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ABC理论在德育中的运用
2017-03-02何汝明
何汝明
就教育来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往往会对事情的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面对事件A时,一定要做出全面、积极、理性的评价。
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状况是社会和家长高度关注的问题,学校除传播知识外,还应重视对学生心理和情绪的观察与疏导。情绪ABC理论指出了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学德育工作可以运用这一理论,从构建健康的外部环境、提高学生的内在认识两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政策,及时化解中学生的负面情绪。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这就是说,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引起的。
就教育来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往往会对事情的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面对事件A时,一定要做出全面、积极、理性的评价。如果任性得出非理智的结论,就可能导致消极后果的产生。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的。
为了加强教学监管,我校曾强化年级领导值日工作。该工作除了处理突发事件外,还需要巡查教室,考评教师的上课情况,发现年级内学生的问题,及时制止学生课堂睡觉、玩手机等情况。
一个星期四晚上,我正走到校门口,只见一班主任急匆匆往外跑,见到我时紧张地说:“我班一个学生被隔壁班的学生打了,额头还流血了,现在他出了校门,也不知道去哪了,电话也不接。”感觉情况不妙,我立即跑到事发现场。看到我来了,该班有学生出来汇报情况,听完后我也到隔壁班找了几位学生继续了解事情经过。两个班学生的情绪都有不悦,我连忙叫他们回各自教室,只留了参与和目睹此事的学生。
原来两个班的宿舍和教室都连在一起,有一次Z同学在宿舍晾衣服时不小心将Y同学的干衣服弄湿了,当时Z同学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也没有道歉。Y同学觉得Z同学这样的做法非常不敬,就叫了几位好友去“伸张正义”,Z同学那时候便道歉了。
原以为事情会就此结束,时隔一段时间,在一次放学回宿舍的楼梯上,Y同学见到Z同学后顺势用肩膀蹭了一下,两人因此发生口角。Z同学心生怨愤,回到教室后,Z同学把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告诉了几个好朋友。一群人觉得自己的好伙伴受了委屈,不去“报仇”心有不甘,于是几个人合伙来到隔壁班找Y同学。Y同学见状不妙,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就跑回教室里拿凳子,结果在人群推搡时把额头撞了,Y同学摸了头发现自己流血后,愤怒地冲出校门,声称去找哥们来帮忙。
后来学校及时把Y同学找回来,并立刻送去医院包扎。通过一番思想教育后,才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只是因为晾衣服时不小心把别人衣服弄湿了,一件非常小的事情A,最终差点酿成恶果C。由于Y同学和Z同学对待事情的看法不正确,两位同学不懂得珍惜同学情谊,不懂得忍让,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此事,事情就不可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事后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冲动,而且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如果教育者不能及时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很难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找到德育的突破口,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应用情绪ABC理论,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从根源处做好学生德育工作。
运用情绪ABC理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掌握和预知A因素。A因素指诱发学生不良情绪的外在事件。掌握和预知A因素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对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及时做好心理准备,从而防止事件发生给学生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有持续的关注和专门的辅导。二是主动避开引起不良情绪的环境。因为即使触发情绪的事件已经过去,但相似的情景可能会让学生“触景生情”,因此在与学生交谈中,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避免“揭伤疤”式的教育方式。
其次,合理评价B因素。我们对事件的评价和认知,是情绪调节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面对同样的遭遇,不同的人会有悲觀和乐观之分,这就是因为我们理解的角度不同。所以在面对各种刺激的时候,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番思考,从全局上来认识和把握事件,形成正确的信念。如果学生习惯对自己做出不合理的评价,如一遇挫折便认为自己“没用”“失败”“前途渺茫”等,就会导致学生自卑或自暴自弃,并引发心理焦虑。此时,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最后,理性处理C结果。我们知道,诱因会引发一定的结果,不管它是外显还是内隐的。平日里所表现出来的愁容或苦脸等都是因某些事情给我们带来的情绪反应,抑或是和好朋友闹情绪,抑或是考试不理想,等等。要想摆脱不良情绪,我们还可从自己的行为反应上进行反思和行动。某些合理的宣泄是释放情绪和压力的有效方法,如果过分沉溺在不良情绪中,最终只会让自己痛苦。如果能让学生认清这一点,教会学生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学生就会选择做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努力,而不是消极忍受。
【作者单位:广东省雷州市附城中学】
责任编辑/赵 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