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分班:人为的歧视与短视
2017-03-03王利利
王利利
据报道,某中学初三的学生小磊因为月考成绩排在全年级200多名被重新分班,而且以后学校每次月考完之后都要根据成绩再分班。据说分到差班的学生都哭了,也没有心情写作业。不少家长对此不太满意,认为这对孩子的影响和打击很大。可该校一位负责的老师却如此回应:“这是分层教育,请大家理解。”显然,学校的做法和回应都是不恰当的。
为什么要分班?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有两点。首先,学校可以把成绩好的学生集中培养,优中培优,以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其次,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分班,可以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风气,以促使大家更加努力地学习。学校的此种做法,不仅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置若罔闻,还惘顾学生的身心发展,一切只从升学率考虑,这是教育上的势利、短视和自私。
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分班是明令禁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其中第二项即:“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分班,但不少学校却为了追求成绩和升学率铤而走险,藐视法律法规的正当性和权威性。事实真如上述学校所说是为了实现分层教育吗?我认为不然。
报道中的违规分班只不过是打着分层教育的旗号,本质上是对成绩和分数的崇拜,是一种唯分数论的做法。分层教学最早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教学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饱受争议。由于分层,所谓的“高能儿童”容易自高自大、骄傲自满;而所谓的“低能儿童”则会受到歧视,而且其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因此,分层教育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容易造成社会矛盾。
我们姑且暂时不论分层教育本身的弊病,回顾一下分层教育被引入到中国以后的不正常状况就已明晰:一方面很多学校不顾学生和自己学校的实际就盲目照搬美国的分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校分层教学被当成一种学生成绩排名的工具,就像新闻中提到的中学一样。不得不说,这背后绝对是一种“竞争性”逻辑在支配,“分班”告诉学生:你不学,你就会被人超过,你就会被淘汰。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性逻辑,使得学生在培养友爱和合作的年龄阶段,把一个个同辈群体都当成潜在的“敌人”和“竞争对手”,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宗旨。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