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研究
——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
2017-03-03李兴华薛从庆王孔全
李兴华,贺 艺,薛从庆,王孔全
(1. 中共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委,湖南 怀化 419400;2.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3. 中共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9400)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研究
——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
李兴华1,贺 艺2,薛从庆3,王孔全3
(1. 中共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委,湖南 怀化 419400;2. 湖南省农业信息与工程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3. 中共麻阳苗族自治县委党校,湖南 怀化 419400)
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是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途径。以麻阳苗族自治县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关系,并对麻阳县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思路,设计了长寿康养型、生态观光型、产业融合型、红色印象型、文化传承型等5种融合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思路;模式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根据不同地域条件及贫困人口的现实情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1]。乡村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创新方式,通过充分挖掘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实现乡村变美,农民致富。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力争“十三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麻阳苗族自治县地区武陵山片区属省定贫困县,全县有91个贫困村和113个贫困人口超过100人的非贫困村,有贫困户19 215户,贫困人口71 343人。2016年9月,麻阳县第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生态长寿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和推动乡村经济增长新的有效路径。随着扶贫开发工作步入决战决胜阶段,研究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问题,探讨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对扶贫开发工作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1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1.1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内涵
乡村旅游扶贫是指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田园风光、乡村民俗文化、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是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通过深入到每村每户,针对性地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贴近农村、贴近农民。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质就是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
1.2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意义
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绿色朝阳产业,立足贫困地区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从实质上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问题,优化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稳步脱贫。
(1)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旅游产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等特点,是产业扶贫的有效形式。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贫困人口脱贫的核心是“一高于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稳定脱贫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贫困人口的收入要高于国家的贫困线标准,并实现稳定增收。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自发而持续地向农村传输,并发挥旅游的乘数效应,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住宿业、餐饮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成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推动力。同时,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资产入股和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导游等服务参与到乡村旅游中,能够实现增收脱贫。
(2)有利于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贫困地区大都是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障碍重重,需要外援力量的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将会发动财政扶贫资金的撬动效应,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社会配套设施,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人才,有利于帮助贫困人口开阔眼界、学习外来的先进管理经验,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有利于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乡村的价值,重新思考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新分析乡村生活的意义和乐趣。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使乡村旅游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观光休闲,迫切需要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会通过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制定乡规民约、加强礼仪培训等措施来保证乡村旅游有序发展,这些措施能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
2 麻阳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2.1 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1)自然资源多样。麻阳地处武陵山脉和江南丘陵两大地形交叉过渡地带,境内群山耸峙,锦江河贯穿全境,地理条件独特而又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生态环境良好,麻阳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6.8%,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土壤中富含磷、钾和锌、铁、碘、硒等微量元素,适合柑橘、黄桃、红心猕猴桃等植物生长,有“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的美誉。
(2)长寿资源独特。麻阳位于沅麻红色盆地,其地质构成主要是红色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富含人体必需的锌、铁、硒、碘等微量元素,形成一个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天然“矿化池”;西晃山、雄山、八斗山等山脉横亘东西,与邻近地区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形成颇具特点的小气候、小地形,西、南、北三面较高朝东倾斜开口的簸箕形,形成了一个有效治疗人体疾病的“磁化场”;由于气候适宜,植被完好,氧气充足,形成了一个“长寿要素”的“负氧离子带”,被喻为“天然氧吧”。锦江河流纵贯全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当地成了寿星分布的密集区域,麻阳46位百岁老人70%分布在锦江两岸。2007年,麻阳评为全国首批、湖南省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福寿文化成为麻阳千年绵延的独特现象。
