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02张士辉朱冬光王国英
张士辉, 朱冬光, 王国英
(1.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2)
职业技术教育
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张士辉1, 朱冬光2, 王国英2
(1.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02)
通过对我国ICT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的分析,结合教学与工作实际,探讨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学校与企业的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等几个合作方面深入分析,提出高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与企业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具体内容、步骤。
计算机网络;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依托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H3C公司)处于业界前沿的新IT技术与产品及10多年从事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推出面向下一代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的全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该方案以“专业务实,学以致用”为理念,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助推学院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1 校企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产生的背景
1.1 IT行业发展背景
互联网应用加快了向各行业渗透的步伐,政府、传统行业、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正在形成新的生态系统。互联网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互联网移动化、各行业互联网化等互联网发展的新特征对IT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动了新一轮的IT技术变革。而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数据中心和基础网络2个方面。IT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从单一的大机开始不断细分,到云计算等新技术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活力;其后,各类技术互相借鉴融合,逐步形成以云计算、新一代网络、移动智能终端为主的技术大类。这3类技术也在不断融合中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云网融合,“云即是网、网即是云”。一个基于互联网,面向应用的融合大IT正在形成。当前面临着“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互联网+” 等政策牵引下对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云运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的巨大建设需求。
1.2 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话题逐渐升温,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出现至今,虽然只有10多年的时间,但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变化在所有专业中也是最明显的,这也对学校的专业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新技术层出不穷意味着对此类人才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加之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概念的不断升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网络人才更是成为全国各类院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重中之重,可是具有什么特征的人才才是高素质网络人才,如何培养和评价高素质网络技术人才,如何顺畅地向企业及时输送人才是时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3 人才需求背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全国各类院校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有过硬的技术,良好的职业素养,完善的行业岗位知识;
(2) 理解计算机通信的主要原理,熟悉IP网络相关通信协议,对IP网络通信类知识等方面有技术专长的优先考虑;
(3) 积极的做事态度,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能力,友善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熟练掌握工作所涉及的软件工具;
(4) 有组建、维护局域网或广域网经验,有网络、云计算等技术认证证书;
(5) 对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认同,忠诚度高,形象气质佳,语言表达能力强;
(6) 英语技能好,口语能力佳。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主要是从技术、技能及职业素养3方面来要求。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这样的用人需求匹配,才能提升就业质量。
1.4 院校教学资源背景
(1)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践需求;
(2) 专业课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偏少,无法满足技术发展的需求;
(3) 教学资源陈旧,特别是教材知识陈旧,很多技术方面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4) 各院校过分重视知识广度的培养,专业技能类课程深度不足;
(5) 先进的教育理念共享不畅,导致各地教育发展不均衡。
1.5 国家政策背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在《教育部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中强调, 新设本科学校应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勇于创新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拥有就业创业能力、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建立和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和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建立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的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相融合。深入分析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要求,科学设计知识、技术和实践深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 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中大体有如下5个问题亟须解决:
(1) 院校教学目标界定不清,无法满足“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很多学生在院校学习了网络技术,到公司后仍需要到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后方可上岗。
(2) 教材内容与所学专业脱节,教材中的知识已经满足不了当前行业的需求。
(3) 师资力量薄弱。
(4) 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学生动手能力明显不足。
(5) 校企合作力度不足,流于表面形式,工作落实不到位,企业得不到相应的支持政策。
3 方案建设目标
学校与业界领先的新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供应商H3C进行合作,引入业界先进的设备、认证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在校内建立H3C网络学院、云学院,实现企业对IT技术人才的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机整合,制订基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专业建设方向、专业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结合H3C技术课程,开展深入合作,开发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将教师派到企业顶岗锻炼、到H3C原厂进行培训和认证,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新方法;通过H3C人才联盟平台,与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与企业合作,建设融教学、培训、生产于一体,能体现“真实工作场景”的校内开放型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加大社会培训力度,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的实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示范作用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并带动整个计算机专业群的发展。
