万斤,生产商品鱼4万斤。望奎县龙腾蟹业在淡水中自繁蟹苗成功,获得专利证书,养殖荷花蟹面积600亩,生产荷花蟹2.4万斤,亩产40多斤,与黑龙江电台和车友会合作,加大品牌宣传,销售价每斤达65-120元,比其他河蟹售价高一倍以上,亩收入平均达3200元,亩纯利润达1600元。今年还培育扣蟹5万多斤,运到辽宁盘锦越冬,为明年河蟹养殖储备了种源。肇源县鲶鱼沟水产养殖场养殖河蟹6万亩,生产河蟹80万斤。带动全县养殖河蟹12.2万亩,生产河蟹160万斤,产值4000万元,利润1745万元。北林区津湖渔业有限公司2016年建成国家级鲶鱼良种场,池塘面积200亩,大水面6000亩,2017年孵化鲶鱼、鳜鱼、大白鱼、鲤鱼等鱼苗8500多万尾,其中将鲶鱼苗300多万尾,免费提供给60户农民,发展稻田养鱼8000多亩。北林区鑫胜渔民养鱼专业合作社带动庆安、肇源等6县市196户养殖台湾泥鳅,面积达3960亩,实行苗种、技术、饲料、鱼药、管理、销售六统一一条龙服务。平均亩产1200斤以上,亩收入近万元,亩纯利润3500元。巴彦县源泉养鱼专业合作社采用方正银鲫套养团头鲂养殖模式,带动全县养殖面积2000亩,平均亩产1500斤,亩效益达3000元以上;大白鱼、大银鱼、黄颡鱼、虹鳟鱼等名特优品种也形成了规模产量,其产值和效益大幅提高。

(三)休闲渔业成为与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融合的契合点。全省休闲渔业由单一垂钓向垂钓、旅游、观光、度假、餐饮、娱乐一体化多元生态方向发展。全省休闲渔业产值5.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绥化市休闲渔业面积达29.7万亩,游钓点达556处,其中旅游度假村82个,产值达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大庆市休闲渔业点数达35处,产值达3050万元,比上年增长3.7倍。哈尔滨市休闲渔业面积8.9万亩,较上年增加4000亩,全市休闲渔业场所发展到1281处,垂钓水面8.6万亩,餐饮面积5.1万平方米,住宿面积6.9万平方米,年接待游客34.8万人次,休闲渔业产值达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松北区丁香岛渔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内唯一一家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四)稻渔综合种养成为与农业结合提升水稻品质效益的促进剂。稻渔综合种养是农业部近年来重点推进项目。今年我省也加大了推进力度,面积达57.6万亩,比上年增加22.2万亩,增长62.7%。绥化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4.5万亩,比上年减少2.27万亩。大庆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比上年增长100%。哈尔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02万亩,比上年增长61.9%。稻蟹、稻鱼、稻鱼鸭共生,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量,水稻增产提质,水稻价格提高,由每斤4-5元提高到十几元以上,每亩河蟹、特色鱼效益平均达500元以上,实现了双赢。

(五)互联网+的应用加快了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化。肇东市大似海渔业生产基地坚持打造“互联网+渔业”管理体系,与国家“鱼水云”渔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对接,实现了鱼病远程诊治、养殖生产作业、产地环境视频监控、养殖生产智能化操控和渔技在线服务,建成了集渔业标准化养殖、名特优品种繁育、休闲渔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园区。肇源县青花湖渔场与通威集团合作建设“渔光一体”项目。已完成鱼池土建100万立方米,在鱼池上铺设光伏板100亩,明年可实现光伏发电,成为我省首家“渔光一体”新能源基地。

二、制约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今年这三个市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是:

1、观念落后是制约渔业做强的思想障碍。有的渔业管理人员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对新理念、新事物接受慢,创新意识不强,对国内外新技术了解不多,难以起到引领推动作用。有的技术人员深入场户、池边少,对渔业企业、合作社、渔户指导不具体、不到位。

2、特色苗种自给不足是渔业做强的主要制约因素。名特优苗种自繁自给率不足50%。除了名特优苗种基地建设滞后,一些品种繁育技术不成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品牌少知名度低是渔业做强的最大缺陷。哈尔滨市现有的本地品牌除方正银鲫有较强的品牌效应以外,黄颡鱼、大白鱼、鲟鱼、鳜鱼、虹鳟、细鳞、哲罗鱼等名特优品种发展规模小、繁育能力底、推广面积少、产业链短,优势不明显,没有形成品牌效应,限制了地域品牌走出去和做大做强。

4、价格低迷是制约渔业做强的最大瓶颈。受外省水产品流入的影响,地产水产品销售价格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9月份以来,除鲤鱼外其他传统品种下降幅度在1%-6%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鱼积极性。

5、管理难是渔业做强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监管水域面积大、执法人员少、渔政装备落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对辖区内自然水域开展有效监管,致使非法捕捞现象时有发生。

三、渔业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渔业作为农村的一个产业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渔民收入的一个优选方向,应在壮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支柱产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渔业工作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以做大做强渔业经济、促进渔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特色养殖、稻田综合种养、休闲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加快构建销加产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渔业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

一是加快推进特色养殖。养殖品种由鲤草鲢鳙等传统养殖品种向鳜鱼、兴凯湖大白鱼、河蟹、大银鱼、三文鱼等名特优等特色养殖品种上调,建设一批兴凯湖大白鱼、鳜鱼、鲟鳇鱼、柳根、方正银鲫、台湾泥鳅、河蟹、大银鱼、三文鱼、鲶鱼、重唇、乌苏里拟鲿等苗种繁育基地,为大面积发展特色养殖提供充足的种源。

二是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也要以发展特色养殖为主,大力推广蟹稻、鱼稻、鳅稻、虾稻、鱼稻鸭共作等种养技术模式,扩大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实现稻鱼提质增收。

三是加快推进休闲渔业发展。加快打造休闲渔业品牌,推广杜蒙连环湖、牡丹江镜泊湖、虎林南岛湖、林甸鹤鸣湖、同江赫哲族渔村渔猎文化、肇东大似海等休闲渔业典型。探索渔业众筹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渔业与旅游、文化、餐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休闲渔业品牌知名度,实现综合经济效益。

四是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大庆杜蒙、肇源、牡丹江市宁安、海林、鸡西密山等地大水面丰富的县市积极发展小型鱼类半成品或罐头产品加工。佳木斯市同江、抚远发展鲟鳇鱼、大马哈鱼籽、鱼坯加工;大庆市杜蒙发展大银鱼、鱼丸、鱼肉馅水饺加工;牡丹江宁安发展虹鳟鱼、三文鱼加工;绥化市肇东发展鱼糜加工,通过加工增值,提高鱼类的附加值。

五是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从这次调研看,渔民合作社在水产品销售、规模化养殖、提高渔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和扶持渔民合作社、家庭渔场、渔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六是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建议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出台《关于加强黑龙江省野生鱼类资源保护实施意见》,积极探索一条江常年禁捕试点、转产补偿机制和渔政执法管理机制。加大鱼类增殖放流力度,认定一批鱼类增殖放流苗种基地,建立固定放流区域和场所;加大濒危鱼类放流力度,规范社会放生活动。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做到捕捞渔船只减不增,涵养增殖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河蟹种养渔业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