(3)旅游资源丰富。麻阳是旅游资源大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军队缔造者之一、新中国铁道事业奠基人滕代远的故乡。滕代远纪念馆及故居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景区。满朝荐书院、滕代远故居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的文物史籍已成为红色旅游的经典资源。麻阳苗族风俗独特,有古老神秘的中国盘瓠文化,是中国盘瓠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有浓缩楚巫文化的现代民间绘画,有“中国民间文化绘画之乡”的美誉。麻阳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锦江国家湿地公园、石羊哨温泉、长寿谷、岩口山、九龙湖、楠木桥和椒林等已成为乡村旅游的典范,成功获批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4)交通条件优越。枝柳铁路、渝怀铁路,包茂高速公路、209国道、308省道贯通全境,张吉怀高铁正在建设,立体型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麻阳已融入怀化市半小时经济圈,距国际旅游名城凤凰20 min车程,距吉首、铜仁1 h车程,便于承接湘黔渝三省的游客资源。
2.2 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1)思想认识片面。普遍存在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识不足,忽视了乡土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特征和基本依托点,简单复制、盲目跟风,片面引进都市化的旅游产品形式,出现了建筑现代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乡土特色不明显,致使以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出现了特色缺乏、形式粗放、内容趋同的现象。
(2)缺乏统一规划。麻阳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由经营者自己谋划、设计和建设,缺乏整体性的科学规划,大多数村寨是在原有基础设施上稍加改造,出现了无序开发、重复建设、各行其是的现象,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基础设施滞后。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状况不佳,连接度不高,农户周围的环境较差,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较为落后,配套功能不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尤其不能满足游客对娱目、娱心、娱智等较高层次的要求。
(4)资金投入不足。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本身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近年来,麻阳县财政持续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贫困地区的交通、通讯、住宿等各项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乡村旅游资金需求量大,开发成本高,财政支持还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由于政府引导力度不够,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目前乡村旅游开发主要靠政府单方面投入资金,没有把多元化的社会资金有效地调动起来,造成了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村寨建设设施不全、规模不大、品质不高,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3 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ies)
(1)政策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的概念,2015年5月旅游扶贫被列入我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2016年怀化市获批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这都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麻阳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地区,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应有之义。
(2)党政重视。麻阳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实施“建设长寿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抓住机遇,策划并包装了武陵苗乡长寿小镇文化旅游、滕代远故居红色旅游、长寿谷旅游等一批PPP项目,组建了麻阳县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实施了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并注重乡村旅游与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放大了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效用。
(3)消费者观念转变。乡村旅游的客户群主要是都市消费人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寻求一片“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憩之地已成为城市居民的向往,麻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潜在的消费群体,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市场条件。
2.4 发展的威胁(Threats)
(1)市场竞争压力大。麻阳尽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建立了豪侠坪苗寨游、九龙湖水上游、楠木桥体验游、椒林农家乐等一批乡村旅游景点,但是与周边的县市相比,市场竞争形势十分严峻。周边的凤凰、芷江是知名的旅游风景区,沅陵、中方、洪江、泸溪等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2)贫困人口参与意识不强。目前,麻阳部分偏远贫困乡村的村民思想观念落后,难以跟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思路,对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不理解、不支持、不参与,甚至是持观望态度,导致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贫困人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制约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进程。
(3)人力资源匮乏。发展乡村旅游需要一大批懂技术、有知识的人。但是,受经济贫困的影响,贫困地区绝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壮年人力资源流向了城市务工,留在村里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从而给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不利影响。
(4)资源环境保护的压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贫困地区是客观存在的。发展乡村旅游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的发展乡村旅游。
3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思路
3.1 解放思想,转变理念
首先,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由于对地域文化研究不够、了解不深和认识不足,导致在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思想认识有偏差。要摒弃“原生态文化是落后文化”的误区,主动出击,通过市场运作,力争将麻阳挤入凤凰和张家界两大旅游圈,借助品牌辐射效应,借鉴先进的旅游管理和运营经验,做到联姻互动,优势互补,开发共赢。其次,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积极引导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和市场化运作的主体力量,实现贫困群众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3.2 精准选择,做好规划
首先,要精准选择乡村旅游项目。综合分析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旅游市场等实际情况,兼顾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双重目标,紧紧围绕自然风貌、民俗文化、民宿、稀缺产品等特色资源,选择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避免旅游资源的雷同性和可复制性[3],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收益水平,防止因外来资本挤占本地市场造成贫困本地化。其次,要科学编制规划。把握区域资源的特色,科学设计乡村旅游的主要卖点、发展模式、发展定位、营销策略等内容,这样既体现区域特色,又有利于实现差异化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把贫困群众能够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作为基本原则,发挥好旅游发展的拉动效果和旅游景区的带动作用,使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实实在在得到实惠,实现增收脱贫致富。
