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7-03-02周峰
周 峰
(迁安市路诚道桥工程建筑有限公司,河北 迁安 064400)
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周 峰
(迁安市路诚道桥工程建筑有限公司,河北 迁安 064400)
以某工程填石路基为例,通过对公路填石路基的填料标准、施工工艺以及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公路修建质量的提升,更好的为社会以及公众出行服务。
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应用
1 填石路基的施工工艺
1.1 填石路基路段的有效选取
在对填料路基进行挖掘时,填料性质也会随着挖掘区域的改变而改变。通常情况下,会用施工分层以及土石方交替等两种填筑方式,如果其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就会导致路基施工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进行施工过程中,一旦石料外部有土层就会出现排水不畅的现象发生,造成路基沉降现象的发生,同时一定不要先进行土方的填筑再进行石方填筑,这样的操作绝对不允许发生,因为会导致填石路基出现不规则的沉降,进而影响交通运输的顺畅。
1.2 对填石路基的基地进行有效处理
在路基建设过程中,要保证其基地具有均匀的强度,因此,为了提升对细粒土的处理水平,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岩石和细土粒混合而成的基地,使得岩石和细粒土之间承载力存在不同。处理细粒土地基时,要在填石路基上铺设2~3层的过滤层,而过滤层的总厚度要保持在30~50 cm之间。在进行两种材料进行混合时,要对岩石进行整平,然后在细粒土上设置过滤层,而在较为特殊的情况下,还要设置相应的土工材料,提升地基强度水平。
1.3 路基摊铺
在施工期间,按照循序渐进的摊铺方式对填料摊铺进行相应的处理,先要摊铺出一定范围的工作面,再使用推土机设备进行推平,同时还要保证石料前进距离大于3 m,而后将石料在工作面上摊平,并且要保证摊铺平整,确保填料的堆放和摊铺能够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而现阶段所使用的摊铺方式有渐进式、后退式以及混合式等三种。此外在施工期间,一定要使用石渣和碎石对其缝隙进行填补,直到路基表面平整方可停止。
2 清理路基表层浮土
在进行路基施工前,要将其表层浮土进行相应的清理,有效清除路基表面的腐殖土以及垃圾等,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路基清理的厚度要大于30 cm,清理出的废弃物要堆放在指定的区域范围内,以免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此外,要保证在路基施工之前,保证路基平整度以及压实度要达到93%以上。
3 填料的运输
在进行施工时,相关测量人员首先要进行放样,并保证放样的准确度,然后再定出坡角线,通常情况下,两个点之间的挂线距离要保证在20 cm左右,并且有效把每一层松铺厚度控制在50 cm左右,同时还要对填料和卸料的位置进行标识,方便对填料的科学使用。此外,在填料进行运输时,不光要挖掘机和运输车辆进行有效配合,还要委派相关人员对运料车进行有效指挥和调配。
4 摊铺整平技术
在卸料环节完成以后,还有使用机械设备和人工配合的方式对其进行粗平、精平,然后在填料中间的空隙中使用石屑或者是石渣进行补填,保证其中没有缝隙,进而有效保证路基表面的平整。此外,在进行摊铺过程中,还要预留出2%的路拱,这是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路面可以顺畅排水。为了进一步达到填筑层的实际要求,就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相关质检人员要在填料摊平以后再一次对松铺厚度进行相应的检查,使得松铺厚度控制在50 cm左右,同时将松铺过薄或者过厚的区域进行整平及填补,使其达到预期标准。
5 边坡碾压和码砌
在进行路基摊铺施工过程的同时,要对边坡的码砌进行关注,一般情况下码砌所使用的石料粒径要保证在30 cm以上,并且还要保证石料的本身的强度,易风化和软石材料不易进行选用。而边坡码砌的宽度也要按照设计标准来进行,路基表面码砌宽度保证在30 cm左右,还要注意的是路面码砌与边坡码砌在统一时间内进行,进而使其能够进行良好的配合。
6 路基填石的碾压施工
在填石路基进行施工期间,一旦碰到较大体积的石渣或者粒径较大的填料时,这时就要使用功率高且自身重量大,并具有振动功能的碾压设备对路基进行碾压。一般情况下,所使用的碾压设备都是自重在18 t的压路机。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这一设备在进行碾压过程中,不能将该设备进行掉头,而是要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前进或者是后退。在设备前进碾压时,使用的是振动碾压的方式,而后退碾压过程中所使用的则是静压方式,而这两种碾压方式都会得到很好的碾压效果。
7 结 论
总而言之,在公路施工工程中,对填石路基施工环节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升对压实技术的有效关注,提高填料之间的紧密结合,降低空隙的存在进而有效提高路基质量,使公路质量也得到良好的提升,增加公路的使用年限,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 解朝森,叶春娲.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4,(33):234-234.
[2] 郑权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中旬刊),2015,(10):111-113.
2016-10-30
U415
C
1008-3383(2017)02-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