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输油管道工艺发展及存在问题
2017-03-03徐东旭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徐东旭(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我国输油管道工艺发展及存在问题
徐东旭(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在我国,石油具有地区分布不均匀性,这就给石油运输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管道运输是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输油管道承担着重要的石油运输任务,基于此,输油管道工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对我国输油管道工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现阶段输油管道工艺存在的问题,引以为鉴。
输油管道;工艺发展;存在问题
石油是一种能源型资源,我国工业化发展、国防建设、人民日常生活中,对石油的依赖性均比较高,近年来,我国石油行业取得了飞速发展。输油管道工程是将我国西部的石油资源输送到东部,解决能源地区分布不均、缓解资源供需压力的一项有效措施。
1 我国输油管道工艺的发展情况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第一条输油管道建成,也就是克拉玛依—独山子输油管道,其管径为150毫米,全长147千米,这一输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输油管网建设的开始。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的油田,如大庆油田、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等,其原油普遍具有“三高”的特点,也就是凝点高、粘度高、含蜡高。因此, 20世纪60年代开始,输油管道采用的是加热输送工艺,主要是通过旁接油罐来实现,需要应用到的输油设备主要包括油罐、输油泵、加热炉[1]。20世纪90年代,东黄复线建成,同时,我国输油管道工艺也逐渐走向了自动化发展的道路,输油工艺也由旁接罐转变成了全线泵到泵的密闭输送,干线来油在中间进油点进行调压加热处理之后,直接进入了本站中的输油泵设备,进行加压后,继续输往下一个输油站,这一工艺下,充分利用率进站剩余能量,能够有效降低原油损耗,也有利于实现管道运行成本的降低。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沿线的阀门、首末站的油罐、输油泵以及加热炉等设备,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与优化,从而有效减少了原油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SCADA系统的出现,也有利于实现输油管道工作效率的提高。SCADA系统,也就是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DCS与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利用SCADA系统,对输油管道进行三级控制,也就是中心控制室集中监控、站控室控制以及手动操作,便可以对输油管道全线开展调度管理、连续自动监控,从而有利于确保输油管道的经济、平稳、可靠、安全、高效运行。
2 我国输油管道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2.1 地形高差起伏
大落差地形,会导致输油管道静压、动压过高,在此基础上,如果压力控制不合理,则会导致诸多问题的出现,如水击超压、段塞流、不满流等。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设置减压系统,二是改变管径设计,从而有效控制大落差地段的管道压力。举例说明,我国兰成渝输油管道,在大落差地段的首末站、分输站设置减压系统,实现了对输油管道动压的有效控制,同时将减压阀控制归属于水击保护系统,从而有效避免了水击控制问题的出现,确保了输油管道的稳定、安全运行[2]。
2.2 含蜡原油输送
我国80%以上的原油具有含蜡高的特征,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相对较差、凝点高,同时输送过程中的阻力大、耗能高,极易发生堵塞、凝管、结垢、析蜡等问题,给输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着严重的影响。以往采用的方法是逐站加热输送含蜡原油,投资大、设备多、能耗多,输油管道运行时间稍长,原油便会逐渐降温,发生凝结,从而极易产生管道堵塞的问题。基于此,应采取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3]。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降凝剂处理法、微生物法、热处理法、水乳化法以及掺和轻油稀释法。降凝剂主要利用共晶、吸附作用,将蜡晶的结构、形态改变,达到增加原油流动性的目的。通过利用降凝剂的这一改性效果,便可以采用常温输送工艺,也就是对原油进行一次处理后,输油管道便可以将其输送至数百公里之外甚至是更远的地方,且中途无需进行重复处理,这便有利于减少石油运输成本,有利于提高输油管道的效率。
2.3 低输量输送
近年来,我国石油储量不断减少,油田产量逐渐下降,但是,我国输油管道大多数是按照油田高产期外输量进行设计的,因此,加热输送方法逐渐无法确保输油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热油管道输量在设计输量以下的时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油成本,同时,随着输量的不断减少,会发生不稳定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凝管的问题。为了解决低输量输送的问题,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是间歇输送,但是,由于启动压力计算上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同时管道方面也存在非稳态温降的问题,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颇为受限;二是原油改性输送的方法,主要手段为添加降凝剂、原油热处理,现阶段我国在这一工艺上较为成熟。
3 结语
输油管道通常情况下距离较长,油品输送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国内油品较为黏稠,且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大部分管道已经老化,种种因素均给输油管道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面对这样的问题,加强对输油管道工艺的研究,在技术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输油管道运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郑程.优化输油管道工艺 实现节能降耗运行[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09):17-18+21.
[2]张磊,周在金.优化输油管道工艺实现节能降耗运行[J].化工管理,2016,(06):127+71.
[3]宗媛,吴梁红,杨文川,吴全,韩海彬.我国与北美地区输油管道工艺设计的对比[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33(03):48-49.
徐东旭(1983- ),男 辽宁朝阳人 工程师 本科 主要从事油气田地面工程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