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电力通信传输容灾架构的研究

2017-03-01李海莹梁涛

中国新通信 2016年23期
关键词:容灾电力通信架构

李海莹+梁涛

【摘要】 可靠的电力通信是“多供电、供好电”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通信传输网管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根据电力通信传输容灾建设需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容灾架构建设原则,最后进行容灾模型的勾勒及容灾能力分析。文章的研究对提升电力系统通信综合水平有着较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电力通信 容灾 架构

当前,电网建设向着快速、实时、大容量方向发展,电力大数据更是电力系统实现智能控制的必要条件,而这些都离不可靠、稳定的电力通信传输网[1]。电力通信传输网已经成为各级供电公司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支撑公司信息化业务的主要“利器”。但从目前情况看,电力通信传输网的容灾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传输网管系统在对网络资源的调配、对传输网性能的监控以及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所欠缺[2]。文章基于对现有系统的分析,找出薄弱点,制定改进方向,并设计符合要求的容灾模型,以期为提升电力通信传输系统容灾能力而抛砖引玉。

一、现状分析

1.1系统现状

目前的电力传输网管系统说明:①整体架构为C/S架构[3];②省公司核心节点实现对各供电公司传输网管信息的监视;③各地区级供电公司配置网管服务器和维护终端,并于核心节点处通过北向接口连接至省公司核心节点。

1.2存在问题

现阶段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管架构有以下不足:(1)不具备应灾能力。在当前架构下,市局所有业务均通过唯一的核心节点与省公司网管系统交互,这样,当该唯一核心节点出现故障时,所有依赖在网信息传输的设备将趋于瘫痪。(2)位于省公司的核心节点所配置的综合网管系统目前没有统一行业标准,因此难以提高电力通信业务管理水平。(3)省公司核心节点无法实现对各供电公司传输业务的调控,跨市业务配置困难。

以上不足不符合国网公司“三集五大”的建设要求。

二、考虑容灾的新型架构

2.1建设原则

依据国网公司对通信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制定电力通信传输网管容灾建设原则如下:

(1)省公司核心节点和地区级供电公司的核心节点均须双重化配置。即第一核心节点出现异常,可立即切换至第二汇聚节点对在网传输设备进行有效管控。省公司的两套节点系统分别与各地区级供电公司的两套节点建立连接,但通道上相互独立。

(2)在不影响容灾能力前提下,努力使电力传输网管系统简洁化,以适应国网“大运行”管理需求。

(3)为配合智能电网和特高压发展,传输网管系统应具有开放化和规范化特性,各供电公司传输网管至国家电网公司应具备统一的北向业务接口。

2.2 容灾建模

依据上小节制定的容灾建设原则,结合电力系统现状,构建如下所述新型架构。

(1)各地区级供电公司的核心节点和第二汇聚节点是互为替代的,且在地理上分开布置。核心节点和第二汇聚节点下面各自连接一个子网级传输网管系统,这两个系统通过交换机互为备份。

(2)省公司的核心节点和第二汇聚节点也是互为备份关系,其建设方法类似“(1)”中所述。

(3)各地区级供电公司的互为备份的子网级传输网管系统承载在省干数据网上分别与省公司的互为备份的网络级传输网管系统进行连接,这样,对于“省公司-地区供电公司”来说,相当于将原单路链接变成了4路链接,可靠性提高4倍。

2.3 能力分析

新型架构的容灾能力剖析:

(1)当地区级供电公司有一个节点(核心节点或第二汇聚节点)出现故障时,可立即启动备份节点与省公司核心节点进行联络,不会造成信息管控业务的中断。

(2)当省公司核心節点出现故障时,省公司第二汇聚节点可实现对地区级供电公司所有传输业务的有效管控,同时满足国网公司传输网管信息的需求;省公司第二汇聚节点出现故障时的分析亦类似。

结论:通过对电力通信传输网管系统现状的分析,提出统筹容灾期望的电力通信传输网管系统新型架构。该架构实现了电力通信传输网管系统的双汇聚和双上联,将原系统可靠性提升4倍,可作为智能电网建设时代电力通信发展的有益参考。

参 考 文 献

[1]蒋海明, 成传智, 刘少艾. 咸宁电力通信传输网容灾建设方案[J]. 电力系统通信, 2011, 32(9): 22-24.

[2]刘学民. 东北电网通信传输网管整合方案[J]. 东北电力技术, 2012, 33(10): 14-17.

[3]蒲建发, 李元九, 孙阴君. 泉州电力通信网络容灾建设研究[J]. 电力系统通信, 2012, 33(9): 11-16.

猜你喜欢

容灾电力通信架构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新时期下5G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探析
电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Oracle MAA在汽车行业电子政务平台中的应用
电力通信设备的电源管理和运行维护
校园一卡通服务端高可用性改造实施方案
VIE: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企业架构的最佳实践
三层架构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降低容灾门槛