4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由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开发基于多元应用能力培养模型的课程体系,根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行业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共同制定和更新学生培养目标、课程方案[1]。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取挂牌制或者定期人员交流制,形成校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合作机制。成立校企互动的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合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
4.1 课程体系建设
4.1.1 引人原厂商课程体系
引入H3C原厂课程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该课程既包括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构建技术,又有大量和实践相关联的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的网络技术知识,还可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全面理解网络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其中的应用。教学所使用的实验设备采用H3C网络产品,设备选型以主流应用设备为主,并及时更新软件以提供最新特性。学生上机操作占教学课时的1/2左右,以各种解决方案的组网案例为学习重点,突出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训。
随着新IT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引入新一代网络所涉及的WLAN、数据中心与云计算等新技术课程,使学生及时满足IT行业最新发展需求。
4.1.2 开发新课程体系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学生自身的素质,因此,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诸方面进行改革[2]。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企业需求,结合实际工程规范要求,按照项目案例教学,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体系及配套教材。
开发工作由H3C培训中心全面负责支持和指导,学校与H3C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版权由H3C与学校双方共有,开发费用由学校承担,教材由学校自行印刷使用或通过H3C在国内权威出版社公开出版。
4.1.3 课程体系完善和优化
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与行业企业专家根据岗位需求共同探讨和优化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课时分配、评价考核等。不定时、不定期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习,即时与行业企业沟通,根据市场和企业要求的变化及时更新课程,并及时反映到平时的教学当中去。
4.1.4 教学方式改革
为提高学习效果,给学生更真实、更直接的感受,开发一套配合课堂教学,同时也适合学生自学的仿真课件,完成所有协议、配置、工程项目案例的开发。
从培养目标出发,运用项目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实习服务一体化等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运用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青年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运用目标教学法、行为导向法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教学达到“教为不教”的境界。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出发,广泛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信息网络教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教学传播媒体,提高教学效果[3]。
4.1.5 教学评价改革
紧密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认证,培养“零距离”上岗,综合素质达到企业要求的优秀毕业生。引入第三方考试平台,鼓励学生考取具备含金量的企业认证,在毕业时拿到双证。将网络工程师证书作为基本要求,鼓励学生考取高级网络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等更高级别的证书,使学生在毕业时除了拥有毕业证书,还拥有若干张行业企业认可的职业技能证书。
4.2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本着培养与培训并举,理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并重,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充实教师数量、提高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突破口,以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为保障,以优化师资结构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本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4]。
4.2.1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按照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校内梯队培养1~2名专业带头人,在行业企业聘请1名专业顾问。通过安排校内专业带头人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到企业实践等举措,提升其引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综合素质,引领带动专业群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使专业带头人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核心课程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合作、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理念领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及组织管理能力,成为计算机网络专业领域内的名师[4]。
4.2.2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专业教师中组建骨干教师队伍,拟定培养计划、培养进程和考核目标。到2016年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6~8名。每年选派2名培养对象,定期到企业实践和到国内培训机构或高校学习进修;要求培养对象参与过实际工程项目,具备相应职业岗位技能和课程开发研究的能力,能承担该领域优质核心课程的教学,成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骨干。通过培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聘请行业专家或专业名师做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理念和教育教学水平[5]。
4.2.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聘请H3C认证金牌讲师及行业内技术专家、企业高管到学校就IT行业相关技术专题、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等相关方面授课。同时,指导学生校内工程实训。
严格兼职教师的聘任标准,切实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带动校内教师走向行业和企业。定期开展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教学科研互动交流。可聘任兼职教师2~5名,并确定一名兼职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建立健全兼职教师聘请、管理等规章制度[6]。
4.2.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安排教师到H3C原厂、渠道代理商、优秀网络学院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习其他院校教学方法,取长补短。
