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钉在骨骼里的乡愁

2017-03-02高本宣

散文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炊烟骨骼乡愁

高本宣

是杵声和山歌的点拨,教我用诗的文字安慰乡愁。

钉在骨骼里的乡愁

穹顶之下,民谣晃荡在梦的枝头。

万物寂静。鸡不鸣,犬不吠。三三两两的星宿,点缀着故土上的荒芜。

老屋生锈了,时光也是。

墙上的老挂钟,早就没有了呼吸,时针、分针、秒针正好停在村庄心跳的位置。散落在天井里的半块石磨,硬度还在,像我断裂的骨头。凹下去的纹路,仿佛一只寿盒,刻着我的名字,装着我的灵魂。

村庄矮下去了,乡愁也是。

矮下去的乡愁,像一颗铁钉,一头钉在我的骨骼。先是一针见血的疼,然后被时间的巨锤敲打,每敲一次,入骨三分,直到越敲越深,皮肉裂开,疼痛难忍,一抠就抠出一道血印。

乡愁的影子一次次在我的梦里展开,包括粮食,蔬菜,炊烟和落日,包括辽阔的远方,包括血脉之下的根。

在圣洁的殿堂,我忠于生命,相信慈悲。我上香磕头,祈祷乡愁长出新的枝丫和年轮。

在异乡的肩头,我不止一次地痴想,要从梦中的土地上挖出一条小径,返回人类生命的原乡。

建一座埋葬记忆的坟墓。

立一块魂归故里的石碑。

回乡笔记

牛羊不语。鸡犬不语。

几匹乌鸦衔着落日的寂寞,抖动风声。

炊烟不动。荒草不动。

村庄瘦得只剩下一根骨头。

我害怕忘记了乡愁。我回到了给我姓氏和粮食的灵魂旧址。

“……胡子嘎嘎,我看您来了”。

久违的方言,让泥土中躬身而起的背影,扯起喉咙唤我小名。仿佛啼出血来。

村庄,沉寂。在荒原深处,我拼命寻找相互重叠的脚印,并用时间的指尖抠走一些记忆的杂碎。

支书老了。老成一把摆在场坝里的木椅。头上——白发如雪;脚下——暗斑和锈迹。

木匠,不再做木工了。我嗅到他身上沾上了一副棺木的味道。

村小,不在了。一块石碑立于废墟之上,恩师的名字站在岁月的黑中,挺着笔直的脊梁。

寺院,坍塌了。散落一地的经书、佛语,引出仁慈之水……

这一天,我和邻居,和亲人,坐在季节肩头,喊出心中的陈年旧事。

这一天,我抖落满身风尘,向万物忏悔。

这一天,我向神圣的家园,交出崇高,交出忠诚,交出温暖的祝词。

鞠了躬的同窗开着轿车往回走,我想最后一个离开。

残阳如血。故乡,送我到村口拐弯处,把牵挂留下。

我,转身,把背影留下。

土家女儿会

农历。七月十二。女儿会。

有人回归故乡,吃炕洋芋,喝苞谷酒,登高,望远,寻乡愁,会情人。

张族。薛氏。十个棚。

是远方游子心中的国,是星群、罗盘,是沉香、神龛,是金色的西兰卡普,永恒的颂歌。

万物倾吐欢愉。我也倾吐欢愉。

我的欢愉叫红土溪,叫石灰窑,叫天上的舞蹈,叫神赐的花朵,叫吉祥的咒语。

我对着故乡欢愉一次,灵魂的外衣就颤抖一次,万亩江山也颤抖一次。

“一笔写东南,家中无人管。吃了早饭上街玩,街前街后转。街上姐儿多,住在杨柳窝。金钗银簪拿在手,送给哪一个。”①

民谣的调子,正在还原人间喜剧。寻声望去,之前的爱情,歇在鹊桥枝头,渐渐老去。

我把心从尘世中收回。从此,无牵无挂。

炊烟,粮食,窑归,大把大把的“硒”字从女儿会源头出发,沿子母潭圣水涌出的方向,一路浩荡,一路丰饶。

七月的视窗,阳光充足,我看到了辽阔的远方……

猜你喜欢

炊烟骨骼乡愁
永远的乡愁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梦里炊烟
乡愁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九月的乡愁
睡在炊烟里的等待
出走的炊烟
心静听炊烟
骨骼和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