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2017-03-02董自稳
董自稳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的党建工作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创新,不仅在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下實现党建工作的高效化发展,更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深入人心,实现民主化、人性化发展。基于此,站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我国高校在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具体路径,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的内在含义以及具体的评价内容着手分析,进而探讨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实际意义,并且探析具体的创新建设实践方法,以期为后续该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党建工作;高校;创新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1008603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逐渐被应用在高校建设中,高校的党建工作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因而对于高校来说,党建工作的创新化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了党建工作能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党建工作实践的热点。很多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应用创新理念来举办例如“网上党员家庭”的活动,大大促进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那么为了更高效、科学和规范地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将党建工作与大数据的时代背景融为一体,从而大大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的内在含义
在当前现代化的大数据技术引导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要建立在技术领域当中,发挥技术价值的作用,这样能一方面体现高校自身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能体现高校党建工作的生命力。将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理念应用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实质,便是指高校运用“创新管理”这样的市场化经济手段来发展高校的党建工作[1]。因而高校党建工作在大数据技术运用下的创新建设内涵就是:为了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主要线索,将服务的重点定为学生和教师,同时凝聚党的力量,利用技术基础来改善党建工作的执政目标以及执政方式,以大数据环境下的创新建设作为主要手段,对党建工作起到号召以及感染的作用,从而使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的高校特色,较好地完成高校党建工作的目标。总的来说,通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技术性要求,发展基本规律,发挥大数据技术基础上党建工作的鲜明特色,充分利用创新精神与现代化思想来体现党建的形象,实现党建工作的高效化发展[2]。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对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必要前提——提高高校党建应用水平
党的“十八大”就党的建设明确地提出了:“要大力提高党建工作中的科学技术水平,要全面地创新党的建设,要将我国的执政党建设成以‘学习型‘创新型以及‘服务型的新型执政党。”对于“十八大”的要求,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环节中也要全面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应用能力,把握现代化大数据时代背景的特点,结合到党建工作的实践中来,从而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化发展与创新建设。通过以大数据技术理念的引导作用来加强高校党建的工作实施方法等方面的探索,通过大数据时代背景中的创新发展理念来凝聚学生以及教师的力量,并由上级党建领导对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进行监督和审查,从而推动党建工作有效进行且保证党建工作的与时俱进,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可以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提高高校党建应用水平与探索创新路径的必要前提。
(二)重要手段——加强高校党建执政能力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创新发展党建工作的开展形式,可以使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的主题,同时还可以明确党建工作的具体目标以及实际任务,具备更加健全的系统性。在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配套环节上利用技术性数据平台还能够使党建工作各个环节的衔接更加紧密,与此同时还可以积极地带动广大党员以及在校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对党建工作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在此基础上,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下能够使党建工作的实施质量更高,使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在师生心中增加了党建工作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这样的创新建设还可以成为后续党建工作的无形资产,同时对高校中党员的行为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大提高了高校党建的执政能力。可以说,在大数据发展理念引导下的创新建设是加强高校党建执政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主要载体——发挥高校党建战斗力
通过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理念与核心技术来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化发展,可以比较好地完善党建服务师生的制度,同时使党员之间的联系更加地紧密,并且可以有效地发挥党员在党建工作中所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3]。通过单个党员的影响能力以及这种优秀党员的普遍性,来增强党组织在高校中的影响力。不仅如此,利用不同形式的数据平台和现代化交流媒介,还可以促进基层的党员面对难题积极地进行解决,进而充分发挥党员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了党建工作中党员的和谐发展,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使得高校的党建工作更有战斗力。可以说,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发挥高校党建战斗力的主要途径。
(四)内在要求——促进高校党建发展
就目前来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从先前的外延发展正在逐渐转变成教育的内涵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现在以及未来的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在高校的党建工作中,基本上已经把党组织以及创新建设定位到“掌握发展方向”“围绕主题建设”“加强组织管理”“凝聚党建人心”“服务师生”以及“营造党建环境”六方面的内容上,究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那么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技术性的创新理念不仅开拓了党建工作的发展思路,同时还凝聚了较为先进的党建理念。致力于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团结的党组织建设氛围,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高校党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充分把握大数据时代的基本发展思想是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4]。
三、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党建创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就目前来說,很多党员虽然参加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活动,但是对于创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主要表现在参与活动时没有较多的自主性,在参加完活动后并没有对活动内容进行分析,从而造成认识不够深入。个中原因不难理解为党员在工作上总是习惯性地服从“上级分配”任务,而自己没有对党建工作有主动创新的过程,因而在执行能力以及执行过程上就缺少了主动性。
2. 大数据时代环境下对党建工作的考虑不全面。目前一些党组织对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考虑还不够全面,认为党建主要抓创新建设就可以了,怎样去有效地结合党建来具体开展活动方面没有详尽的考虑。没有认识到创新建设应该和社会的热点以及党建工作的难点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促进党建工作的发展,其中原因是党组织没有对党建工作进行长远的考虑,也没有切实发挥党员应有的先进带头作用。
