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规模猪场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2017-03-02陶艳华
陶艳华,郭 伟
(1.漯河市郾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漯河 462300;2.漯河市郾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浅析规模猪场呼吸道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陶艳华1,郭 伟2
(1.漯河市郾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漯河 462300;2.漯河市郾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由于猪呼吸道疾病普遍存在,病因复杂,不是混合发生就是继发感染,因此,要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采取综合性的立体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疾病.
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1.1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未发病的地区或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如必要从外地引入猪种时,无论是从国外直接引种,还是从国内引种或引进精液,都应确保从非疫区、健康猪场引进,一定要认真检疫,对某些特定病原最好提前进行血检,经证实为外表健康而且血清学检查阴性者方可引进.引进后还须隔离观察1~2月确定无疫病后,混入一、二头本场的淘汰种猪,使其对本场微生物群体适应,产生相应的抗病力.再观察1个月以上,确认健康者才分群饲养.
1.2 加强环境控制
优化养殖模式,改善养殖环境和设备.对于设计规模较大、饲养数量较多的猪场,应考虑"多点式生产"或建立多个生产线或分场,并确保生产线或分场间的距离在500m以上,以防进行交叉传播.
种猪场选址要远离养殖场、屠宰加工厂,排污方便,避风向阳,最好有自然隔离带.猪场布局合理,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从上风向到下风向,各生产车间依次为配种舍、妊娠舍、产仔舍、育成舍、育肥舍、出猪台,避免各猪群间交叉感染.
控制好猪舍小环境气候,要以猪为本,做好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的控制,减少环境应激.将舍内的通风置于与保温同等重要的位置.
夏季采用喷雾降温、水帘降温等防暑降温措施;冬季采用暖风炉供暖、暖气管道供暖等防寒保暖措施.处理好通风换气与温湿度的矛盾.
消除因饲料质量差、猪舍阴暗潮湿、猪只密集拥挤、气候寒冷和通风不良等一切不良的应激因素.
控制和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减少交叉哺乳.做好环境卫生清扫工作,保持猪舍整洁干净.定期灭鼠灭蚊蝇,定期驱虫防鸟,严禁在场内饲养其他动物.粪便进行堆积发酵等无害化处理.采取疫病净化措施,妥善处理好病死猪.
1.3 建立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
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生产中的各个环节.为防止细菌、病毒等病原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应经常更换消毒药的种类,同时应考虑不同病原对消毒剂的敏感性.
1.4 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猪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参观,减少人流物流.饲养人员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次数,禁止串舍串栋和借用生产工具.
1.5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常年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监测,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2 加强饲养管理
2.1"全进全出"
从仔猪、保育、育成、育肥到出栏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要执行全进全出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和操作规程,切断多种疾病在猪群间的传播.在每批猪转出或出栏后必须对猪舍严格消毒.特别注意从后备猪及猪分娩前做起,产房要全进全出.
2.2 均衡营养
注意均衡饲料营养成分,满足猪只的营养需求,要配制满足适合各阶段猪群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以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减少断奶、转群等产生的应激.
2.3 不喂霉变饲料
注意饲料的保存条件,避免饲喂腐败发霉变质的饲料,霉菌毒素会造成猪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下降.猪场工人每天都应检查饲槽中残留的饲料并及时清除,防止霉烂变质.
2.4 做好孕猪的饲养管理
孕猪产前7~14d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以减少仔猪蛔虫性肺炎的发生,孕猪进入产房前应清洗全身,并作乳房区消毒.临产母猪上栏时,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百菌消,进行严格冲洗消毒,严防由母猪体表携带病菌进入分娩舍.
2.5 减少应激
仔猪断奶、转群或有其他应激因素时,应使用抗菌药物、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抗应激药预防.
2.6 防止交叉感染,做好饲料过渡
尽量减少单元间哺乳仔猪的并窝和寄养,如果需要并窝和寄养,一定要在24h内进行,防止交叉感染.做好断奶猪与育成猪的饲料过渡,以减少饲料应激.对于弱小仔猪可适当延长乳猪料的饲喂时间.
