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善“导” 生之善“学”
——浅谈地理导学案的设计
2017-03-03
师之善“导” 生之善“学”
——浅谈地理导学案的设计
■张建会
地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知地”“明理”“析事”,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精心设计学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路标,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思路。
地理 导学案 自主学习
叶圣陶说:“教师当然要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我们利用“学案”,就是有目的地组织、引导、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会学”的目的。师之善“导”,生之善“学”,学案教学,精在其“导”,高质量的导学案能真正使教学活动重心由传统的“以教为主”转移到“以学为主”上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析事”——对自然和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编写地理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那么如何编写高质量的地理导学案呢?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以知识点为载体,梳理好知识结构体系
学案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呈现,而是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因此,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简单的填空方式,避免使学生因为缺乏对整体的把握而不得要领。应尽可能采用图表、知识树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提炼知识脉络,探究知识内在联系,使知识体系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如初二地理“中国的疆域”这部分内容,笔者就采用了图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中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特点,并分析其优越性,使学生对中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和优越性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
二、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状上升,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性,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笔者在讲“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这一内容时,学案上采用了如下设计(见下图)。层层递进的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都构成了挑战,使他们各有所获。
①看视频并结合插图,说明冬季的形成(北半球)。
②对照上图说明夏季的形成
③结合生活体验,列表对比
冬季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地面获得太阳热量
④在图中填出二分二至(图略)
地域空间性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性。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因此在学案设计上以图释文、以文诠图,可使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初一地理“板块的运动”这一内容时,就作了如下处理:①在地图上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②用箭头画出板块运动的方向,推导出板块之间的两种运动方式:张裂和碰撞,并分析其导致的结果;③分析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填出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通过填图、画箭头、文字分析等方式,学生对板块的运动及其影响有了清晰的认识。层次递进、体系完整而又环环相扣的教学省时又高效。
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导学案在设计时应遵循参与性原则,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为此,笔者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思考外,还在评价上采取激励措施,在每次的导学案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在小组互评栏目中给同学打等第,对于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同学或违纪的同学,实行加分减分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
(作者为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