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防治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研究

2017-03-03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管护水土保持

高 艳

(北票市三宝水利服务站,辽宁 北票 122112)



水土保持防治存在问题及保障措施研究

高 艳

(北票市三宝水利服务站,辽宁 北票 122112)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就是水土资源。如果水土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将会遭受严重破坏,也必将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此,文章分析了辽宁省水土流失防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保障措施,旨在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免遭破坏。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对策;探析

1 水土流失防治现状

1.1 普遍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并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8234.11km2,其中梯田1183.86km2,水保林11493.22km2,经济林4654.51km2,农田防护林396.19km2,种草504.02km2,封禁治理8509.55km2,其他治理面积1492.76km2。同时修建排灌沟渠5783.60km,蓄水池1873座,谷坊10.96万座,沟头防护工程695.21km,小型护岸工程1482.15km,田间道路10806.21km。

1.2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水土保持监督

辽宁省政府于1998年发布了《关于确定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通过划分重点防治区,做到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因情施策;2011年《水土保持法》修订后,省政府于2014年出台了《辽宁省水土保持条例》。近10多年省、市、县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00多件,为监督执法提供了可靠依据;全省成立水土保持监督机构89个,涉及14个地级市、73个县(市、区),执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执法能力大幅提升;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管理,2001年以来全省累计编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3795项,验收926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投入97.97亿元,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16.72亿元;此外,各地不断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1]。

1.3 完善监督管护责任,不断强化工程管护

一是落实管护责任,把“四荒地”拍卖或承包给农户,明确其管护责任。未承包的工程管护工作由乡镇政府指定专人负责。二是加强管理规范化工作,相继出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区禁牧办法、水土保持设施管护细则等规范性文件。

1.4 加快监测网络建设步伐

逐步建成由省监测总站、分站和市级监测机构为骨架的监测网络体系。全省共建立监测站点20处,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督、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通过多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全省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明显趋好,治理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同时,各地在防治工作中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 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辽宁省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众多的人口以及长期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频繁的生产建设活动,地表和植被不断遭受扰动,水土流失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正值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对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水土保持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2.1 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根据辽宁省第四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表明,全省的水土流失依然严峻。按照中央领导提出的治理水土流失要15年初见成效的战略部署。全省水土流失依然严重,东北黑土区资源保护抢救的任务十分迫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2.2 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仍较突出

人为水土流失虽然得到了初步遏制,但重建设、轻生态、轻保护问题依然存在,仍需进一步加强人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督管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矿山开采周期长,原老旧矿区并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治理;个别新开矿区业主法制观念淡漠,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不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还有较多的废弃矿山,未采取任何恢复及治理措施,致使乱排滥弃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河道和水库的淤积、污染水质,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矿山水土流失治理迫在眉睫[2]。

2.3 水土保持综合监管有待加强

水土保持政府目标责任制等尚未有效建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等制度有待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信息化水平急需提高,监管能力亟待增强。管护机制不完善,治理成果保存率有待提高。目前,全省尚未完全形成系统的保护治理成果的相关机制,单纯的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无法有效的维护治理成果,巩固及保护治理成果的难度将会更大。

2.4 统筹服务发展理念不突出,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尚需提高

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受传统经营思维和理念影响,重建设而轻管护;相关水利工程建设人员技术水平低,缺少专业技能培训。因此,服务意识不强以及缺乏专业的实践过程进行锻炼。尽管个别地区采用农民自行管理的方式,对水土保持工程进行管护。但是,受传统小农思维、思想制约,多数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容易忽略长远发展利益。相关管理与运行和维护制度不能严格执行,从而引发“农民管不了”以及“国家管不到”和“集体管不好”等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2]。在水土保持宣教和科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产、建设过程中急功近利、破坏生态的情况仍有发生,社会公众水土保持意识尚需提高。

2.5 水土流失防治投入尚不能满足生态建设需要

近十年来国家水土保持投入明显增长,但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且治理难度逐步增大,水土流失防治投入仍不能满足生态建设需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度不够。以往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更多的是侧重于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具体措施,而对于水土保持可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动力考虑不足,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度不够。坡耕地治理工作进展缓慢,水源区水土流失带来的污染问题。由于没有专项资金投入,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没有保障,坡耕地综合治理工作进展更为缓慢。加上水土流失又是面源污染的最大载体,大量化肥、农药及城镇生产生活未经处理的污染源在水土流失的作用下流入河流,造成水源区水体污染严重,这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很大威胁[3]。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强化责任

各级政府要把水土保持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协调机构,实施好《全省水土保持规划》。各市、县(市、区)政府应根据《全省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编制相应规划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责任制,同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在省级层面,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并协调规划的实施[4]。省直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强化责任、加强沟通、通力合作,重点开展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综合防治,抓好任务落实和监督检查。每年召开水土保持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年度水土保持工作任务。

3.2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辽宁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制定《辽宁省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确定具体的收费方式、征收原则、收费标准。针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土保持监测以及监督执法等工作,出台或者修改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制定《辽宁省水土保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提升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操作力和执行力。 加强法制机构能力建设。整合执法力量,实现各项执法任务的协调统一,把水行政执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搞好水保执法监察队伍的建设。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强化行政执法考核奖惩,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各种生产建设活动要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编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5]。

3.3 建立保障机制,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各级政府要继续支持水土保持工作,拓宽资金渠道,建立预算内用于水土保持建设和管理的保障机制,足额落实地方投资。建立多元化水土保持投资体系。鼓励各地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民间资金投入[6]。做好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和使用管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落实有关税收优惠,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扶持。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3.4 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水土保持建设

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在水土流失地区,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7]。培育和完善水土保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建设,调动地方政府和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水土保持市场机制。

3.5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水土保持工作良好发展

各级政府要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工作,支持水土保持学科发展和产学研体系建设,注重水利科技推广和应用,加大水土保持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鼓励技术创新。

3.6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水土保持意识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深入开展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活动。加强水土保持高等教育及学科建设,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在中小学开展水土保持科普知识讲座、征文、摄影和水保夏令营、户外实践等活动。利用党校向广大党员干部宣传科学发展观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知识。 面向农村开展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在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建成后,设置标志牌或宣传牌。通过多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8]。

4 结 语

近年来,由于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农民生产能力水平不高以及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强,使得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情况居世界前列。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必将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对辽宁省的水土流失情况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研究,从中分析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该全省的自然、人文条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减轻水土流失程度,促进辽宁省地方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

[1]常丹东,王礼先.水土保持对黄河年径流量影响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5 (B04):37-42.

[2]田冰.河北省自然湿地生态需水量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7(02):34-36.

[3]李学森.凌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03):36-37.

[4]金云杰.凌河流域人工湿地对水环境质量影响分析评价[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05):27-28.

[5]陈竹青.长江中下游生态径流过程的分析计算 [D].南京: 河海大学,2005.

[6]张洪江,孙艳红,程云,等.重庆缙云山不同植被类型对地表径流系数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06):11-13.

[7]才庆欣.南票区沙金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4(01):42-44.

[8]马永.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2014(03):50-53.

1007-7596(2017)05-0193-03

2017-04-14

高艳(1975-),女,辽宁北票人,工程师,从事开展农村水利规划设计工作。

S157

B

猜你喜欢

管护水土保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水土保持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