3.3 部门联动,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借鉴兄弟县区的管理经验,成立由县级领导牵头,发改、扶贫、农业、林业、旅游、国土、财政、国土、交通和住建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乡村旅游的规划、开发、管理与协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解决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融合发展中的交通、通信、电、饮水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问题,利用旅游项目的牵引,调动农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加大对食品卫生、公共卫生等设施的改造[3]。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扶持是初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允许社会资本运作乡村旅游,倡导乡村旅游开发筹资社会化。四是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旅游意识、市场化服务意识、社会化管理意识的现代乡村旅游人才。五是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制定相关的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强服务设施、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
3.4 包装营销,提升影响
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和眼球经济、创意经济,要综合施策,切实提升宣传营销水平,打响乡村旅游品牌。一是提升实效性。要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市内外客源市场进行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抢占客源市场。二是实施重点突破。要善于抓住“牛鼻子”,发挥关键作用,对贫困地内乡村旅游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突出比较优势,精心包装1~2个重点品牌,选好宣传口号,提升知名度。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开展网络营销,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型平台,充分选择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线上”“线下”媒体,主动参加各类旅游展会,以“节”为“媒”,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多渠道宣传乡村旅游,拓宽乡村旅游营销通道,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
3.5 多措并举,创业创新
当前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可观的经济产品在走向世界,商业化社会使一切趋于同化,但地域文化是不可复制的,越乡土越个性,越有特色,快节奏高污染的城市环境使人们渴望乡村的绿色安宁。要通过帮扶“培训一批、引进一批、交流一批、帮扶一批”等多种方式,加强旅游经营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重点提高乡村旅游带头人、示范户、导游员、营销员、服务员等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养乡村旅游技能型人才[4]。要根据自身的民风民俗、地域特色,可以创新“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等多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4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模式
4.1 长寿康养型
长寿现象是一种地域文化的直观折射和生动显现,长寿文化是麻阳一块金字招牌。麻阳郭公坪乡溪口村水质达到一级,空气负氧离子高度密集,动植物资源丰富,人居环境天人合一。以建设开发溪口村的长寿谷、苗乡武陵长寿小镇等为重点,把麻阳建成一个“天然氧吧”,吸引一批候鸟型游客,发展壮大长寿康养产业,擦亮“生态福地、养生天堂”的名片。
4.2 生态观光型
依据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村寨,正成为当下乡村旅游新时尚。麻阳境内山美水秀,谷深洞幽,树珍石奇,人与自然高度和谐。锦和镇的岩口山村地属武陵山区,喀斯特地形发育完备,据勘探雨珠洞是周边地区最大最深最长、结构最为复杂的一条天然溶洞,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立足生态资源,逐步打造岩口山村、报木山苗寨等一批生态观光型的特色村寨。
4.3 产业融合型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将乡村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养老产业、交通产业、城镇建设联动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柑橘、黄桃、猕猴桃、蔬菜、畜禽等产业优势,重点打造楠木桥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岩门黄双冲、梦里桃花源等一批集农事体验、教育培训、科技示范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型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互融互动。
4.4 红色印象型
麻阳是土地革命时期革命老区,是中共湘西第一支部的诞生地,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和国第一任铁道部长、井冈山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滕代远的故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积极争取将滕代远故居和滕代远纪念馆纳入怀化市委党校的教学点,不断聚集人气和提高知名度。以岩门镇的玳瑁坡村滕代远故居、大桥江乡的杨柳坡村第一支部等景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红色印象型旅游品牌。
4.5 文化传承型
麻阳的特色民居建筑是文化遗存的一个重要表现。麻阳境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苗寨建筑布局,千年古镇锦和、大桥江豪侠坪明清民居、郭公坪土墙民居等古民居、古建筑,生动展示了苗族建筑文化的精华,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文化内涵。以豪侠坪村古民居、满朝荐书院等为依托,发展一批苗族文化传承型乡村旅游项目,积极争取“盘瓠祭”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张春美,黄红娣,曾 一.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运行机制、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6):625-631.
[2] 彭梦春. 乡村旅游扶贫现状及趋势分析——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 [J]. 农业展望,2016,(12):20-23,37.
[3] 鲁春阳,文 枫,王锦峰,等.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联动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7,(3):92-94.
[4] 周建华,沈国琪. 乡村旅游扶贫成效评估体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9.
Integrated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Rural Tourism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Poor Areas
LI Xing-hua1,HE Yi2,XUE Cong-qing3,WANG Kong-quan3
(1. CPC Hunan Miao Autonomous County, Huaihua 419400, PRC; 2. Huna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 410125, PRC; 3. Party School of CPC Mayang Miao Autonomous County, Huaihua 419400, PRC)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rural tourism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nevitable way for urban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 case study of Mayang Miao Autonomous County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tourism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arallel with the SWOT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rural tourism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Mayang County,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rural tourism and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5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s are designed, such as longevity health type, eco-tourism type, industrial integration type, red impression type, cultural heritage typ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s.
rural tourism;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inking; mode
F590
A
1006-060X(2017)11-0101-04
10.16498/j.cnki.hnnykx.2017.011.028
2017-09-17
怀化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HSP17YBZC17)
李兴华(1976-),男,湖南祁阳县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生态学和休闲农业的研究。
(责任编辑:肖彦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