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2017-03-02龚雨阁
龚雨阁
摘 要:随着创新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体育教育也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基础之上不断发展,试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教学的创新上寻求突破,在教学思路上寻找新方向。体育教育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运用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强化心理素质,面对竞争压力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体育教学的方式由过去的单一化正在向综合化的方向转变,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帮助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实施 创新
引言
以人为本是我国创新教育的基础,随着学生受到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影响,一些陈腐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造学生具有努力拼搏意识,永不放弃精神的重要基础。通过比赛项目,建立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是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有效途径。所以,社会的发展是促使体育教育创新的一项关键因素,也为体育创新工作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
一、创新教育
1.内涵理念
创新教育的建立基础,离不开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下,结合社会发展,通过体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断加强课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竞争精神,学会团队配合,收获达成目标的喜悦。同时,创新式的体育教育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明白,体育课程不仅仅是消耗体能的锻炼课程,同样具备培养个人兴趣,增长技能知识的科学性学科,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一项重要学科,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在收获成绩的同时,一样收获学习的喜悦[1]。
2.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都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缺乏自信的表现,以至于导致恨学、厌学的情况发生。针对这样的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会用学生的达标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习压力,迫使其完成学习任务,缺乏学习的引导性[2]。而在创新教学的模式下,老师会根据季节变化、学生的适应能力等因素,制定具有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根据个人的体制情况,组织以团队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并与老师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让学生的个性化体质在团队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有压力的学习阴影中走出来,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
二、当前现状
理想化的体育教育追求的是学生人格的建立与学生能力的体现。体育精神作为人类的道德标准之一,在学生面临竞争压力时,遇到苦难时,遭受挫折打击时,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对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3]。但是,就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理想与现实仍然存在着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1.实施力度不够
受到教育改革的影响,体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供老师选择。但是,由于老师受到自身教学水平的限制,授课特点的不同,很多老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对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不够重视,不能很好的借鉴新型教学模式的精髓。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方面来讲,老师依然将视线集中在增强学生体质的特点上,忽略了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课程结构单一
体育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对运动项目达标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根据学生的个人体质的差异,这样的硬性指标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学生对单一乏味的课程结构滋生厌烦心里。同时,缺乏自主意识的体育课不仅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不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达标要求,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3.先进的技术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做到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无论是一些达标数据,还是一些体育项目的动作分析,利用数字技术等能够显示图像的技术手段,让学生更直接的观看到动作要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4.教师队伍
由于专业的体育老师注重专业技能的特点,导致自身忽略了科研技术领域的强化,所以在教学方面忽略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有些地区的体育老师,则由本校的其他专业学科的老师来兼职,导致体育专业知识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专业教育。所以,面对体育老师队伍资质的参差不齐,创新式体育教学的全面开展还是需要时间的。
三、創新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与方法
1.方法转变的要求
想要树立创新的教育方法,首先要树立老师的教育信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立适合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特色,充分发掘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因材施教,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自主能力不断加强,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
2.实施建议
不转变教育观念,一切都是空谈。想要将创新教育的模式贯彻实施,首先要从思想上开始真正的重视体育教育,不能敷衍了事,更要加强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因此,创新教育都是从实践中走过来的,从积极中探索出来,不断的总结经验,直到被学生群体所接受,让学生在比较中认知创新教育所带来的快乐,充分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结语
无论是怎样的方法,只要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一种好的创新式教育。但是,目前来看,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的达成,还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老师对创新意识信念,这样才能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和社会方面也应该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配合教育形式,形成积极良好的社会舆论,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理丞.关于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亚太教育,2016,15:74.
[2]黄尚耀.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15,08:170.
[3]张雅茹,徐春江.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实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