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2017-03-01陈凯王志永
陈凯 王志永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主要关注点是人才综合指标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青年群体。所以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能力 实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我国发展的关键。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大意义,是服务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从实际出发,以当代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要改革举措。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长率加快,知识的陈旧周期不断缩短,知识转化的速度迅速增长。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选择、整理、转换和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更需要掌握的是那些涉及面广、迁移性强、高度浓缩的“核心”知识,而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实践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并且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所以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培养创新兴趣。学生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体,如果自身不具有创造意识,没有创新欲望,就不可能有好奇心,人们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探究促使创新的实现,换言之就是对事物本身的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开端,如果没有这种兴趣,也就无法获取丰富的想象思维,创新精神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要从培养学生多动脑筋,遇事多思考入手,只有碰到问题认真思考,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的坚定信念,这种信念越大,越会朝着成功地探索方向走近。
拓展知识视野。创新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如果没有坚的知识基础,就无法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归纳和综合,也不可能有广泛的发散思维。通常情况下,创新的想法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思考的过程中极力在大脑中筛选,通过事物的相关性进行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而这种潜在的能力通常需要在脑海中有大量的知识储备来作为一个整体的信息库,源源不断地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所以知识的事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拓展知识视野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在加强思维的训练,这种创新思维就是通过重新组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从而提出新的方案和途径,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提高动手能力。学习不能只局限在书本中,只有通过应用,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好地发散。创造是建立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的,是以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为前提的。创新来源于实践,实践是创新的动力和检验标准,理论的创新要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这是一个“共生”的关系,创新、实践、再创新、再实践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这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既要善于动脑,也要善于动手,只有将脑中的创意和想法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将其具体化,实物化才是学以致用,在这个过程中才是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因为会发现问题,找出理论与实际的区别以及内在联系,将其不断优化,真正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创新教育。其实学校的教育才是学生各种能力与意识的“发酵池”,在此“发酵池”中教师更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理念的直接传递媒介,更应注意在学习和工作中对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素质进行积极平衡的培养。通过与学生群体的积极互动与有效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最快最优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丁肇中先生曾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而所谓“格物致知”的先导条件便是指代成熟的世界观与思维逻辑体系,学生思维方式与世界观的完善也正是教师工作的重点范围。其中要尤其注重对学生的质疑习惯和探究精神给予深入发掘,使其学会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深入地比较和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攻克面前的困难。鉴于国家当下对应用与创新型人才近乎同等的巨大需求,不应在教育工作开展时单纯地将二者分离,而更应侧重合理地把握二者的共性,发挥二者的特性,帮助学生建立起与不同类型工作人员良好合作的优越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出与时代同步,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熟于应用,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也关系到我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所以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丁仲凯.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6.(第1期).
[2] 韩彦朝,鄢月,李仁伟.大学生创新精神探析[J].中国培训,2016.(第8期).
[3] 刘艳.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1-0166-03.
[4] 王贺.试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J].新西部(理论版),2016.(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