2.7 做好消毒与防疫工作
一旦发现个别病猪,即应立即隔离治疗,栏舍及猪体认真消毒,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又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定期搞好疫病监测,发现并淘汰血清阳性猪,严格隔离不同年龄猪群及发病猪等措施,从猪群中消除病原.
3 预防接种
猪场必须制定标准化的防疫程序,实施科学的免疫接种方案,提高猪体特异性抵抗力,是源头控制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措施.
3.1 推荐的免疫程序
3.1.1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可选):母猪产前40d和15d各免疫1次,2ml/头次;仔猪2周龄再免疫1次.
3.1.2 伪狂犬活疫苗(必做):单或双基因缺失灭活苗,仔猪出生当天滴鼻免疫,35日龄和70日龄左右各免疫1次,1头份/头次.
3.1.3 支原体灭活苗(必做):胸腔内注射.种猪场或商品猪场无临床症状的种猪、后备猪,每年春秋各注射疫苗1次;已免疫母猪产的仔猪在哺乳期或7日龄左右免疫1次,直到育肥出栏;3~4月龄确定留种用猪进行2免,供育肥猪不做2免.
3.1.5 猪流感灭活苗(可选):35日龄左右保育猪免疫1次;后备种猪在使用前进行2次免疫接种,2次免疫间隔时间为3~4w.生产种猪每半年免疫接种1次.
3.1.6 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苗(可选):肌肉注射,每剂量2ml,仔猪6~8周龄首免,8~10周龄2免.种猪6月龄或引进时注射1头份,3周后再补注1头份.
3.1.7 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必做):60日龄左右保育猪免疫高效猪三联1头份.
3.2 使用自家苗
可委托有关单位,采集病死猪有明显典型病变的器官,制成灭活苗注射.
3.3 使用自制血清
选老龄健康母猪或病愈猪无菌采血,析出血清后,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可供预防和治疗.
4 药物防治
药物预防远胜于治疗,对细菌性的疫病有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而对病毒性的则能防治继发感染.
4.1 药物治疗原则
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
可以看出,串补装置的电压补偿效果与负荷电流有关:当线路负荷重时,电流值大,电压补偿越高;线路负荷较轻时,电流值小,电压补偿较低。因此,串联补偿电容装置不会出现电路轻载导致的过补偿情况,也不会出现电路重载时补偿不够的现象。
要优先考虑蓝耳病的因素,然后根据临床发病和解剖症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同时,注意动物免疫力提升和营养补充.
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要早用药、药量足、疗程够、时机恰当,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
对于病重猪经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或由于疗效差、费用高等因素,应放弃治疗作无害化处理.对病猪、僵猪要及时淘汰,妥善处理.
治疗用药时间不要超过7d.
4.2 药物预防原则
繁殖猪群是疫病预防的重点,不要疏漏掉种公猪,应从后备猪阶段做好,怀孕及分娩前后是关键,尽量切断或减少垂直传播.
单纯抗生素无法全面预防呼吸道病,要以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免疫增强剂、清热解毒、抗病毒类药加适当的广谱抗生素进行预防.
在进行合理保健的过程时,应针对不同病原体和本场主要疫病流行情况,要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最优的配伍,才能事半功倍.
对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应严格执行药物的休药期,以防药物在体内残留.
综上所述,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控制,建立起符合自家场实际的生物安全体系,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消除免疫抑制和控制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的感染,提高特异性抵抗力,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是防病的基础,治病的前提.
养殖模式的优化,饲养环境的改善和养殖设施的革新,是控制或减少呼吸综合征发生的关键之一.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对呼吸道综合征采用药物防治技术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进行药物预防与治疗时要进行药敏试验,选用一些敏感药物,控制各种细菌性疾病,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针对猪呼吸道疾病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长期坚持下去,才能降低疾病带来的风险与损失,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S858.28
B
1004-5090(2017)09-0026-03
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