3. 党建工作的创新化发展督促力度不高。高校虽然开展了很多党建创新建设活动,但是活动实施过程以及对活动的督促力度还远远不够,其中原因不难理解为对创新建设缺乏长期计划,在过程实施中没有进一步细化内容,因而在督促活动的实施中,也就显得冗长犹豫,力度不够。
(二)对党建创新建设提出的建议
1. 加强对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认识。针对党员对创新建设认识不够的问题,建议在党员之间开展创新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大会,要让所有党员明白不仅要参与到创新建设活动中,还要从自身角度积极地参与,不能当成一种任务去执行,要将自己完全融入到创新建设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使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具有实际的意义[5]。
2. 全面考虑党建工作创新建设。高校党组织要全面地考虑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不仅要在创新建设的项目上实现多元化,还要结合党建工作中的一些难点或者是重点内容来设计品牌项目,使品牌项目为党建工作服务,而不是“徒有其表”,还要将社会中的一些热点现象融入到创新建设中,让创新建设的内容“与时俱进”。
3.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督促力度。高校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建设活动中,不仅要体现“积极开展”这一目的,还要体现另一个“严格督促”的目的。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建设活动的有效性以及具有价值性,在创新建设活动中要积极加强监督,保证创新建设活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教师、学生完全参与到创新建设中,从而促进创新建设更好地为党建工作服务。
四、大数据时代下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的探索
第一,利用大数据技术更新高校党组织建设方式。对高校党组织建设方式进行技术程度的更新,不仅能够较好地促进党领导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恰好满足了国家以及党的发展要求。高校在更新党组织建设方式上,不断积极地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组织建设通过走进科研团队和高校社团以及学生宿舍等方式,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更加有效,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定位”功能,将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打造出自己的特色。比如不同高校在自身内部的政法学院以及经济学院建立属于自身的技术性交流平台,贯彻“教学建党”以及“党员红色1加2”理念;在数学学院创建关于学生住宿公寓的“温馨党员家庭”;在化学学院创建“先进党员团体”以及“模范带头党员组织”等等,这种创新性党组织建设方式不仅促进了党员的发展,还推进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第二,利用大数据理念完善高校党组织学习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技术的不断变革,传统的党组织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以及国家的发展需求,更新高校党组织学习方式迫在眉睫。所以高校在更新党组织学习方式上,形成了以大数据理念为宗旨的“创新化教育学习”的党建主题,并开展一系列创新建设项目。具体来说,高校党委可以通过宣传部开展“党的政治建设教育讲座”活动;通过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优秀先进党员事迹演讲”活动;通过文学学院开展“党的教育成果分析”活动;通过行政处开展“如何加强党的教育服务”活动以及“开展学习型教育”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借助大数据发展的时代背景并围绕“教育学习”这个党建主题。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以及教师比较关注的社会热点以及现实现象进行讨论和分析,不仅全面推进了党建工作深入人心,同时促进了学校的政治理论技术平台的发展。
第三,利用数据化系统完善高校党组织管理服务机制。就目前来说,完善高校党组织管理与服务机制是现今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党员的先进性,还能够推进党的制度建设进程[6]。高校在完善党组织管理与服务机制上,通过利用数据系统的建设,主要围绕保证党员先进性方面进行比较深入的摸索,从而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数据化创新建设项目。比如高校的纪委创建“高校廉洁生活月”,其中主要内容是在学校生活中制定一个具体的月份,开展党的廉洁教育,在党员群体间进行传统的革命教育,使得党的教育思想深入人心,让所有党员明白廉洁在生活以及工作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出党组织管理以及服务的目的。
第四,在数据平台上增加高校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方法。党建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地开展以及顺利进行,一般来说需要增加高校党组织活动的实践性载体和方法。就目前来说,载体没有固定的模式,方法也没有单一的模式,这两者都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实际工作的内容同时结合基层组织的特点进行不断的变化。可以说增加党组织活动的载体和方法不仅能够促进互动性党建的形成,还能使党建工作由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式模式转变为比较开放的模式[7]。因此,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可以通过采取数据平台的方式来创建属于自身的技术性党建项目,比如“党员先锋活动”等,通过利用技术性网络平台来号召和组织党员到社区以及山村进行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来加深他们对国情以及民意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对于奉献社会的积极认识。这样的多元化的组织活动载体和方法,充分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员。
第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建设高校党组织信息化体系。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运用互联网技术来推动创新建设从而加强党建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针对国内众多高校来讲,在学校的官网上,党总支创建的品牌项目是“党员在线互动”活动以及“党务工作开展”活动,使党组织建设实现了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互联网,不仅可以促进在校党员对于党建工作的积极沟通,同时还有利于党的民主建设的有效发展,充分实现了党建工作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创新发展。例如高校可以在自身的不同学院中来创建“外语网上党员讨论互动”栏目,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QQ或者是微博就相关内容进行讨论,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还为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拓宽了渠道,促进了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党建工作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进行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了党建工作能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党建工作实践的热点。本文立足于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我国高校在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具体路径,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的内在含义以及具体的评价内容着手分析,进而探讨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实际意义,并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创新精神与现代化思想来体现党建的形象,创建利于辨识的党建品牌以及党建形象。
参考文献:
[1]陈菁.论新时期高校党建面临的挑战与优化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01—102.
[2]权宗田,周倩.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党建”工作格局创新的多维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
[3]张铮.基于“微时代”话语权的高校党建路径创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4).
[4]刘勇,王智勇.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在培育现代大学制度的视野中[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S1):151—152.
[5]张辉,华灵燕,石焕霞.我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与对策研究——基于600余所民办高校调查[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6(1):75—81+89.
[6]官秀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防控学生校园群体性事件的作用与创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57—59.
[7]米华全,申小蓉.运用大数据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研究,2016(8):75—78.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