H3C可以安排教师在各办事处参加随工实习,接触实际的工程项目,深入了解和掌握工程项目流程、规范,参与网络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维护工作,进一步熟悉产品配置和功能,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将有很大帮助,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搞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不低于80%。制定双师型教师的奖励措施和考核办法,拟定本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达标时间表,建立一支既能上理论课又能上技能课、既能教学又能生产、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制定自我学习与培养计划,学校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各种专业机构的培训与考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拓宽教师的专业范围。选派2~3名优秀骨干教师带着问题到企业实践锻炼,积极与行业企业专家研讨,进一步把握市场动向,掌握专业新兴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3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3.1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引进企业模式、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和技术资源,按照现代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和管理运作模式的职业情境要求,建设一流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合理设计实训室的环境、工位、操作规程、人员配置,以及环保规程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进行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方面的改革与内涵建设。建立与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长期可持续发展、校企互惠双赢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进行“学、教、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类似企业的真实情境,具有开放性与共享性,要通过制度建设保证实训规范有效运行。建立校内的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范、设备使用及维护保养规范、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劳动纪律与劳动态度考核细则、实训实习成绩考核细则、教师实践管理办法、外聘教师指导实训管理办法等[7]。
4.3.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在生产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方式,并通过行为标准进行规范。再好的实验室教学也不能代替实习,只有在实际的项目中和真实的生产应用环境下,才能做到学以致用,这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在实习期间需要对学生行为标准进行规范(见表1),以确保实习达到最佳的效果[8]。
表1 实习期间行为标准规范
表1(续)
通过H3C人才联盟,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稳定的实习单位,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学生求职需求,拓宽省内校外生产实习基地。
4.4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为社会服务是教育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本专业将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条件和技术资源,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根据社会需求,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中短期网络技术培训,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牌专业,充分发挥学校重点专业服务社会、示范引领的作用[9]。
组织省内院校开展网络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省级大赛,提高学校在省内及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0]。
积极参加H3C举办的全国网络技术大赛,与全国院校同场竞技,并力争进入最终的总决赛,最终实现以大赛促教学,提高就业质量的目标[11]。
5 结语
通过与H3C合作,在基于校企合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并形成特色;通过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带动了计算机技术专业群建设;建成满足教学和实训要求的技术和环境一流的实训基地;建设了一批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了一批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把专业建成与行业结合紧密的一流品牌专业,对全国兄弟学校相关专业的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2]。
References)
[1] 张榕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4(25):5-7.
[2] 鲁昕.加快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中国职工教育,2014(4):6-7.
[3] 吕莉敏.发达国家统筹城乡职业教育发展给我国的启示[J].江苏教育,2014(4):36-39.
[4] 张士辉.基于CDIO的卓越工程师订单班课程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87-190.
[5] 张士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132-135.
[6] 张士辉.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86-89.
[7] 刘安华,戴春平.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7-9.
[8] 祁芸,张士辉,段金菊.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84-188.
[9] 刘扬林,刘淑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策略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6(1):69-71.
[10] 刘丽平.西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破解:以甘肃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33-35.
[11] 姚钦英.广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17-19.
[12] 石建,李仁山.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6):55-57.
Research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for computer network related majors
Zhang Shihui1, Zhu Dongguang2, Wang Guoying2
(1.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an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Lanzhou 730070, China; 2.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Hangzhou 310002, China)
Based on our ICT industry’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analysis for talent demand, combining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al work of Computer Network relate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university computer network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from schools and businesses several cooperation programs, teachers, training base, social services and other in-depth analysis, and proposes the idea of university computer network of professional and business joint educational training mode, the specific content, the steps, etc.
computer network;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raining mode
10.16791/j.cnki.sjg.2017.02.049
2016-09-12
2016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改革的研究”(JY156);2016年甘肃省第四批科技计划项目“甘肃省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1604ZCRA001)
张士辉(1978—),男,江苏扬州,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工程技术等.
E-mail:huishizhang@126.com
G718.5
B
1002-4956(2017)2-01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