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丽水先行区规划与实践
2017-03-03严杰
严 杰
(1.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2.浙江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0)
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丽水先行区规划与实践
严 杰1,2
(1.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2.浙江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0)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为强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丽水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禀赋优异,绿色经济蓬勃发展,打造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先行示范区有着坚实的基础。文章论述了丽水先行区规划的主要内容,探索了具有丽水特色和值得推广的治水亮点、经验和做法,可为其它地区治水工作提供借鉴。
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丽水先行区;五水共治;实践
0 引 言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为水利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新任务、新要求。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水尤为如此”,并明确提出丽水要围绕生态做好文章。近年来,丽水在治水实践探索中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优势,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为践行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基础条件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山区,市域面积1.73万km2,2015年户籍人口266.38万,地区生产总值1102亿元,是长三角经济圈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汇区,是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有“中国生态第一市”之称。市域全境水系发达,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禀赋优异。长期以来,丽水市积极响应国家及浙江省深化改革的各项战略方针政策,先后被确定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以及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地区,并诞生了全国首本农村山塘产权证和全国首笔农村小微型水利工程抵押贷款,“河权到户”列入全国十大基层治水经验,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2a稳居浙江省第一。2014年以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推进“五水共治”倒逼转型升级中,群众满意度蝉联全省第一,多年来水质连续保持浙江领先。
2 总体目标
立足丽水实际,突出丽水特色,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丰水俭用促节水、系统治理强保护、改革创新抓落地,通过先行区建设,全域建成节水型社会;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深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焕发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新活力;建立健全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水利科学发展新动力,为丽水成为浙江省生态屏障做强水利支撑。
3 主要内容
3.1 围绕节水优先,构建节约集约的资源利用体系
厉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把节水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不断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逐步实现优水优用、丰水俭用,打造丰水地区节水样板。
①全域建成节水型社会。加强工业节水,引导企业推广使用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加强生活节水,以城市新区为重点,整体推进节水产品的使用;加强农业节水,推广丽水特色农产品的高效节水灌溉;②实现节水教育全覆盖。编制适用于不同对象和群体的节水教材,推进节水教育进校园、社区、园区、单位,进村入户入人心;③创建推广使用绿水(节水)标识。率先在民宿行业、经济开发区开展绿水(节水)标识推广认证,打造用水企业领跑者,提高全社会、全行业、全过程节水、洁水意识;④创建现代文明节水灌区。充分挖掘古堰文化资源特色,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1]。
3.2 围绕空间均衡,构建科学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
围绕海西经济区绿色屏障、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新要求,加快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重大工程建设,优化流域控制性工程的科学调度,创新河湖水域法制化管理,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①优化防洪减灾保障体系。重点实施紧水滩至滩坑水库分洪工程、潜明水库等防洪骨干工程;研究建立防洪库容调度保险制度,挖掘流域控制性工程等的防洪潜力。②优化水资源保障格局。重点实施滩坑引水、黄南水库等水资源保障工程,全面实现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源“一源一备”。③建立水域蓝线法制度管理机制。加强水域空间管理,建立“多规合一、多线协调”河湖水域空间管控模式。④建立水电生态调度机制。实施玉溪电站和盘溪、宣平溪流域梯级水电站生态化改造,全面落实河道的生态基流。
3.3 围绕系统治理,构建系统全面的生态保护体系
坚持以流域(区域)为单元的水岸同治和区域同治,推进“水旅、水林、水农”融合,将美丽河流水系打造成为拉动生态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①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建设好溪堰、丽阳坑水系综合治理等,实现“活水丽城”。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沟塘整治,实现“碧水映村”。②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业水、气、土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畜牧进山、养殖上山和水源涵养工程,建设美丽林相(珍贵彩色健康森林),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低丘红壤整治。③打造生态特色河流。挖掘古堰、码头、廊桥、湿地等自然文化资源,串联古堰画乡、青瓷、茶香等特色小镇元素,建设五彩练溪、醉美桥溪等精品河流,构筑山水相连、低碳生态、智慧共享的滨水绿道系统,打造瓯江生态经济走廊。④打造瓯江水利文化品牌。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千年古堰通济堰为载体,挖掘松阳禹王、遂昌妈祖、景宁马仙等历史文化资源,以水串景、以水为媒,创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层次的水利风景区体系,实现“水旅”融合。
3.4 围绕两手发力,构建开放共享政府市场合作体系
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和完善“省市县联动、多部门共建、全社会参与”的协同治水体系。①推广实施中小河流“河权到户”。在河长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小型河湖管护机制,推广河道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河湖末端产权化,将河道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承包权相分离。②深化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积极探索“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物业化管理的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③实现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以“互联网+”为依托,实施“智慧水利”建设。建立以市为重点、县为基础的水利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防汛在线、工程管理在线、水资源在线、河道水事监管在线“四大在线”。④创新水电交易机制。依托丽水小水电资源,依法建立水电产权(股权)、水电资源开发经营权交易平台,盘活和推动水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4 保障措施
①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建立党委部门、发改、经信、财政、水利、教育、建设、国土和环保等多部门的治水联席会议制度,打造信息共享平台等,综合运用监督、打击、保护、预防、教育等手段,切实发挥联动治理的功效。②多方筹措,保障资金。按照分层、分期、分类、多源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投资基金支持,并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PPP等融资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运营。③加大宣传,共建共享。充分利用网络、报纸和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治水工作动态和治水经验宣传,强化社会监督,凝聚社会共识,提高全社会节水、爱水、护水、惜水意识。
5 结 语
在总结提炼丽水市“河权到户”、“河长制”等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丽水市“五水共治”、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等工作,建设和出台一批具有丽水特色,而且能够落地实施的示范项目、示范区域和治水制度,整体上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放大的治水新模式,可为丽水“十三五”治水工作开创出新局面,也可为其它地区践行习总书记新时期治水工作方针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1]叶健.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加快推进农业节水与农村供水工作[J].江苏水利,2016(01):1-3.
1007-7596(2017)06-0190-02
2017-05-16
严杰(1984-),男,浙江浦江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规划。
F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