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EGP到ESP的河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师PCK知识结构模型构建

2017-03-02

长江丛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知识结构教学法

景 艳

从EGP到ESP的河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师PCK知识结构模型构建

景 艳

本文基于河南入境旅游市场稳步发展,旅游英语类人才短缺的时代背景,探讨从EGP到ESP的河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如何依据PCK理论构建旅游英语教师学科知识模型。

EGP ESP 高职旅游英语教师 PCK知识模型

一、研究背景

刘润清(1996)指出,ESP教学“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需求开设的英语课程,如旅游英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与之对应的是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一般用途英语,以语言教学、语言讲解为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共核部分的教学。

近年来,随着“旅游立省”战略的提出,《“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每两年一届的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的举行等,河南旅游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蓬勃发展。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5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27.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66.20亿元,增长12.7%。入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已形成亚洲市场、欧洲市场和北美市场三大市场均衡发展的优势格局。河南省委、省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吸引了大批的人境游客,目前却因旅游英语类人才的不足举步维艰。培养旅游英语类人才,成为旅游类高校的迫切任务,建立合格的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的ESP旅游英语教师队伍也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河南入境旅游市场稳步发展,旅游英语类人才短缺的时代背景,探讨从EGP到ESP的河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学科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本文尝试构建从EGP到ESP的河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师学科知识模型。

二、ESP理论和PCK理论

ESP又称专门用途英语,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的简写,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以Barber(1962)的《现代科学文献的语言特点》、Halliday(1964)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Herbert (1965)的《科技英语结构》、Ewer和Latorre(1969)合著的《科技英语基础教程》为代表作。随后Mackay 和Mountford (1978)合著了《专门用途英语——案例教学法》,Hutchinson和Waters(1987)合著了《专门用途英语——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在我国,普遍较为广泛接受的ESP理论著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该书将ESP分为科技英语(EST)、商贸英语(EBE)和社科英语(ESS)。每个分支又根据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进行了细分,且明确指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的界限并不明显,因为人们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PCK理论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美国。1985年,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主席的沙尔曼(Shulman)教授为提高教师素质,首次提出了PCK(Pedagogic Content Knowledge)理论。沙尔曼教授将PCK定义为“教师独有的认知方式,教师借此认知方式学习某一方面的学科知识,并将自己对这门学科知识的理解转化为学生能够领会的教学。”沙尔曼教授认为美国19世纪的教师资格认定侧重教师具体学科知识的考察,20世纪的教师资格认定侧重教师教学法的考察,具体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处于被分离的状态,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因此提出PCK包括学科知识(subject matter knowledge)和教学法知识(pedagogic knowledge)。1990年,Crossman在《A making of a teacher: teacher knowledge and teacher education》一书中又将学生知识(knowledge of students)和教师自己的知识(knowledge of teachers)融入到PCK。1993年,Cochran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又将教学情境知识(knowledge of context)也融入到PCK的范畴,并指出PCK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提出了学科教学认识PCKg(Pedagogic Content Knowing,PCKg)的概念,认为PCKg 是“教师对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情境知识的综合理解”。此后,PCK逐步发展成为教师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情境知识等不断积累、发展、创新的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因此,PCK理论对构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三、从EGP到ESP的旅游英语教师PCK知识结构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ESP理论和PCK理论的阐述后,我们来构建从EGP到ESP的旅游英语教师PCK知识结构模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EGP和ESP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师关系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EGP教学目标是一般用途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学习,ESP教学目标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具体学科、工作环境中的英语;EGP教学内容是英语语言学习,如语法、语音等,ESP是英语语言学科知识,如旅游英语;EGP教材是英语语言学习的教材,相对统一,ESP教材根据学习者的特定需求,自编教材、校本教材、本土化教材,多样化;EGP教学方法采用英语教学的一般方法,ESP除英语教学的一般方法外,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法等;EGP课程设计相对单一,如英语听力,ESP课程设计多样化,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EGP主要是教师独立工作,ESP需要跨学科合作、交流。

同时,基于沙尔曼等人的PCK理论和PCKg理论,按照学科知识(英语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和情境知识的分类,我们对EGP教师和ESP旅游教师的PCK知识构成也进行了对比。EGP教师的英语学科知识主要是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基础知识,ESP旅游英语教师的英语学科知识涉及到旅游英语特定的词汇、句法、语域、篇章等;EGP教师不涉及其他学科知识,ESP旅游英语教师涉及旅游学科知识;EGP教师的英语教学法知识以语言学习为中心,基本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ESP旅游英语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采用项目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EGP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程度等,ESP旅游英语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EGP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是课堂,ESP旅游英语教师的情境知识主要是社会需求、工作环境等。

为了体现出Cochran的PCKg理论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基于沙尔曼的PCK理论及Hutchinson和Waters的ESP理论,我们构建了从EGP到ESP的旅游英语教师的PCK知识结构模型图,如下图所示:

图1 从EGP到ESP的旅游英语教师的PCK知识结构模型图

在本模型中,同心圆的小圆代表EGP教师,大圆代表ESP旅游英语教师,从小圆到大圆,体现着EGP到ESP旅游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五个椭圆是基于PCK理论的教师知识结构,分别是英语学科知识、旅游学科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和情境知识。因为英语学科知识和旅游学科知识在PCK理论里统称为学科知识,所以我们将旅游学科知识用虚线的椭圆形代表。基于PCK的知识结构,EGP教师在向ESP旅游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其英语学科知识、旅游学科知识、英语教学法知识、学生知识和情境知识也在发生变化。在EGP教师阶段,英语学科知识主要是英语基础知识,在ESP旅游英语教师阶段,英语学科知识是旅游英语特定的词汇、句法等;在EGP教师阶段,教学法是语言学习为主,在ESP旅游英语教师阶段,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在EGP教师阶段,情境知识以课堂为主,在ESP旅游英语教师阶段,情境知识以工作环境、社会需求为主;在EGP教师阶段,学生知识指学生的知识结构,在ESP旅游英语教师阶段,学生知识指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在EGP教师阶段,不具有旅游学科知识,在ESP旅游英语教师阶段,旅游学科知识包含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实务知识、现场导游模拟、旅游法及相关政策和河南旅游基础知识。

总之,基于ESP理论,旅游英语属于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的范畴;基于PCK理论,我们构建了从EGP到ESP的河南旅游英语教师的PCK知识结构模型。目前河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稳定,需要河南旅游英语教师构建从EGP到ESP的PCK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迎接挑战。

[1]Cochran, K.F., Deruiter, J .A. & King, R.A.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ing: an integrative model for teacher preparation [J].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4 (1):263~272.

[2]陈冰冰.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03).

[3]蔡基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回顾、问题和任务[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3).

[4]蔡基刚.台湾成功大学从 EGP 向 ESP 转型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从EGP到ESP的河南高职旅游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调查与研究”(立项编号:〔2015〕-JKGHYB-0721)的部分研究成果。

景艳(1981-),女,汉族,河南三门峡人,硕士,郑州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涉外旅游、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知识结构教学法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技能映射的知识结构和推测关系研究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