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夫妻称谓在言语交际中的使用

2017-03-02郜雯

山东青年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文化

郜雯

摘要:

在全球飞速发展的今天,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越发发达。夫妻称谓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又机具特点的一种称谓语,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既包含着传统历史文化特点,又在与时俱进,极具现实运用价值。

关键词:夫妻称谓;影响因素;言語交际;文化

称谓语在言语交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所谓称谓语,就是用来表示人和人之间的社会人际关系,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夫妻称谓即为亲属称谓的一种。从社会学角度讲,汉语夫妻称谓是社会用以定位、规约夫妻间的身份、地位和角色,并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之。[1]称谓本身就是即为复杂的一种语言现象,夫妻称谓则更为复杂和微妙,其与历史文化背景、语言环境、地域之分、语言主、客体双方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感情因素等都有关系,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称谓,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一、 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夫妻称谓

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地位都影响着夫妻间的称谓,也都在夫妻称谓中有所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制度的改变,男女社会地位的不断变化。夫妻称谓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1、 先秦至唐代以前,男尊女卑。长期的封建思想与一夫多妻制度的社会格局下,男尊女卑的社会地位尤为明显,在夫妻称谓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在封建体制下,男性占社会主导地位,三纲五常更是明确的反映出夫妻地位的不同,伦理道德远远高于感情因素,并将感情因素极力压制,夫为妻纲,更是明确的反映出了男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可逾越。所以,在妻子对夫君的称谓中,多为尊敬的称呼。如:良人、君、郎、夫子、郎君等。如《昭明文选》中有这样一句话:“良人,谓夫也。”而男子对妻子的称呼则有:内人、妇、贱内、结发等。如《陌上桑》中这样讲到:“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 唐宋到清朝初期,思想趋于解放,社会制度有所改变,男女可自由恋爱,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夫妻称谓也有所变化。妻子称呼夫君多为:相公、官人、丈夫、女婿等。如《琵琶记—浦嘱别》中有这样一句:“官人,你如何割舍得便去了。”丈夫称妻子多为:娘子、内助、恭人、贤内助、贤妻、仁妻等。如《水浒传》中写到:“我看这小娘子说来,是个朝廷命官的恭人。”

3、清朝初期到现在,社会不断变革,思想不断解放,婚恋观念也逐渐开放,夫妻称谓也在发生变化。妻子称呼夫君多为:掌柜的、当家的、孩儿他爹、老公等。如《儿女英雄》中写到:“我们死鬼当家的,他们哥们儿八个……”。丈夫称呼妻子多为:老婆、女人、妻子、太太、媳妇、家里的、孩儿他妈等。如《民俗美》一文中写到:“一天,月亮的影子出现在江里,他才看到自己的媳妇在月亮里……”。

夫妻间拥有同样的称谓语, 对女性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转变。汉语夫妻称谓的擅变过程,既有具体称谓的更替,也有一般称谓原则的变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载体。夫妻称谓方式的变化与沿革、扬弃与传承、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正是这一关系的真实写照。[2]

二、夫妻称谓在你言语交际中的使用

语言活动是由主体、语言本体、客体以及及语境构成的。这些因素都会对语言活动造成影响。

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的言语环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其中,情景语境包括交际发生的客观环境如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以及交际参与者的身份、职业、思想、教养、心态等。情景语境的各方面因素直接影响着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具体夫妻称谓语的选择和使用。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言语交际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交际场合对称谓有着很大的影响。[3]

1、主体与客体以及交际场合对夫妻称谓的影响

这部分主要可以分为,主客体是否为夫妻两人,交际场合是否正式。

①主客体为夫妻本人,交际场合正式,如参加宴会或正式会议等。这时,夫妻双方多会避免掉爱称和昵称等,多会称呼名字或通称。如:“爱芳,帮我把这个给李红。”或“亲爱的,帮我把这个给李红。”等。

②主客体为夫妻本人,交际场合非正式,如与亲密的朋友家中小聚等。这种情况下,夫妻双方称呼多会自然,接近于日常,直呼名字、爱称、通称皆可,取决于主客体的习惯。如:“亲爱的,把这个给李红。”或“媳妇儿,把这个给李红。”等。

③主客体并非夫妻本人,而是其中一人与他人的对话,交际场合正式,如参加宴会或正式会议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夫妻其中一方向别人介绍另一方时。这时,说话人多会避免掉爱称和昵称,使用通称或名字等,会选择比较正式的句式。如:“你好,这是我的妻子爱芳。”等。

④主客体并非夫妻本人,而是其中一人与他人的对话,交际场合非正式,如与亲密的朋友家中小聚等。这种情况很多,如与朋友接头偶遇或家中小聚等。这时夫妻称谓的选择会比较自然,爱称、昵称、通称或代词均可,句式多偏口语化。如:“不好意思,我家那位马上就来。”或“不好意思,我媳妇儿马上就到。”

1、 主客体的主观因素对夫妻称谓的影响

言语交际是有人构成的,有人存在的活动就不仅仅是客观活动,更多的是人的主观因素。所以,除一些客观因素外,夫妻称谓的使用还与一些主观因素有关。如:主客体的年龄、知识文化水平、个人情感因素等。

①主客体的年龄对称谓选择的影响

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夫妻称谓具有年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夫妻对称谓的选择是不同的。老年人多爱称呼为“老伴儿、老头子、老婆子”等,但在中年和青年中却很少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新宅》中这样写到:“老伴儿簌簌地站在窝棚口……”;中年或青年夫妻多会用通称、名字或昵称,青年的新婚夫妻使用昵称较多。

②夫妻称谓的选择还受到主客体知识文化水平的影响。在同样的年龄段,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更倾向于使用尊称,这与知识分子对夫妻双方平等地位的认知更加深刻有密切的关系。[3]

③此外,夫妻称谓的选择还与说话人的个人情感因素有关。人们对称谓以及语言的选择,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无太大的情绪波动时,多会进行比较普通自然的对话,当心情十分愉悦时,则会选择爱称、昵称等。如:“宝贝儿,告诉你个好消息!”当心情十分急躁,负面情绪极高时,则多会直呼姓名等。如:“王晓芳!你想干嘛!”

2、 预计到达的效果与目的不同,夫妻称谓的选择也会不同,简单来说,就是不同的情况下,说话人会采取不同的说话策略。如道歉、撒娇时,多会选择昵称、爱称等:“亲爱的,我真的知道错了。”;夫妻日常的调侃,增进感情时,多会使用使用谦称、爱称等。如:“哎哟,来,奴家给您捶捶背。”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夫妻称谓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具有典型的特点,跟随着不同时期的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而改变,承载着多方面的信息和内涵。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但同时,好多国人也被洋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夫妻称谓的了解与研究也越来越有价值。无论是文学写作还是日常言语交际,对夫妻称谓的了解都能使其更加丰富精彩。

[参考文献]

[1]吉凤娥,赵利伟.汉语夫妻称谓语的古今嬗变[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3).97.

[2]檀晶晶.小议汉语夫妻称谓 [J]. 科技创新导报.2011.NO.07

[3]李敏.社会文化语境下夫妻称谓的语用研究[J]. 科学·经济·社会.2015(2)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