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稻田生态泥鳅养殖示范

2017-03-03余红喜孙守旗

水产养殖 2017年2期
关键词:泥鳅苗种稻田

余红喜,孙守旗

(1.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安徽 滁州 239000;2.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怀远 233400)

规模化稻田生态泥鳅养殖示范

余红喜1,孙守旗2

(1.滁州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安徽 滁州 239000;2.怀远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怀远 233400)

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笔者在安徽省滁州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试验,养殖示范点面积累计233 hm2,每667 m2产量达到320 kg,泥鳅平均规格12 g/尾。现将泥鳅商品鳅稻田生态养殖的试验总结如下。

1 稻田基本条件

1.1 稻田、水稻品种选择

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两个村稻田面积525 hm2,宜鱼稻田280 hm2。辖区内的王家、高家、方坝、孙巷自然村的沿大清沟低洼地块多为单季稻,冬季田块潮湿不宜种植小麦,为该试验的养殖区域。稻田要求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稻田面积667~3 335 m2。稻田面积过大不宜管理操作,尤其是投喂、用药和捕捞。

水稻品种为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的皖稻96。种植方式为插秧。

1.2 田间土方工程

田间工程的开挖面积至少占稻田的10%~15%。环沟宽2 m、深1.0 m,开挖环沟的土用来加固田埂。鱼沟在栽种前后开挖,深、宽各0.4 m,结合环沟的开挖,可以根据田块的大小将鱼沟开成“田”字形或者“井”字形。在栽秧田块中开沟时,可将沟上的秧苗分别移向左右两行,做到减行不减株,利用边行优势保持水稻产量,做到沟沟相通,不留死角。

1.3 稻田四周设置防逃网

用宽幅为1.5 m的7—9目聚氯乙烯网片做防逃网,防逃网紧靠四周田埂,至少下埋0.4~0.5 m,用木桩、毛竹、铁丝固定。

1.4 设置弯拱形拦鱼栅

进水口凸面朝外,出水口凸面朝内,既加大了过水面,又使之坚固,不易被冲垮。拦鱼栅的设置方法与防逃网一样,可与防逃网同时施工。

1.5 水源

水源为怀洪新河支流大清沟天然水,经过过滤进入养殖池塘。夏季高温时也使用未被污染的地下水。

2 操作管理

2.1 稻田沟渠的消毒

一般常用药物为生石灰、强氯精等,使用时先将药物称重,用水化开,立即泼洒,做到均匀到位,不留死角,以杀死野杂鱼虾、蝌蚪等为准,用量不足时及时补充,当天一次性完成消毒工作。见表1。

表1 常用药物使用方法

2.2 苗种来源及投放

稻田生态养殖的苗种来源于省级水产良种场——怀远县渔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6月份泥鳅苗种长到4~6 cm时,及时投放到稻田,每667 m2投放3万尾,同一稻田一次性投放同一规格的种苗。放养时注意水温变化,温差控制在2℃以内。

2.3 泥鳅苗种的消毒

经过人工的操作,投放时要进行消毒,药物一般选择高效低毒消毒剂,用聚维酮碘较为安全,10%聚维酮碘溶液用0.35×10-6的药液中消毒5 min后及时下田。

2.4 巡塘

每天坚持巡塘,沿稻田四周查看,及时捞取病死泥鳅,防止其腐烂影响稻田水质,传染病害。观察防逃网外有无泥鳅外逃,发现要及时修复防逃网。注意泥鳅的活动、摄食等情况,根据剩饵情况调整下次投饵量。

2.5 饵料投喂

投放后第3天开始进行投喂,每天18:00投喂1次,选择泥鳅专用全价饲料,每667 m2投喂1~2 kg。经过7~10 d的驯化,泥鳅苗种基本都能在稻水沟里进摄食时,加大投喂量,以1~2 h后没有剩余为准。稻田中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少投饵也能有一定的产量。

2.6 水质管理

水质保持清新,以中度肥水为主,透明度保持在15~20 cm,保持pH值6.0~8.0,每周换1次水,每次换水1/3。定期泼洒强氯精、聚维酮碘等药物,每月消毒2次。

2.7 病害防治

泥鳅是许多鸟类的天然饵料,稻田地里水浅,泥鳅易被捕食,所以要注意敌害鸟类的防范。要做好预防工作,坚持半月使用10%的聚维酮碘0.25× 10-6或强氯精0.35×10-6消毒1次。投喂泥鳅饲料要均匀、按时,不能投喂过期、变质饲料。通过日常消毒管理,泥鳅很少生病,病害主要有腐皮病、烂尾病、肠炎病、气泡病等。发病后,细菌病用一般消毒药物均可,肠炎病同时进行内服抗菌药物。高温季节在光照较强的时候不要用地笼网具起捕泥鳅,杜绝气泡病的发生。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渔药。

2.8 稻田的管理

严格按照稻田养殖管理方法,施肥时注意少量多次进行,不能对泥鳅造成伤害,施肥原则:重施基肥,少施追肥。每次追肥用量为:尿素10 kg/667 m2以下,过磷酸钙12 kg/667 m2以下。水稻用药应该选择高效低毒农药,为了防止伤害泥鳅,采取分片施药的办法进行。

2.9 泥鳅捕捞

通过4~5个月的精心饲养,泥鳅已经达到上市规格,在天气转凉之前及时起捕出售。起捕工具主要是地笼网,使用地笼起捕时应注意水温的变化,水温20℃以上时起捕率较高;15~20℃时起捕率一般达95%;在水温10℃以下时起捕率只有30%左右。

3 示范情况

两年来养殖基本情况见表2、表3。

表2 2014各示范区养殖情况

4 结果与分析

养殖示范情况汇总见表4。

稻田养殖泥鳅是一种健康生态型养殖模式,泥鳅适宜在稻田浅水环境中生长,在稻田里经常钻进泥中活动,能够疏松田泥,利于有机肥的快速分解,有效地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稻田中的许多杂草种子、害虫及其卵粒都是泥鳅的良好饵料,同时泥鳅的代谢产物又是水稻的肥料,所以在稻田中养殖泥鳅能够相互促进,达到稻、鳅双丰收。

表3 2015各示范区养殖情况

表4 两年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收获情况

生态稻田规模化养殖商品鳅,在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进行了2年的示范推广。依据稻田养鱼技术原理,应用泥鳅与水稻共生性,对示范区进行适宜性生态环境改造,示范养殖面积达到233 hm2,总产量1 122 t,平均产达321 kg/667 m2,平均利润2 358元/667 m2,总产值为2 688万元,利润825.3万元,泥鳅商品率92%,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质量指标。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2.009

2016-08-04)

猜你喜欢

泥鳅苗种稻田
泥鳅笼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稻田摸鱼记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草鱼价格上涨,饲料、苗种、养殖、流通接下来会如何变化?草鱼要雄起了吗?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鲟鱼苗种长途运输技术要点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捉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