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李产业化开发历程与问题探讨

2017-03-02王有信何卫军

山西果树 2017年1期
关键词:产业问题

王有信+何卫军

摘要:欧李是我国特有的植物,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人关注并开展调查研究。本文介绍了欧李的产业化开发历程,我国欧李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欧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欧李;产业;问题

文章编号:1005345X(2017)01000803中图分类号:S661.1文献标识码:A欧李是我国特有植物,属蔷薇科樱桃属,有人称之“钙果”。由于具有高抗性、高营养等其他果树不可比拟的特点,因此它与美国的蓝莓、俄罗斯的大果沙棘等统称为第三代果树[1]。欧李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地区,其中以山西省和内蒙古、辽宁、河北分布最多,生长在海拔1 000~1 800 m的向阳坡地或山地的地埂中。国内有26个省份进行引种试验,分布在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西北区、南方区[2]。栽培品种分为寒温带塞北系列和中温带华北系列两大类[3]。

1欧李研究开发史与进程

欧李研究历史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人关注并开展调查研究[4]。2004年,《欧李栽培与开发利用》专著出版,从此欧李由野生步入人工栽培行列,开始园艺化栽培种植,是人类开发利用的第501种野生植物资源[5]。2007年,“中国欧李网”创建,宗旨在“引领欧李科技前沿指点欧李产业化开发”,为让更多人了解、参与、推广。2008年,“全国首届欧李产学研”会议在郑州组织召开,进一步推动了欧李科研与产业开发进程。在欧李资源调研基础上进行系统分类、品种选育、育苗、栽培模式等多项研究,并在《欧李的世界地理分布及种群分类》中将野生资源划分为四大区域[6],初选出“欧鲜1号”等欧李鲜食品系[7]。根据欧李分布的地形、地势走向与植物学特征,提出以近北纬40度为分界线,把欧李主要变异划分为两大类:寒温带塞北系列、中温带华北系列;确立了核心分布区[3]。同时欧李综合开发前景与模式的研究[8],为不同地区引种、栽培提供了依据。2014年,增添了后10年研究成果的《欧李栽培与开发利用》再版发行,继续推动欧李的开发利用。

欧李是能源植物资源,具备“四耐”的特点,即耐干旱、耐瘠薄、耐寒冷(-40 ℃)、耐盐碱(pH值8以下)等特殊生物学特性 [9,10]。欧李产业化开发,符合我国国情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即节能优先、创新替代、循环利用、绿色低碳、安全持续、形成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体系。我国干旱山区、不良环境地区需要治理与开发利用的面积很大,是今后农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治理与环保结合、治理与利用结合;治理、利用与多产业延伸;治理要符合“多用光少用水”的生态循环经济运行策略。欧李对我国干旱寒冷的不良环境适应性强,根系庞大,抗逆行性强,生存率高,修剪简单,对管理技术要求也不高,王有信等:欧李产业化开发历程与问题探讨 容易获得高品质的优质果实。种子繁育苗木适宜大面积防风固沙、荒山绿化防水土流失,开发利用会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8,11]。

2国内欧李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欧李在国内多地推广种植[2],尤其在西北和东北地区已开始作为农业转型的主旋律,以西北地区发展较快[3],种植面积大约有3 333 hm2左右,产果种植面积山西333 hm2左右,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推广667 hm2,产量预计在5 000 t左右,生态种植面积山西333 hm2左右,其他省区1 333 hm2[1],河北张家口命名为“中国欧李之乡”[12]。乔化栽培有了较大推进。

2.1欧李育种及栽培情况

现有欧李品种可分为寒温带塞北系列和中温带华北系列两大类[3]。通过鉴定命名的塞北系列类型品种有内蒙大欧李、吉林欧李、燕山1号、京欧1、2号系列;中温带华北系列类型品种有农大3、4、5、6、7号系列,济欧1、2号,七月紫,628,欧鲜1号,欧李鑫众1号等10多个,也有辽宁、河南、陝西果农自选的优系(未鉴定),两者共有可推广品种20个。但是,除山西农大品种推广面积较大外,多数有成果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有母本树,无品种苗木或者很少。

从推广情况看,10多年来,国内真正推广的单位、步入市场领域的仅有山西农大园艺学院,推进了欧李的加快发展。但推广的品种仅有自己育的农大钙果系列。多年来推广的结果是,广大国人只知道“农大钙果、钙果农大”,其他欧李品种、研发情况了解甚少。但近2年内除农大外,东北、西北果农个体育苗户增多,京欧系列苗木注重河北、内蒙适地适树推广。

欧李乔化栽培是多年研究实践与科技创新成果,乔化栽培的推广与应用,产量与品质进一步提升,是欧李研发的又一里程碑。山西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山地乔化园,有近15年历史;河北秦皇岛、山东济南建立了平地乔化示范园,极大的推进了欧李栽培的多元化,对今后欧李产业化进程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2.2欧李研发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2.1育种方面欧李的研究道路还很长,一种水果的驯化要经历好几代人。像蓝莓,其研究有将近200年的历史,猕猴桃也有几百年的历史,山楂有1 000多年的历史,欧李研究史相对较短。育种单位少,育出的品种少,市场上的优良种苗更少,品种单一,品种的适应性有限,不利于欧李的推广发展。优良苗缺乏严重影响欧李的开发利用與成果转化。

2.2.2品种推广方面品种推广宣传力度不够,苗木经营混乱,良莠不齐。有宣传称之为“太空育种”;网上卖苗更是“多样性”,把樱桃李、榆叶梅当成钙果苗卖,把麦李说成欧李优良品种卖,种子苗当品种苗、野生的当扦插苗卖;各种假苗横行。

2.2.3苗木营销方面苗木价格太高,发展成本过大。有的品种扦插苗卖价20多元1株、千株起出售;个别卖家价1株2、3年生的乔化苗卖2 000~3 000元。这种离谱的价格说明市场上苗木短缺,让国有企业远离,让大公司止步,果农想种的人种不起,严重制约了欧李的产业化进程。

2.2.4栽培生产方面推广的栽培模式不分地域与地势,南方、北方、平地、山区、沙漠地带沿用了10多年的农大栽培方式;即,“丛状低畦栽种、立柱吊枝结果”模式。在平原地区表现通风透光差,雨季烂果多,病虫多,产量不高、品质不佳。地上地下管理费用高,成本加大,机械化作业困难,严重制约欧李的产业化进程。要根据不同地域、气候条件选择更适合欧李机械化作业、便于管理的高产优质栽培模式。

2.2.5欧李病虫害方面随着欧李从自然生态环境的零散生长过渡到集约化连片栽培,病虫害的问题日益突出。欧李的病虫害已发现的有20多种。近年发生最为严重并逐渐扩散的有褐腐病、炭疽病、根癌病和欧李仁蜂、食心虫等。前两种在辽宁兴城发生严重,危害欧李果实高达 80% 以上,严重影响欧李的产量和品质[13,14,15]。该病给欧李产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根癌病是在苗期发生,隨着苗木扩散从疫区传播到各地。调查发现,山西、辽宁、河南苗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7(1)木基地都有发生。地上地下都有肿瘤,地下肿瘤发生较大,一旦栽到生产园,不可控防,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2.6欧李产业链连接方面欧李产业链要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品牌5个基本要素构成,并逐步实现加工品种专用化、所用原料基地化、栽培模式机械化、质量体系标准化、经营模式公司化。欧李开发多年,目前,欧李加工品在山西厦普赛尔、山西宇脯钙尔、山西山里红、天津多吉果酒、辽宁彰武绿城食品等企业小规模生产[1],但涉及上规模、有影响和带动力強的龙头大企业未见报道。山西宇脯钙尔是第1家建厂9年的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欧李产品有果脯、酵素、果汁、果酒等,由于产品进入超市“门槛高”,宣传力度小,消费者不知道,导致公司因缺少周转资金而停顿。欧李种植农户因管理费工、投入多、收益低而不想种;想尝鲜的消费者想买又找不到产品。可喜的是宁夏、河北、新彊、内蒙等多地多家公司都在筹建加工厂。通过企业与生产者对接,规模经营、产业链延伸,科研单位培育多类型品种,种植者选用适宜品种,采用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生产出高优质果品。欧李产业链各个环节协调连接与延伸,欧李产业化开发前景将会一片光明[16]。

参考文献

[1]范珍.小钙果蕴藏大产业[N/OL].[2016-01-25].http://www.SXRB,com/sxrb/cban/c3.

[2]魏娇娇.欧李的应用价值及引种区域分布[J].四川农业科技,2015(6):1113.

[3]王有信,何卫军,李学凤.欧李区域分布种群演变与潜在价值研究[J].山西果树,2015(4):1214.

[4]王有信,王玉峰.欧李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中国园艺文摘,2005(3):46.

[5]王有信,何卫军.欧李栽培与开发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6]王有信,靳玉香,魏跃平.欧李的世界地理分布及种群分类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23):1316.

[7]王有信,刘志国,魏跃平.欧李鲜食品系欧鲜一号的选育[J].中国果树,2009(4):46.

[8]王有信,欧李综合开发前景与模式[J].山西果樹,2010(1):4143.

[9]王有信,王迷珍.第三代果树欧李抗旱机理与开发利用[J].中国果菜,2004(3):1215.

[10]王有信,田志勤,焦光明.欧李研究现状与产业化开发前景[J].农产品加工,2006(2):8890.

[11]高德,牛国耀.欧李产业化与生态环境保护[M].内蒙内蒙人民出版社,2007:37.

[12]张家口林业局.张家口市获“中国欧李之乡”称号[OL].[20140507].http:/www.forestry.gov.cn.

[13]王有信,何卫军.欧李杂交育种研究进展与新品种选育概况[J].山西果树,2007(1):4043.

[14]周建忠,姜富林,张宗瑞.欧李的乔砧和优良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J].落叶果树,2015(3):4749.

[15]周宗山,徐成楠,吴玉星.欧李炭疽病病原菌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1(05 ):538541.

[16]王迷珍,王有信.欧李潜在价值及其产业化开发条件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09(7):810.

猜你喜欢

产业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